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才子失宠的秘密

谈起三国人物,曹植(子建)是大可一谈的。他是人们所熟知的才子。据说他能“七步成诗”,后世的文人多把他推崇到了不得。例如谢灵运(南北朝宋文帝时的名诗人)就说,假定天下之“才”共有一石,则曹子建已独占“八斗”,他自己占“一斗”,还有“从古到今”的人只共占“一斗”(“才高八斗”的成语就是由此来的);文学史上的大批评家钟嵘(南北朝齐、梁时人)把他的诗列为“上品”,说他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其实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否当得起这样高的评价是有疑问的,但我在这里不想谈曹植的文学,只想通过他来谈宫廷间的腐烂一面,与由此涉及的一些历史问题。

曹植幼年时候很聪明,这没有问题。但他之所以成为一个“神童”,是与他的出身及所受的教育分不开的。他的父亲曹操,本来诗文就做得很好,而且曹操对地主阶级的人才是颇知延揽的,门下有名的文人学士不知多少,所以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等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诗文做得好也没有什么稀奇了。

据说曹植十余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十九岁便写出了有名的《铜雀赋》,因此很得父亲的欢心,曾想立他做太子。但一来碰到了长于权术的曹丕和他争立,二来他自己世恃宠娇纵,曾擅开“司马门”(皇城的大门)私出,伤了他父亲的心。有一次曹仁被关羽所围,曹操本来叫他去援救,他又偏偏喝醉酒误了事。于是曹操对他的宠爱就渐渐衰下来了。

曹植的私生活也正如一些皇室、贵族子弟一样,是很荒淫腐化的。他曾自夸“愿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伐云梦之竹以为笛,斩涸滨之梓以为筝……”(《与吴季重书》)可见他是沉醉于豪华的生活的。他那个时代,正是人民在饥饿线上挣扎、遭受到空前苦难的时代,他的生活与人民的生活,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我想就假定他做了皇帝,也不过像李后主、宋徽宗等一流人物而已。

他也象关羽一样是极端自高自大的家伙,所不同的只是关羽在“武功”方面自高自大,而他则是在“文事”方面自高自大。他不但看不起同时代的文人,也非常看不起批评,他曾说:“有南威(古代出名美人)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嫒,有龙泉(古宝剑名)之利乃可以议于断割。”意思是,你如果比不上别人,就不要胡乱批评别人。这个态度当然是一种“固步自封”的态度。在这方面,曹丕的文学见解倒是比他公允,曹丕的《典论》论文,批评“文人相轻,自古皆然。”是颇切中封建时代文人的毛病的。

不过,曹植失宠的原因,除了他的骄纵之外,恐怕还有另外一个“秘密”。因为他所结交的都是他父亲曹操所忌的旧大地主集团的人物。例如杨修是袁绍的外甥,本人也是豪门出身;孔融自称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也是“名门”子弟。曹操虽然是靠地主集团支持而建立政权,但正因此他就必须剪除与他敌对的或成为他政治上障碍的旧大地主集团的人物。我们试看他一再下令征求不是出身“名门”的人才,甚至征求“无德而有才”的人,就不难窥测到其中道理。曹操是想建立起自己新的地主集团统治,去打击旧的大地主集团的。因此他虽也“用”杨修与孔融,但到底借故把他们杀了。而曹植却与杨修、孔融这类人勾结甚密,也就难怪会失掉“父宠”了。

曹植的得人同情,还是在曹丕篡汉之后。曹丕对他的妒嫉和防范自然是有的。例如曹丕即帝位后,就封他做“东阿王”,给他一百五十名卫兵,全是六七十岁的老兵;其中卧床不起的,仅存呼吸的三十七人,半身不遂、痨病,聋者、瞎者二十三人。而且派有监视官,专门去寻他的过失。宫廷之内,讲的是争权夺利,谈不到兄弟之情,甚至谈不到父子之情的,但后世所传的“曹子建七步成诗”的那首诗,是否可靠,倒还成疑问。那首“七步诗”首见于《世说新语》,其诗云:“煮豆持作羹,洒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世所传,首句作“煮豆燃豆萁”,二三两句缺。这首诗不见于曹植本集。但即使是附会吧,也可以看到一般文士对宫廷内阴影的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