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的大味道 巴刹

新加坡的菜市场,叫巴刹,是阿拉伯语Bazaar的音译,也有市集的意思,如果我们的饮食节目由新加坡电视台制作,就会叫《蔡澜逛巴刹》了。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牛车水巴刹,那里是广东华侨的聚居地,会不惜工本地从香港或内地进口些冬天才肥大甜美的蔬菜,食材丰富,可惜它在装修,只有作罢。

当地旅游局建议去中峇鲁巴刹,新建好的,干净漂亮,我们反正要去拍那里出名的小食,也就顺道一游。

净是净,但就是少掉买菜的气氛,反而是二楼的熟食档较为热闹,在那叫了一大堆东西来吃,发觉除了水粿之外,其他的已经走了味,但是对于没有吃过的工作人员,已经是很好吃很丰富的午餐了。

还是小印度的竹脚巴刹有趣得多,虽然又脏又湿,但极具怀旧情调,至于食材,有没有从前吃惯的东西呢?

“现磨的咖喱酱档在哪里?”我问小贩们。


小印度竹脚中心

小贩回答:“我知道你说些什么。用一块扁平的大石,上面有圆筒形的石磨,把各种不同咖喱磨出来的是不是?”“对,对。”我大力点头。

“已经绝了种,买塑胶包的咖喱粉好了,要煮鸡、煮鱼、煮虾的都有。”众人都取笑我。

但也看到很多新奇的蔬菜,像整棵红得发紫的苋菜。一枝枝像棍子的东西,当地人叫为“鼓棍”,用来煮咖喱。香蕉花、姜花蕊、咖喱叶、叻沙叶等,都罕见。螃蟹来自斯里兰卡,有一只三点五公斤,合七市斤。

经过熟食档,看到有家人卖印度罗惹,那是把肉和蔬菜炸了,再淋上酱汁的小吃。我已经试遍所有印度罗惹摊档,想寻回从前在图书馆前或REX戏院后巷的味道,但全都失望。在印度人聚居的竹脚巴刹,再吃它一次吧!结果发现还是不行,这一道传统的饮食文化,已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