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什么叫“厚”

刘邦与曹操,堪称厚脸皮之人。而春秋时代的孟僖子和三国时代的王朗,却是典型的薄脸皮。脸皮的薄厚,区别就在这里,厚脸皮的能够登基称帝,南面为王,而薄脸皮的却会因为一点点小事而活活气死。人都气死了,事业的成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然则,何以刘邦和曹操的脸皮就奇厚无比,而孟僖子和王朗的脸皮却是如此之薄呢?换一句话说,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脸皮厚,刀砍不穿,锥扎不透?而有的人脸皮却薄得连一点小小的刺激都经受不起呢?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释:内心力量越是强大,越是自信之人,对外界的肯定性需求就会越少,而内心力量弱小,缺乏自信的人,他们必然地急切渴望着外界的肯定。而这种对于外界肯定的需求,就决定着一个人的脸皮薄厚。

脸皮薄的人,那是因为他们特别注重于外界的评价,如果评价是正面的,他们就会心花怒放,引其为知己。如果评价是负面的,就会进一步强化他们内心中的不自信,给他们带来极度的心理恐慌。所以,脸皮薄的人做事失败,或是遭遇到负面评价之时,若然不是逃避,就是反应极为激烈地与之对抗。

而脸皮厚的人,无论是做事失败,还是遭遇到来自于外界的负面评价,他们的反应都非常淡漠。这种负面的影响远不如他们内心的力量强大,所以他们才会泰然自若。

王朗会被诸葛亮活活骂死,那是因为他对自己缺乏自信,希望能够从诸葛亮这里获得肯定,可是得到的却是对他彻底的否定:皓首匹夫,苍髯老贼……这种辱骂等于是将王朗的一生彻底地抹煞。偏偏王朗也认同这一点,却又无法正视自己,所以他才会气急交加,活活被骂死。

孟僖子羞死,那是因为他身居高位,虽然趾高气扬,但内心中却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是一个无能的草包,配不上这个位置。所以他时时刻刻需要部属的阿谀之辞,以弥补他内心那过于强大的不自信。但是陪同国君出使楚国,却居然连外交上最起码的礼节都不知道,这彻底暴露出了他草包的真面目,由于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所以他竟然活活羞死了。

曹操在赤壁遭遇到孙刘两家的联兵布围,火焚巨舟,一败涂地,而他还能够笑出来,而且是一笑再笑连三笑,那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同样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赤壁虽败,但并无改于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这场战争虽然败了,但对于他来说无关紧要,最多不过是刘备和孙权偏安一隅罢了,所以他才会浑不当事地一笑再笑。而事实上,曹操果然也没有笑错,无论是刘备还是孙权,最多只是敢击败他曹操,却不敢杀他,杀了他就意味着天下大乱,中原豪强就会蜂拥而起,反而对刘备和孙权的势力构成更为强大的威胁。所以这场战争对于曹操来说,不过是一场无关性命的游戏而已,他当然有理由放声大笑了。

而刘邦早在他矢志夺取天下、登基为帝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将父亲妻儿的生死放在心上。与炙手可热的帝王权柄相比,与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力相比,父亲妻儿的性命又算得了什么?不要说刘邦了解项羽的底细,知道项羽只是出言恫吓而已,就算是项羽真的当着他的面,宰杀了他的父亲的话,刘邦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的。

由此我们发现,这里提到的四个人,正是处在两个极端上。王朗和孟僖子是极端缺乏自信的人,所以外部世界的否定性信号,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就算是他们当时不被骂死羞死,残活下来,也只是没有意识的行尸走肉。

而刘邦和曹操却是极端自信、目标极为明确的人。正是这种极端的自信,赋予了他们一种极端的心灵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在面对着常人所无法面对的困局之时,依然能够行之若素,不动如山。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脸皮的薄厚,源自于他内心力量的强弱,源自于他自信心的强弱程度。一个有着强大内心力量的人,在面临着失败、挫折、讥笑与嘲讽的时候,绝不会出现羞愧或是难堪的情绪。相反,一个缺乏足够心灵力量的人,当他遭受到挫折的时候,必然会感受到极度的羞愧与绝望。

所以,人生需要厚脸皮,只有一张足够厚的脸皮,才会对我们人生的成功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