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个 最经典的老电影
戒嗔再次见到冯施主是在去年秋天,那天下午戒嗔正在院子里扫地,忽然寺里进来了许多香客。这种情况以前是极其少见的,通常来说,上午来寺庙参观和拜佛的人会多一些,下午虽然也会有人来,但是大部分人都在三四点钟便下山了。因为戒嗔住的小山虽然并不高,但下山需要步行,不习惯走山路的施主们走到山脚下,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而像这些香客一样,在临近黄昏的时候到来的确实不多。
施主们有男有女,和通常的旅行团有老有少不同的是,这些施主差不多都是三四十岁的年纪,其中还有位施主有点异常,他提着一个很长的袋子,里面像是放着一根很粗的棍子。
戒嗔最初以为这些人一定是外地参佛的香客,因为本地的香客多数是两三人相约而来,不太可能组织这种差不多有二十人左右的团队,而且团队中有的人还背着一个挺大的包。但戒嗔后来发现,原来来的人中有好几位就是在淼镇工作。
戒嗔向几位本地的施主探听,他们说,其实他们都是当年小镇上中学的学生,如今毕业已经二十年了,虽然大部分都在外地工作,但是大家还是约了时间一起到小镇里聚聚。
戒嗔望着一脸兴奋的施主们出神。戒嗔理解这种情绪,这是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就在这时丁施主忽然从人群中跑出来,走到戒嗔的面前叫戒嗔的名字。
戒嗔仔细看看丁施主,他样子胖胖的,感觉是不认识的。不过戒嗔一向对自己的记性不是太有信心,因为戒嗔不怎么能记住人,之前有来过寺里好几次的施主和戒嗔聊天,戒嗔却不记得他们是谁。
戒傲师弟曾经建议过,如果遇到不太能记得名字的施主,一定要装得若无其事,然后在交谈中回想对方的名字,万一还想不起来,就聊一些诸如天气、吃饭之类的话题,切忌像戒嗔这样一脸茫然地看着人家,对方会觉得很尴尬。
可惜戒嗔的反应是偏迟钝的,所以通常那些被戒嗔忘记名字的施主们一脸幽怨以后,戒嗔才想起来戒傲师弟的建议,而这时候已然来不及了。
不过那天丁施主倒是没有太尴尬,他笑眯眯地说:“戒嗔不认识我了吧?我是丁施主,十年没见,我的体重也不过涨了四十多斤,你就不认识我了?”
恍然间,戒嗔认出了丁施主。两个人认识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戒嗔年纪还比较小,丁施主则在小镇里的企业上班,他来寺庙次数比较多,所以戒嗔和他也算熟悉。只是十年过去了,丁施主的相貌变化很大,戒嗔记得以前他的脸瘦廋的,是典型的瓜子脸,现在也是瓜子脸,不过已经由葵瓜子进化成南瓜子了。戒嗔努力地回想,曾经的记忆一点点浮现出来,丁施主的五官也渐渐和印象中的吻合了,当然这些当年在脸上布局紧密的五官,现在布局松散了很多。
丁施主说:“这次同学聚会,也只是一天的时间,大家白天在小镇里逛了以前的学校,还去了一些儿时游玩的地方,吃了风味土菜,至于晚上的安排,则是打算住在寺里的客房里,另外还计划放一场上学时最爱看的老电影。”
听了丁施主的介绍,戒嗔忽然意识到,刚才看到的长长的包里面应该不是棍子,而是幕布之类的东西。而那几位施主背着的大包,里面可能是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丁施主后来证实戒嗔的猜测不错,戒嗔好奇的是什么电影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施主们不怕麻烦,背着设备上山。
丁施主说,那是一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很有名的电影——《少林寺》,当年放映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都疯狂地喜欢它,光丁施主自己就看了三遍。
丁施主还说,现如今电影越拍越多,但是好看的却很少很少。现在看电影,早就没有了当年看《少林寺》的感觉了,所以在今晚,大家要一起回味一下真正的经典,而且他们特意选定天明寺来做播放场所,也是希望在寺庙的环境下播放更能体会电影的意境。
丁施主所说的电影《少林寺》,戒嗔也是知道的,只是那部电影流行的时候,戒嗔还没出生,后来虽然在聊天时听到别人提到,但是没有真正看过。但是丁施主和他的老同学们却是非常地期待,而且还兴奋地聊着那个时期的电影。
夜幕降临的时候,丁施主支起了幕布开始放电影。戒嗔很好奇,挤在人群里。这次的机会挺难得的,因为师父们不太支持大家看内容涉及打打杀杀的影片,像今天这样明目张胆看武侠类电影的机会实属难得,当然对于仇杀类的剧情,戒嗔也是抱着反思和不认同的态度的。
电影放映了一会儿,戒嗔却发现其实它没有自己之前想象的那么好。不但电影的拍摄质量比当今的电影差了一大截,电影演员的表演也略显做作,至于电影的剧情也不算有特色。
戒嗔一度以为,或许是戒嗔无法理解那个年代人的品位吧!只是过了一会儿,戒嗔发现曾经对电影期待万分的施主们也开始显得不耐烦了,等电影放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便有施主陆续回屋休息,等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就连之前把电影吹得天花乱坠的丁施主也开始打起哈欠来。
事实上,在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有一点戒嗔可以肯定,在时光走过二十多年以后,当年让施主们疯狂的电影,其实已经不再符合如今人的审美标准了,而当初施主们确实真心真意喜欢它。
有时候戒嗔在想,如果有机会,可以将拍摄于现代的电影拿到二十年前播放,那么这些口碑并不佳的电影,或许可以获得满堂彩。
所以戒嗔认为,在岁月的旅途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都是在一点点进步的。但是我们的快乐感却好像从来没有随着生活的改善而增加过,那是因为我们的欲望时时刻刻随着自己能力与环境的改变而增多。
如果回想曾经的时光,也许我们会发现,今天让我们不满意的生活,事实上是当年求之不得的。
懂得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生活状态,或许可以成为我们快乐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