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质感 都爱老男人
官司缠身的梁洛施接受访问,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的猜测,她真正喜欢的,不是年貌相当的少年,而是父亲一般的老男人。
赖父母失和所赐,她出生后就没见过父亲。父亲的全部形象来自于一张照片,最后她终于知道父亲其实早已死去,骨灰也已运回葡萄牙。她由此恨透了母亲,曾经为此与母亲反目,与他父亲有关的传闻,例如他是因吸毒身亡,她统统不愿相信。她见不到他,所以他是完美的。她找不到他,所以他是永恒。而她最著名的电影《伊莎贝拉》,也正是一个寻找父亲的故事。剑眉星目的十六岁少女和快四十岁的老男人,在他到底是不是她父亲的疑团里纠缠着,再也分不清这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
她喜欢的男人,也分明是个老男人的形象,不但要比她矮二三厘米,“最好还是肥的,有肚腩,黑且结实。因为我觉得很可爱”。这不就是《伊莎贝拉》中的杜汶泽么?于是我怀疑,彭浩翔是因她而起意,写下《伊莎贝拉》,她演的就是她自己的故事。这个旋涡中的少女心目中的爱人,是一个给她安全感的老男人。
人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老男人,是师傅、老师、朋友、兄长、父亲、祖父、爱人、情人、医生、船长、神父,也是山、伞、肩膀、房子、巢穴、港湾、家、过河的扁舟、一张刷不爆的卡,或者是百科全书、导航明灯、《人生指南》、《读者文摘》、《野外生存必读》、《家庭日用大全》。我们心中的这个老男人,是我们困惑时对我们说“Let it be”的那个声音,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是我们一切关系的总和。他不一定真的老,但却要有一颗“老灵魂”,像朱天心在《预知死亡纪事》中所说:“他们通常因此较他人累积了几世的智慧经验(当然,也包括了死亡和痛苦)”,所以洞彻、通透、笃定、安稳、不为所动。
不一定真有这样的老男人,这可能只是一种理想的形象,但却有人无限接近这个形象。埃里克·克莱普顿、伦纳德·科恩、鲍勃·迪伦、斯汀、让·雷诺、高仓健、陈升、侯孝贤,都是视野里的最佳老男人、老灵魂的代言人。豆瓣里的若干个“老男人”小组的头像,基本由他们垄断,其中有个帖子更有明确的指标:“身高要高,唇角漂亮,看你的时候眼睛里有笑意,背影要美。”
不过,更现实的标准是,他们要有经济基础。女性杂志里列出老男人的吸引力来源,第一条就是“财富吸引力”,“角色吸引力”尚排其后。我们对“老男人”的期待里,这一条其实至关重要,老男人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们给人的安全感,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的不安、恐惧、沮丧,多半因金钱而起。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老男人,另一层意思或许是,人人心中,都渴望一个安稳、舒适、稳妥的完美世界。我们爱老男人,或许更爱那个安稳妥帖、不被金钱困扰的完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