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圣诞节的食物心结

今年的万圣节总算有惊无险地过了,得偿所愿,收到零封邀请函,看着网络上大家在狂晒鬼妆,内心有种躲过暴风雨的窃喜。

事实上,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装作喜欢万圣节的样子。这是个什么节日?过万圣节的习惯,在我的童年回忆里根本没有存在过啊。而且我已经够胆小了,看到这些惊悚莫名的各种鬼,到底乐趣在哪里?以前做记者的时候,每年都要到香港制作万圣节旅游特辑,迪斯尼和海洋公园的万圣节嘉年华我已经连续去了三年,每次都被鬼屋吓得屁滚尿流;而打扮鬼马到酒吧里玩个通宵,也实在不是我的心头所好。综上所述,我就是个讨厌热闹的孤僻鬼。

诟病完这个莫名其妙被炒红成商机的万圣节,再来说说圣诞节。

圣诞节是个大节日,一踏入12月,带着红白圣诞帽的收银员就开始出现在超市出口——中国新年的时候也没见过他们穿唐装。圣诞前后,整个城市濒临崩溃。每年广州都要闹一次圣诞节飘雪的谣言,北京路的大喇叭在平安夜反复播报着警示话语,“这里没有人工降雪,请大家不要在此逗留”的语调冷酷无情,和“叮叮当”的圣诞节金曲相映成趣。唉,连圣诞是谁在过生日都不清楚,全部人就开始拼命庆祝,我宁愿相信这一场混战只是为了冲刺年底的业绩。

说到圣诞节的食物又是一番愁上眉头——火鸡那么柴,到底好在哪里?抛开宗教源流,圣诞节和中国新年在各自文化中的地位是均等的,重中之重是整个家庭欢聚一堂的喜庆和亲情,或许正是因为有妈妈、妻子和姐妹的手,又差又硬的火鸡才能变成绝顶美味。不过在国内奇特的商业模式的扭曲之下,这种团圆的习俗变成了在西餐厅点起蜡烛的精致飨宴,圣诞节特别菜单翻了几倍价格,连港式茶餐厅都凑个热闹,特设圣诞节情人套餐,把我这想吃盘普通炒饭的寒酸客轰了出来。

西方的节日食品来到中国变了味,中国的节日漂洋过海后也带来了不一样的食物。我想起美剧,每到中国新年,剧中各色人等总是会从中餐厅里讨来Fortune Cookie(即幸运签语饼,是一种国外中餐馆的特产),充满期待地从曲奇饼里掏出一句吉祥话,这种娱人乐己的小巧思,总比光顾着卖东西有人情味一些吧,即使我们中国人从来没在国内的中餐馆吃过这种幸运饼干。

我对应节的食品越来越失去了兴奋点。比如冰箱里的月饼,吃一吃就忘记了,到来年开春大扫除的时候才从深处扒拉出来,真是很想和它道声歉。过节恐惧症的梁子,或许就是这样结下的。

请让节日是节日,食物是食物吧,想吃什么吃什么,随心所欲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