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为了美食走江湖 七岁前的故事
早就从各大综艺节目里了解到台湾美食的强大吸引力,一踏上台北土地就恨不得削尖脑壳直往夜市里面扎,从街头吃到街尾,蚝仔煎、小肠包大肠、炸鸡排、地瓜球、仙草冰……大汗淋漓也不管不顾。白天呢,当然要去各种本地人厮混的馆子吃起来,快炒一百、卤肉饭、猪脚面线、牛肉面、涮涮锅……最好都是街边凳子拉一拉就坐下的小馆子,经济实惠,融入本土,最接地气。
故事总是有起承转合,恰好我有位在台湾的好朋友——精致可人的李佳玲女士,她一听说我到了台湾,马上义不容辞地当义务向导。一连三餐都带我拜访东区小弄里面最洋气、最有腔调的小咖啡馆和小酒吧,整一天徜徉在美酒咖啡之中,吃拿铁加松饼,极尽美感的洋气摆盘与设计师款的昂贵杯具……虽然东区的靓女帅哥都非常养眼,咖啡店的氛围都无比雅致,但在傍晚扶墙干呕了三次之后,我扬起了投降的小白旗,我知道我需要它——热乎乎一碗汤!
还记得那时我住在台北的国王大饭店,旁边一条小巷子是小有名气的酒吧街,白天看似寻常街弄,晚上便灯红酒绿,除了不少日式居酒屋,路上还有很多露天流动的小摊小贩推着铁皮车在做买卖,有各式粉面汤水,家庭式作坊居多,看起来倒也妥帖。我找了一家坐下,要了一碗猪肝汤。直到现在我还记得这碗汤的模样,新鲜的猪肝七八块,只和黄澄澄的姜丝一起,迅速灼熟,依旧肥嫩,汤头是清澈见底,老板娘麻利地把碗往我面前一放,不多说半个字就继续忙去了。
就是这样一碗简单汤水彻底挽救了我的胃口,它温柔地填满了胃里的空隙,鲜且咸的滋味重新唤起味蕾,烫手烫脚地喝进去,迸出一身毛毛汗,一擦额头继续战斗,连姜丝也不放过,结束后打一个饱嗝儿,胃里空气顺利排出,大满足!对于一个汤汤水水养大的广东人,关键时候还是要来一碗精神支柱才行,别管是不是老火靓汤了,就算是便利店关东煮的鱼汤水,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也能站着喝它两三碗!
人的口味千奇百怪,可以说天生的,但追溯起来总有由来,或许是小时候受家庭饮食影响,可能是某部印象深刻的动画片,一段永远无法忘记的文学描写,甚至可能还是胚胎的时候就已经通过母亲的羊水尝到了人生的第一口滋味。有一个理论便是说:人此一生的饮食爱好,其实在七岁之前就业已定型。
对此理论,我深表赞同。曾在杂志从事美食版记者,总有机会吃到各国美食,每个菜系都有让我津津乐道的好菜,但是人在最脆弱、情感最薄弱的时候,最想的还是一碗家乡的味道,是为乡愁。生病的时候,只想有一碗热腾腾的白碗佐一碟咸菜,吃下去只觉人浑身舒泰。夏天午后醒来很想吃一碗“清心丸”,想念那口感缠绵的透明丸子和清甜的去皮绿豆。吃到沽名钓誉的牛肉丸想摔筷子走人,喝汤的时候总想举手要一碟芹菜末……每一个饮食的小细节,都构成了我的地域特征。
你呢,你七岁前的故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