第四章 黑霾 第二节
两个原因使戈蓝上校在占领日纳山后没有立刻进攻隆吐山,一是他以为占领日纳山不过是给西藏人一个警告:英国人占领拉萨、征服西藏的目的一定要达到。他希望西藏人能在这个警告之后明智起来,有所商议,最好不要再有武装冲突。不动刀兵,从容不迫地占领,才是上帝护佑的大英帝国的风度,不能让西藏人一接触上帝,就认为那是一个开战的将军或杀人的屠夫。二是英国政府跟中国朝廷的谈判还在进行,按照他的判断,在占领日纳山的武力施压之后,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同意英国人的所有条件。有这样的好事,何不等一等?
进攻隆吐山的行动三天以后才开始。
因为从布鲁克巴和哲孟雄招募来运送给养的背夫,一部分突然逃跑了。他们信仰佛教,不想成为英国人进攻佛教圣地的帮凶。戈蓝上校派人再次紧急招募,直到确信补给线完整无损。
早晨,容鹤中尉率领的前锋部队紧急靠近隆吐山,速度快得让随人鹰吃惊:都来不及给西藏人送个信了。忧伤的尘土,发出破碎的声音,噗噗噗地喊叫着:英国人来了,十字精兵来了。西藏的尘土向着西藏,给所有的山脉送去了警示。
据说这个早晨,前藏和后藏都变天了,包括拉萨,白云开裂着,汹涌出一股股悲惶的黑霾,转眼包围了摄政王迪牧活佛。
那天,摄政王来到驻藏大臣文硕官邸时,文硕正在生病。
其实到任不久的文硕一直在生病。随来的汉医开过成药,吃了无效,便请布达拉宫的藏医诊断。藏医喇嘛又是脉诊,又是尿诊,还放了血,查看了五官手指,断定是土弱水枯,火盛气郁,需排空黏液,理清上轮下脉。藏医开了达赖喇嘛离开拉萨去别处讲经行走时必然享用的三昧甘露,又说:“大人初到藏地,身心不空净,容易招来西藏的地魔山鬼,吃拌了香灰的糌粑,念抹了酥油的佛经,慢慢就适应了,魔鬼是欺生怕熟的。”意思就是高山反应加上水土不服,适应过来就好了。
藏医喇嘛刚离走,摄政王迪牧就来了。
在汉藏风格杂糅的衙堂前,文硕抱病恭迎摄政王的光临。在西藏,自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后,噶厦政府以及达赖喇嘛,就不再直接向朝廷请问事宜了,凡事都由驻藏大臣转禀,朝廷的意志也由该大臣下达。加上山高皇帝远,藏事不可能有另外的监察。驻藏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表奏功绩,皇帝就封赏嘉奖,参奏罪错,朝廷就饬令查办。驻藏大臣代表朝廷行使权力,虽然不能逾越摄政王,但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没有多少寒暄,摄政王亲自前来,说明事急事大。文硕让人放了表示尊敬的黄缎卡垫,又端了茶,然后就把瘦弱畏寒的身子缩起来,隔桌坐在中堂一侧,静等着摄政王说话。
摄政王迪牧不说话,只是嘘嘘有声地喝着茶,他这是吸冷气败心火,不想给朝廷代表留下一个暴躁易怒的印象。片刻,迪牧一言不发地把哲孟雄国王的亲笔信递了过去,待文硕看了信,又把自己拟定的《抗英七条》递了过去。
文硕的脸色顿时苍白得就像纸,他翻来覆去把信和条文看了几遍,站起来,浑身抖颤着喊一声:“来人哪。”摄政王迪牧以为驻藏大臣气坏了,喊人就要布兵打仗,正要劝慰,却听文硕对旋即出现的侍从说:“药煎好了吗?再把皮袍给我拿来。”大夏天的,他要穿皮袍,是真冷,还是借故显示自己有病?
摄政王瞪着他:“大人,你害怕了?”
“我害怕了?不,朝廷,朝廷……摄政佛有所不知。”
文硕已是语无伦次了。他想说的是,不是他害怕,是朝廷遇到洋人就打颤,连皇帝都说:“天难地难,洋人来了最难。”而他是朝廷命官,只能跟着打颤。但朝廷的尊严他一丝也不想伤害,更不想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在他的印象里,英国人就等于鸦片,不是什么好东西,那东西来了,大清朝就割地赔款,香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都成了洋人出没的通商口岸。之后,美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普鲁士人、葡萄牙人、荷兰人、丹麦人,都来了,传教、通商、倾销鸦片、掠卖华工,战船枪炮来来去去,结果都是割地赔款。大清朝早已是千疮百孔,不堪再辱。可这帮穷凶极恶的英国人还是放不过,居然又绕到喜马拉雅山下来了,莫非他们又想把鸦片贩卖到西藏?要是这样,朝廷怎么办?
文硕不敢表态,若是说抗英必行,肯定有违朝廷旨意;若是说抗英有罪,那又会在西藏人面前丢尽朝廷的脸。他一个忠君爱国的人,宁肯自己被人诟病,也不愿皇帝和朝廷堂堂净净的脸上有丝毫污迹。那就闭嘴吧,什么也不说了。
急性子的摄政王不想耽搁,指着哲孟雄国王的亲笔信和《抗英七条》说:“请大人报奏朝廷,西藏就要开战了。”
“不可,万万不可。”文硕说着,一屁股坐到太师椅上,急促地喘了几下,身子-一塌。头耷拉着闭上了眼睛。
摄政王纳闷:什么意思?是万万不可开战,还是万万不可报奏朝廷?他说:“大人放心,洋人有魔,藏地有佛,魔从来就怕佛。”看文硕毫无反应,才发现他已经昏过去了。摄政王惊叫道:“哎呀,黑水白兽把驻藏大人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