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岁 雨
爸爸,你还记得吗?在我小的时候,北京的夏天,雨比现在要多得多。在我的记忆里有个反复出现的场景:下雨天你送我上学,我坐在你的车后座上,躲在你的大红雨衣里,看着脚下的轮子飞快地掠过地上的积水和坑洼,凉丝丝的雨水打在我的小腿和雨靴上,安全又惬意。
我上低年级的时候,你还在通县当老师。有时候你有课,早晨5点多就走了,没法送我上学,我就自己去。去学校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穿过北外,路面比较平坦,水洼也小,但稍远;一条就是走紧靠着北外南墙的“小胡同”,这条两米来宽的长长小路是坑坑洼洼的泥地,下雨时堵在路中间的水洼长达好几十米,深处没过膝盖。那时路上三年级、四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经常走到水坑中间,用他们穿着雨鞋的脚铺出一条断断续续的路,我、程刚等低年级的孩子就踩在他们的脚上,慢慢地走过去。
雨过天晴,我就拿着自己叠的小纸船跑到积水的地方去玩儿。我跟你说要是有更大的纸叠成大船就好了,我就可以坐进去。你笑得很开心,告诉我说你小时候也最喜欢玩儿积水,那时计委大院的路边有个大坑,雨后有深达半米的积水,你和伯伯找来一块大木板放到水里,欢天喜地地跳进去,木板转眼就翻了,两个落汤鸡狼狈地回家,气得奶奶要揍你们,拿着尺子在你们后面追。
我们这时候也一样,雨不仅多,而且大。雨一下起来,探出头,就看见眼前密密的白柱。楼下的平房、街对面铺着绿色纱网的“久凌大厦”,在铺天盖地的雨帘中,统统不见踪影了。我那时候的小朋友,大概更容易理解“瓢泼大雨”的意思吧。有一次星期六的下午,你外出办事,我放学后和妈妈两个人在家,外面就下着这样的瓢泼大雨。我和妈妈打开小屋15瓦的电灯,暖黄色的光晕满屋子,妈妈给我织着秋冬穿的毛衣,我拿着小板凳坐在她脚底下,我们俩一边聊天一边等你回来。那温馨又快乐的记忆,始终温暖着我的心。
上初中以后,雨不知道为什么渐渐变得稀少了。1995年上高一那年以后,竟然还开始出现了诡异的“泥雨”,雨后满街灰头土脸盖满泥点子的车辆和建筑,整座城市活像一个巨大的出土文物展览会。小时候那些凉凉的雨丝、清澈的雨珠、暴烈的雨柱、丰沛的雨水,它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老爸,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