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天安门
天安门明朝叫承天门,到了清朝才改为天安门。听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在午门前头棋盘街的一场大战,天街御路有几十块云白石条,很显眼的新旧有别,浴血巷战,血渍斑斑,浸入石板,怎么刷洗总是殷然不退。等到清朝定鼎中原,顺治要去天坛祭天,才把染有血痕的石条换过,所以御路上的石条有新有旧。
午门华表左右各有雄伟的神骏石狮子一对,右边狮子肋下有一个中指粗细、五六分深的箭眼,四周还有烧焦的痕迹。故老传说李自成进北京一共穿了两箭,一箭射在西安门门洞直匾上,民国二十几年笔者离开北平时,那枝箭好像还钉在那座直匾上呢。一箭是李自成一进前门,就祈祷上苍,如果能登大宝,这一箭就射中五凤楼,不幸这一箭射中石头狮子的肚肋,不管怎么说,距离几百米,一箭能够穿石,李闯王的臂力,足可媲美李广、养由基啦。
在元明清三朝,午门是皇宫最重要的第一道正门,门上有五座楼(京剧里的《五凤楼》,大概是指这五座楼)设有钟鼓,要有重大荣典才能鸣钟击鼓。清朝对传胪大典贴黄榜,极为重视,由内阁大学士,礼部堂官把黄榜从御案捧到云盘里。黄盖仪从直出午门正门,将黄榜连同云盘放在预先停放在午门前的黄亭子里,仪仗前导,到长安左门外张挂。状元进士们随同看榜,顺天府伞盖仪从送状元回府。这一套午门之前,传胪大典,遥想当年天安门门里门外是多么风光热闹呀。
还有一件巧事,北平城门虽然说里九外七,可是从南到北一条正子午线上来说,是中华门、正阳门、端门、午门、北上门,把各门名称简化一排,正好是“中正端午北上”,想当初北伐成功国民党最高领袖总统蒋公就是端午前后到达北平的,您说有多巧呀。
听老一辈人说,在庚子年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前,横盘街一带房舍栉比,有几座大衙门都设在那儿。自从拳匪之乱,洋鬼子进城一把火才把那一带烧个土平。后来何其巩当北平市长,要把天安门广场美化,由园艺专家谢恩隆负责从农业试验场(原名三贝子花园)移来大批花木,原则是要做到天安门一带永远有四时不谢之花。所以从梅花、腊梅、桃、杏、刺梅,以暨自丁香、紫丁香,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名葩异种尽量栽植。每到花季,真是玄霜绛雪香气蓊蓊勃,尤其白紫丁香开时,盈枝灿烂,蜂狂蝶绕,婉约绮媚,耀眼迷离。当年袁项城二公子豹岑,赋性疏放,诗酒风流。他说喝酒一定要找一个宜于畅饮的地方,中南海虽然有个“流水音”可以曲水流觞,但是铜臭气太重,是个雅中带俗的地方。丁香花开,三五知好,提樽磕壶,在天安门内紫宸丹阶花前席地,放言纵饮,花香酒香揉成一体,是俗中有雅。至于大雨滂沱,抠衣涉水,直趋天坛祈年殿,白玉丹墀看龙首喷流,有如万马奔腾,仿佛回天钟鼓,连干数觥,顿觉氤氲含吐,宇宙蟠胸,那种情怀,不是身历其境的人,是没法体会出来的。想当年天安门春暮夏初,人是懒洋洋的,花是中人欲醉的,凡是曾在天安门花丛里徘徊过的人,可能都还有不能磨灭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