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四节
那天半夜,一架美式C47运输机降落在重庆的军用机场上。一名上尉军官一边走下舷梯一边左顾右盼。顾知非赶快迎了上去。上尉说,也是运气好,正赶上有一架美军飞机要飞重庆……
顾知非打断了他,低声问照片带来了吗。上尉有些不悦,但他还是把手伸进怀里,取出来一个信封。
那套二层的带院子的宅子,位于重庆的赣江路上,是军统在重庆的一座安全房。顾知非赶到的时候,苗副官已经等在那里了。接机之前,顾知非一直和他待在一起。两个人先是把“更夫”在重庆的轨迹细细地回顾了一遍,然后站在寺尾的角度考虑着高桥松展开调查的切入点。随后,他们制定了几个工作重点,并进行了分工。其中苗副官负责安排调集人手和后勤保障。这栋房子就是他一手安排的。他还从侦缉处调来二十余个盯梢者。此刻,他们被安排在一楼的会议室。每个人进入这个组织都很长时间了,当他们走进去的时候,所有人立刻齐刷刷地站起来。
苗副官先介绍了顾知非的身份是这次行动的总负责人,接着要求每一个人必须严格执行顾知非的命令,否则军法从事。最后,他宣布:“下面由顾科长来布置任务。”
顾知非冲着他感激地点了点头,走到前排。他扫视了一遍这些盯梢者们,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表面上看,每一个人都其貌不扬,放在人堆里毫不起眼。即使见过数面,也很难向别人描述其相貌特征,但都是一些最优秀的跟踪高手,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在刹那间就改变自己的气质。只要一件长衫、一副眼镜,就立刻能从一个粗手大脚的装卸工人变成一个落魄寒酸的小学教员;只需要弄乱头发、解开领口、外加一把蒲扇,就能从温婉可人的良家妇女变成擅长撒泼的街头悍妇。即使在没有任务的时候,这些人也都会终日奔走于重庆的大街小巷,作为日常训练。每个人对这座城市的最偏僻的角落都了如指掌。毫不夸张地说,某一天某条街口新开了卖豆花的小吃摊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和惊人的记忆力。
顾知非让他们坐下来,没有额外的话就直接进入了正题。首先,他把那张半身照片让大家传看了一遍。接着又结合来自三战区的资料,把这个人的身高、胖瘦等其他体貌特征描述了一遍。等他们没有任何疑问之后,他才把人员作了分配。三个善于野外伪装的小伙子携带望远镜埋伏在豹子岭一带,监视山坡下面的一座打谷场;一个年轻的姑娘会被以实习记者的身份被安排到《巴蜀日报》的编辑部,并将跟随一个名叫彭巨峰的资深编辑采编新闻。
“盯住每一个和他接触的人。不管对方是不是照片上的这个人,只要有不正常的地方,都要注意。如果来人要求你回避他们的谈话,你也要照做。但是要用一个信号通知跟在你们后面的人,他会盯住他的。”
那姑娘点了点头,包括她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觉得顾知非的话有些多余了。他们都是这方面的行家,知道该怎么做。
“另外,编辑部的老勤杂工兼守夜人从明天起就会患上伤寒病,由你来接替他。”他指着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那个人。那个男人有五十岁了,皮肤黝黑,放在桌子上的两只手粗糙、骨节很大,很像一个劳动者。“要留心编辑部里出入的每一个陌生人,也许有人会在夜里悄悄潜入查找资料。不要惊动他,给你在窗外的同伙发个暗号,剩下的事情交给他们做。”
剩下的人被分散到几个码头负责监视弃船登陆的每一个进入重庆的人。每个小组都被指派了组长和副组长。这样是为了便于协调倒班、吃饭等事宜。
最后,顾知非再次强调了那条至高无上的原则:一旦目标出现,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哪怕失去目标也在所不惜。
虽然苗副官和顾知非都觉得高桥松不大可能会从盘查最严的朝天门码头登岸,但他还是安排了两个人守在了那里。
散会之后,顾知非把苗副官拉到了一边。
“军政部的档案馆有‘铁拳’的资料……”
“这你不用操心。”苗副官拍了拍他的肩膀,“局座早就把它转移到地下室里去了。”
“可是敌人并不知道。这样吧,咱俩时不时地交替着过去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人对这份档案感兴趣。”
“好。”
“还有,苗兄,真的不用往达县派人手吗?”
“放心吧老弟。那个疗养院早就关闭了,医生、护士都被遣往各地。唯一的张院长也是我们的外围成员。我已经给他打过电话了,他足以应付。再说,我已经把侦缉处的底子都掏空了,可靠的人不多呀。”
顾知非点了点头没有再坚持,但他隐隐有些不安。因为他似乎看到,苗副官在谈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神中似乎掠过了一丝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