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一万日元 · 四
一郎第二次回老家是在第二年,还是秋天的时候。
同去年一样,一郎的手腕上又戴着金表。
这块表在家的时候,总是在嫂子的手腕上闪着光,一郎连想碰一下都不可能。只有回老家的时候,倒不是一郎软磨硬泡缠着要的,可哥嫂总会给一郎的手腕上戴上这块表。
去年秋天时,这块表不仅没在嫂子的手腕上闪闪放光,整个家里也都没见踪影。但是明天一早,到了一郎要返回老家的那个晚上,这块表已经好好地戴在了嫂子的手腕上。
明明今早就要出发了,哥嫂也一直没有给他戴上那块手表,一郎心里想也许是这回是不需要手表了,为此他感到有些不满。就在这时,哥哥急急忙忙地从嫂子手腕上摘下那块表戴到了一郎的手腕上。去年秋天一郎戴着这块表回老家时,大哥对他说:“你就说是在神户的父亲、母亲给你买的,回去告诉你爷爷、奶奶啊。听好了,可别忘了!”因此一郎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块表送给他了。但是刚从老家回来,手表马上就被收回去了。哥哥嫂嫂也摆出一副不知道的表情。虽然一郎并不清楚地知道这其中是怎么个意思,但是还是感觉到哥嫂并不是出于真心做这件事。因此这次哥嫂给他这块手表时,他也就没有之前那么高兴了。可手表对于小孩子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魅力,特别是一郎更是对手表喜欢得不得了。
火车出了须磨站,终于大海也渐渐看不见了。一郎把脸从窗口转开,抬起手看了一会儿手表,接着又把表贴在耳朵附近听着表针走动的声音,又用手指尖摩挲着玻璃表面。
“小孩儿,这表真不错。”
一郎抬头一看,发现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对着他嘻嘻笑。这男子四方脸形,目露奸险的光。
一郎有些害羞似的,只是微微笑了一下,为了把表遮起来,便把手缩回去了。
“是你爸爸买给你的吗?”
一郎摇着头不答应。
“是你妈妈吗?”
一郎感觉有些不快,又摇了摇头。
“你的和叔叔我的,谁的更好?”
这男子为了讨好一郎似的,从褪了色的旧大衣下伸出手,一块钢制的手表附着一条宽皮表带正系在这个魁梧男子的手腕上。一郎也伸出手比弄了一下这两块表,然后呵呵一笑。
“还是叔叔我的表好吧,还比你的大。我们换一下啊?和小孩你的表。”
男子拽着一郎的手表同自己的表并排摆在一起都快要蹭上了,然后让一郎看。一郎笑着缩回了手。
“哈哈哈。”男子大笑起来。
“我是开玩笑的,小孩儿你的表是块好表啊。”
和这男子说的一样,这男子的手表不过是块做工粗糙的表,根本没有办法和他的比。
不知不觉间,火车出了明石站,渐渐远离大海,已经行驶在乏味的播野平原上了。
“小孩儿,这个给你。”
男子拿出在加古川车站买的特产甜黄米羹,一郎稍微有些犹豫,但还是如同其他小学生一样清楚地回了一句“谢谢”,然后拿了一片。
“小孩儿,你是一个人出门吗?”
男子一边吃着黄米羹,一边问道。
“哦,一个人啊,可真了不起。你一个人要去哪儿啊?”
“我去武田下。”
在经过手表的那个玩笑后,一郎感到自己和这个人亲近了不少。吃完黄玉米羹后,更是感觉自己和他已经是相当亲近了。
“武田下?武田下的话,就应该是在长寺那站下火车。”
“不,是福鹤站。”
“福鹤?去武田下的话应该是长寺站啊……哈哈哈,我知道了。因为那儿有山路,所以才在福鹤下车的吧。但是小孩儿,不管是福鹤还是生原,之后都没有公车了啊。从生原到武田下大概有几个町啊?应该是没有可以坐的车。哈哈哈,有人到生原去接你吗?”
“没有人来接我。”
“小孩儿,你一个人走啊。”
“我天天上学从那儿走,所以很熟悉的。”
如果是远途列车,会有很多乘客。邻座的人也就会注意到这个穿着带金扣的校服,戴着学生帽,手上还戴着金表的小少年和这个破烂外衫裹身男子的对话,车上的乘警也就会对此感到怀疑。但是这辆列车是在大阪始发,发向冈山的短途列车,乘客也是非常的少。
在曾根这站上来了两名做小买卖样子的男人。坐在了一郎北面的位置上,两人开始大声地聊了起来。不过马上两人就在御着站下车了。
一郎向窗外望了一会儿。
“小孩儿,你背着的是什么啊?便当吗?”
这名外衫男子盯着一郎背上的包袱看了一会儿,好像不可思议似的,冷不防地问道。
一郎和去年一样,背上又被系了那个蔓草花纹的包袱。出门时,一郎曾拒绝此举,说想要拿在手里,但哥哥嫂嫂告诉他包袱里面有一万日元,很严厉地训了他一顿。一郎十分不满,甚至想把背上的包袱扯下来扔掉。这种不满和去年一样,是觉得这样的行头太不入时了。但今年又更进一步,使他越发不满。去年秋天,一郎第一次返回老家时,父母本来是满心喜悦地迎接了许久不见的他,他也是变得比以前要出色得多了。但是打开包袱之后,父母则是变得好像碰上了什么很大的烦心事一样。
一郎也清楚地察觉到了这一点。虽然他还是个小孩子,但是他也清楚自己的回家毫无疑问并不会让父母感到愉快,至少他背上背着的这个包袱绝对不会是一个能让父母安心的东西。
一郎忽然意识到自己背上还有一个被忽略了的包袱。急忙翻过身,耍脾气似的嚷道:“一万日元!”
“一万日元……”那名男子低叫了一声,然后条件反射般地向四周张望了一圈。
“啊,是城堡!”一郎为了遮掩刚才说过的话,大声嚷着的同时,慌忙把脸转向了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