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红粉与黑水潭 小城告急
因为《小武》、《站台》、《幽媾》、《孔雀》的持续加温,2005年前后,曾经出现过一个短暂的小城镇题材电影热潮,主题多半是小城的衰败和青年人的离去和归来,到了《立春》,这股潮流戛然而止,首先,对过分哀愁的影像,观众难得有持续的兴趣,再则是因为不和谐,多少有点像是对大城市的声声控诉。
不过,传统小城镇的衰败是大势所趋,就连美国这样曾经以小城镇为傲的国家也一样。而当初这类小城镇可真是风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里,祖母带着埃伦蒂拉每到一个地方扎起帐篷卖淫,那里渐渐就有了驼队、集市,甚至有了邮差。当然这是小说的夸张,但最早的小镇的产生恐怕也不过如此,只要有个由头,只要有个人兴致勃勃地在有水有路口的地方造个房子,养几头牛,慢慢就成了小镇,再给总督交个申请,取得“章程”,就有了合法地位,《草原上的小屋》、《不可饶恕》和大量西部片中的小镇,多半是这样形成的。
小城镇缓解了国家的压榨,阻挡了更强大权力的直接介入,让卑微的个人有了个可供遮蔽喘息的地方,是美国人记忆里最沉闷却最温情的故乡。所以,时至今日,美国总人口的一半还是住在人口不到一万人的小城镇或农村。但这个建立小镇的“由头”渐渐就抵挡不住更合理更科学更诱人的城市设置,加上日久天长资源枯竭(例如令柯特·柯本出走的矿区小城),年轻人纷纷到大城市去寻找机会,小城镇的人口便急剧下降,甚至成了空城鬼城。此消便有彼长,小镇在没落,新的城区也在茁壮成长,但多半是大城市延伸出来的居民区卫星城,和从前的小城镇是两回事。《海角七号》中的年轻人对台北出声叫骂,大概就是基于这种被压制和被消灭的愤慨。
这类传统小城镇为挽住余留的风华,延缓日渐衰败的命运,让时代巨轮的碾压来晚一点再晚一点,不得不出尽百宝。旅游、林木、矿产资源未枯竭的小镇还好点,没资源又不占地理优势的,不得不努力制造特色,或者卖古董,或者把房子统一建造成古怪的样式,或者捏造个节日,居民疯疯癫癫装神弄鬼,或者雇用经济发展顾问四出游说,吸引投资,让大点的公司企业来安营扎寨。但终归,还是颓势难挡。
斯蒂芬·金最擅长写这类小城镇,对这类小城镇又爱又恨,他的小说《撒冷镇》是吸血鬼题材,煞有介事地提供了一组数据,某某小镇哪一年有多少人,过了没几年,人数急剧减少,成了多少人,某某小镇也是这样,等等。他书中的解释,这些失踪人口统统是被吸血鬼给干掉了,但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上,他的用意可真明显。
环球同此炎凉,大城市的扩张和小城镇的没落,并没因为失去电影的表现就停下步伐,我的家乡小城,就正在变成一个卫星城,而每逢年节,对那些还能“回家”和“归乡”的人,我也总是怀有一丝艳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