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大味道 不同
“怎么你又到新加坡去拍?”
这个“又”字叫起来,像去了很多次。的确,东南亚的饮食特辑,因为靠近香港,容易前往,是多了一点。
这次到新加坡可是我自己要求的,理由是:
第一,我生长在那里,没有人比我更熟悉。
第二,地方不大,我可以说吃遍全国。
第三,我吃过好的,我知道什么是好的。
但是,好的食物正在消失中。有些师傅七老八老,儿女留学当博士,都劝父母退休。有些太过固执,认为一些食物不能集中在大厂中制作,妥协不了,饿死不干。
空下来的档口,就给年轻人接棒了,有良心的还请老师傅教几招。太自傲的,以为不过是炒面炒饭之类,谁不会?看过了就上阵。
所以,新加坡的许多小食,都是有其形而无其味。而且,当地年轻人没吃过好的,根本也不知道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味道,也没办法要求。
不过,味觉是最忠实的,骗不了任何人,好的食物,始终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老一辈子的游客,一直记得有一个叫停车场的小贩中心,年轻的,说不出哪里可以找到一顿美食。
我此行有一任务,那就是把一些仅存的传统做法记录下来。至少,今后想与别人不同的年轻人,也有一点参考资料。
这些老档口的主人,对我有根深蒂固的认识和信用,大方地让我拍摄之余,还邀请了我们的工作人员吃饭,绝对不是搏宣传。
别人去的话,早就给他们赶了出来,像海南鸡饭最老的一家铺,叫“逸群”的,无线的先头部队去采访时碰了钉子,一说出我的名字,马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是的,我们“又”去拍的节目,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