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岁 极度节俭哥
老爸的再就业工程漫长而沧桑。三年的时间,我从一个一米六出头、细溜溜的牙套妹,长成了趋近一米七、又胖又大的高中校园女汉子,而爸爸依然在风浪里跌打滚爬。他挣扎过、奋斗过,流连于大大小小的私企、民营报社,坐过总经理的高背大皮椅,也曾配过专车和马仔,和潘石屹等新兴资产家吃过饭、聊过合作,乘商务舱去大江南北商谈过项目,但始终处于“漂”的状态,无法靠岸,无法找到一个能够容纳自己、让自己长久发光发热的老巢。
我高二那年,爸爸终于决定回家了。让那些“只招28岁以下清华北大硕士”的招聘启事从此飞出我们的视野吧。“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爸爸喊了一句当年下乡插队前的时髦语录,决定以后在家庭里发挥他的光和热:包揽全部家务、照顾奶奶、负责我的学习!于是,大萌子家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后勤部长诞生了。
爸爸不仅帅,后勤也做得呱呱叫,属于相貌和工作两手都硬的典型。对此我的同学——小仙女点点姑娘可以作证。点点第一次去我家借参考书的时候,愣是被家里雪白得闪闪发光的地瓷砖缝儿吓到,半天都不敢往里走,喊道:“哇噻,你家怎么这么干净啊!”我得意地说:“有我爸天天打扫啊。”这时爸爸从阳台走出来,笑着跟她打招呼。老爸走后,点点娇羞地连呼:“哇噻,叔叔怎么那么帅啊!”
光是长得帅、地板擦得干净,是不能荣获“史上最优秀后勤部长”这个美称的。爸爸真是把工作做到了极致,他制订了一系列节俭开支的计划。在他“任职”期间,家里并不太平,经历了妈妈险些下岗的风波、我的高四复读、炒股投资大溃败事件等,家里的财政状况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以至于爸爸的计划一再调整、细化。
后来我知道,他那时采取了以下节流措施:
一、一切家务都自己做,洗衣、做饭、买菜、收拾屋子,一切不劳他人。
老爸甚至连理发都从此不求人了,自己对着镜子给自己剪,一直剪了四年。现在想想,我的老爸啊,都像您那样,人家不就失业了吗?这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哪。
二、一切家具、电器有毛病,尽量自己弄好,直到万般无奈才送外修理。
三、不再增添(他自己的)衣被鞋袜,有破损都要自己缝补。
四、不再购买报纸杂志(奶奶订阅的除外),到书店、报摊、街头报栏、图书馆“蹭”看。
五、不再买新书籍,把家里的书彻底整理,找出好书,二次回炉,“温故知新”。
六、最大限度减少交际,避免不必要的“礼尚往来”。
这一点很难坚持,因为奶奶是个欢乐外向的人,她最喜欢聚会。不管怎么说,爸爸是少与人来往了,成了彻头彻尾的宅男。
七、杜绝一切不良嗜好。
烟酒他是早就不沾了,这时连辣椒和茶都戒了,零食特别是巧克力也一并拒之千里。老爸说他这是因祸得福,要是还在官场中,免不了吃喝应酬,对健康是极大的损害。
八、保持精神愉快,加强身体锻炼,少生病,不生病。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财富。
九、高度重视安全,避免无妄之灾。
老爸以前上街脾气还是蛮大的,有时骑车在胡同里,后面小轿车按喇叭催他,他就会很愤青很北京爷们儿地回头吼一声:“摁什么摁,吃饱了撑的!”这时,他的认识“提高了”,认为车主是在善意提醒自己:事故是最大的财产损失。
老爸的“九大清规”执行了四年,直到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结束。这规则看起来虽然清冷寡淡,却帮助我们家庭顺利度过了财政危机的关卡,对爸爸来说,它可是热乎乎、洋溢着人情味儿的好规则,是他执行后勤任务的好伙伴。
另外,在越发物欲横流的年代里,老爸这反潮流的“九大清规”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让我这个80后在耳濡目染中传承了一些节俭的美德。刘瑜在《25个箱子》里说:精兵简政倒在其次,关键是东西一多,好的就淹没在坏的里面,不能出头,就像三宫六院把美女全给淹没了一样。是啊,能在老爸的指导下,度过取之有度、克勤克俭的青春期,不会受到太多物质堆砌的困扰,这也是我的意外收获吧。
大学毕业,我顺利地参加了工作,妈妈的薪水也逐年提升。一天,哦,按常规作文里写的,应该是阳光灿烂的一天吧,禁足理发店四年后,爸爸悠然自得地走进了一家发廊,理了头、染了发,正式宣告家庭节流财政——于今天——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