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鲁孙
分类:杂文随笔
日期:2021年04月08日
状态:完本
“‘咬春’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典雅,可是又有一点耳生,其实说穿了就是吃春饼,又叫吃薄饼。一大盘合菜再来盘摊鸡蛋,配上甜酱、大葱,三五知己,据案大嚼,也能吃个痛快淋漓。”《什锦拼盘》内容包罗万象,谈尚方宝剑与王命旗牌、谈吃、谈名片、谈风筝、谈黄历、谈人参……文中作者还对数度造访的泰京“曼谷”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均有详细的描述。讲吃食掌故,宇内鲜有人能堪与唐鲁孙媲美者,本书所涉广泛驳杂,恰如其名“什锦拼盘”,充分展现了作者见闻广博的特色。
唐鲁孙
唐鲁孙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掌故杂谈方面具有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他以其博闻强记和细腻动人的文字功夫,演绎了一段段“舌尖上的民国史”,功力至深,韵味至长,尤为难得的是,在“吃”之外,唐鲁孙还记录下很多鲜为人知的民俗掌故、宫闱秘闻,以及晚清民国的服饰、手艺、年俗、名人轶事等。
“无锡船菜,最高明的吃法是不拘样式,让姑娘们每人做一两道自己的拿手菜,哪怕嫣红做的是糟鸡,姹紫做的也是糟鸡,但是吃到嘴里,可能手法差异,风味迥然不同。”本书所选文章,前半部分是作者擅长的美食、掌故、趣闻轶事,后半部分则是作者迁居台湾后对时事的看法以及作者在美国期间的感受和见闻。本书内容恰如其名,天南地北无所不谈,逸闻杂趣包罗其中,美味珍馐,人物钩沉,风俗掌故,民间故事、技艺集于一炉。书中通过对市尘风俗、饮食风尚、民生百态的回忆与描写,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眼中一段纷繁过往的历史。
“侠有金庸,史有高阳,吃有鲁孙”,唐鲁孙是中国饮食类作者中最具代表性和传奇性的人物,爱书之人不可错过。“北方人喝茶的,日常是先沏一壶多放茶叶让它浓而且酽的茶卤,想喝茶时,茶杯里先倒上三分之一茶卤,然后加热水,则茶香蕴存,永远保持茶的芳馨。”本书所收录的唐鲁孙杂文,以讲述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主,作者以细腻的文笔娓娓道来,既是好的文学作品,也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无论是谈吃、谈古,还是谈闲情,都隐约可见作者对旧情旧景的感怀。只言片语之间,流露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消失殆尽的担心。
唐鲁孙有二分之一的汉人血统,他的母亲为曾任河南巡抚、河道总督、闽浙总督的李鹤年之女。……因此,唐鲁孙先生能以燕京种种切切为主的这套文集,与震钧的《天咫偶闻》先后媲美,真可谓由来有自。 唐鲁孙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写出来,正好填补了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第一手资料。 唐鲁孙以文字形容烹调的味道,好像《老残游记》山水风光,形容黑妞的大鼓一般。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是学问、也是艺术。自号“馋人”的唐鲁孙先生,游遍大江南北,遍尝中华美味,本书便是他“吃文化”与“吃艺术”之集萃。本书写的是中国人的吃,以及吃的深厚文化。除了谈吃,还谈酒与酒文化,谈喝茶,谈香烟。文中一段与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一夕谈烟,精妙无比不容错过。
本书收录唐鲁孙所写关于民俗掌故、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宫廷秘闻的文章二十四篇,介绍了唐鲁孙记忆中老北京街头巷尾常见的有趣事物和口耳相传的野史逸闻,自刽子手看到小凤仙,自衙门里的老夫子看到卢燕,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通俗演绎,这些内容如今已很难见到或听说,从而使得本书的记载显得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