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慢熬风花,细炖雪月 没营养和不高兴
网络盛传的段子——过年期间有个潮汕女学生在车站打电话,她痛哭流涕地大声控诉:“原来你和我在一起,只是为了叫我寒假给你寄牛肉丸!”绝倒无数看客。
这句话勾起我大学时候的回忆,“你是哪里人呀?”“潮州人。”“那你下次回家带点牛肉丸给我尝尝。”这样的对话似乎经常发生,好像人们说到潮州,就必须提到牛肉丸,似乎潮州除了牛肉丸也没什么其他好聊的,哦对了,还问你家里是不是很多个兄弟姐妹。我家先生是成都人,平时经常被问“你是不是每一顿饭都要吃辣椒”,答一两次没问题,答多了也觉得这种开场白没意思透了。
历数人生长河里面各种无营养的对话,刻板的逻辑真是层出不穷。现在什么都流行标签,给一件事情加上约定俗成的三五七个关键词,然后大家就围绕这些来了解与定义对方。就像过年,适龄男女青年总被聊结婚和生孩子的问题,你一问我一答,我们仿佛从来没有厌烦过,像行走的人肉复读机反复地进行明知道结果的对话。身为一个并没有太想要向圆滑和世故妥协的叛逆少妇,我对这种沟通方式表示——够了!我有时候希望自己能化身壁花小姐,“你看不到我、你看不到我”,我就可以不参与每一个我不想表态的话题。
比起无趣的没营养人生,食物界的标签同样叫人不高兴,说到北京就是烤鸭,成都就是火锅,湖南就是剁椒鱼头,武汉就是鸭脖子,兰州就是拉面,福建就是沙县……真的是这样吗?我严格研究过,潮州牛肉丸为何声名在外。我和不少朋友解释过,牛肉丸固然出名,但潮州本地人吃饭却很少奔着“牛肉丸”三个字而去,只有偷懒的妈妈贪方便才买牛肉丸回家做汤。潮州除了牛肉丸还有肠粉、咸水粿、炒粿条、巴浪鱼、腌蟹、冻鱼很多美食,都比牛肉丸值得一聊再聊。而牛肉丸在诸多的小吃中突围而出,成为潮州最著名的美食标签,我想是因为它运输储存方便、煮食的步骤简单、烹饪要求比较低,所以综合得分比较高,但是,它却并非最美味的一种。
这个故事一直启发我,对美食的了解要有容乃大,无论你自以为对它有多了解,总会有更好吃的在前面等着你。保持孩童般的旺盛好奇心是种才华,否则就会像只盯着牛肉丸的人一样,错过了很多好人好事。一个店只有招牌菜好吃吗?一个城市只有上了攻略的食肆才美味吗?再者,亲戚们真的只有“什么时候结婚”和“什么时候打算要孩子”之类的话题等着你聊吗?
人生不合逻辑的事情值得嘉奖,谁规定我们要和其他人说一样的话、过一样的日子?
你的那张“被被”
有段时间和亲戚家的小孩住了几天,一个两岁的小哥,混世大魔王。在他不捣乱、乖乖的时候,手里总会抓着一条大毛巾,他亲切地称呼这个是“被被”。这张带着婴儿奶味和汗味的“被被”已经洗得半旧不新,但在他眼里却是千金不换,吃饭要抓着,看动画片要抓着,走来走去也抓着,时不时往嘴里塞、抱着闻,大人硬把它夺走必然换来他一场号啕大哭。
小哥的“被被”是他的安全感所在,听母亲大人说,我年幼时也对一条襁褓情有独钟,每晚坚持要盖,偶尔拿去洗就会大哭大闹。如今我在棉织品上的安全感则是“睡裤”,假设旅行的时候其他所有物品都携带妥帖,只有忘记带睡裤这件事能让我抓狂暴走。就算是住酒店睡生铺,一条属于自己的、洗得软塌塌、稍微有点褪色的柔软100%全棉睡裤,也能一秒钟带给我家的感觉。若没有睡裤相伴入眠,总觉得浑身不自在,皮肤发痒,甚至会生气懊丧。其他的东西,卸妆液、化妆棉、毛巾、隐形眼镜水什么的小物件,都可以是新买的将就用,但就是这条睡裤,新买的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是要那股阳光混合着熟悉的洗衣液的气息,是舍你其谁的真爱。
我又在思考,在饭桌上什么是我的“被被”呢?像我一个朋友,特别喜欢吃拍黄瓜,去到哪里吃饭只要有拍黄瓜都要点上一客,没有也要创造它,多亏了他,我们试过在酒吧粉红香槟配蒜蓉拍黄瓜,雅致又接地气,那么他的“被被”就是拍黄瓜了。我对“被被”的坚持就不如他那么从一而终,纯属间歇性发作,之前试过“姜汁炒芥蓝”的狂热期,最近则是到处寻觅“海南鸡饭”,但没有也就算了,相比较而言还算是一个容易相处的人。
每个人这一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被被”,或许因为现代的人容易罹患轻微孤独症,离了某一种陪伴惯的味道就魂不守舍,所以显得一度专一。但人又是花心的,失去了一样本以为很重要的东西,隔天太阳照样升起,一日三餐如常大摆龙凤,移情别恋只是早晚的分别。有时候连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喜欢这个“被被”本身,还是喜欢“被被”的味道和触感带给自己的安慰与欢愉。不过,人生时不时有一件让自己没有理由去爱或去恨的事件,正如左右手互搏的游戏一般,也是悠长日子里的一段愉快插曲。那些把“被被”坚持到最后的人,无论是恋人还是恋物,想必都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