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花酿春 一
那时四月,在南通。受邀和朋友去看顾家的紫檀木家具,中午他们招待一顿家宴。
准备吃饭的客厅,南面是落地玻璃窗,正对一花园的树木葱茏。一面挖掘出来的人工湖,蜿蜒曲折。墙上挂着顾家老板上世纪六十年代拍的彩色描绘照片。他的儿子年轻而健谈,媳妇穿着蓝色丝缎夹袄,含笑不语,面容圆润。这个家族企业规模不小,家庭呈现的感觉,则像退回去一个时代,保留着旧式气氛。
开始摆盘的大紫檀桌子,木材昂贵,但被日常地使用,没有任何奢华之气。首先上桌的是一碗酱油肉,这是顾家厨房的招牌菜。据说是顾家夫人的手艺。这位夫人不食荤腥,但绝技是做荤菜不试口味,只凭感觉就知火候。
酱油肉的做法其实简单:选肥瘦适中的五花肉,切成三五公分长的条肉。不洗,稍作风干,下酱料。酱料是:生抽、老抽搭配,生姜,葱,高度白酒。肉下酱之后过十二小时,取出晒一天。天热时冷藏保存。食用前稍作清洗,可以整条蒸熟,也可以切片蒸熟。
我夹起一片尝,酱香浓郁,甚有嚼头,说放在小面饼里吃风味尤佳。席间搭配自家酿的米酒,梨花陈酿。
之后各种当季食材,荠菜、鲥鱼、鳝鱼、鱼、小油菜……林林总总,陆续上桌。不过都是家常食材,但均精心选择和搭配,烹制的方法极为自然。各式滋味以合理的方式调和,互相渗透,口感清爽。并非大餐厅的形式华丽,情意欠缺,也不是家庭里的手作辛劳,方式草草。这顿饭平淡而讲究,如此结合起来不算简单。
接近尾声时,掌勺大厨刘汉林出来招呼。四十余岁,身形清瘦,人很有精神。脱下围裙,坐入客人中间,吃剩余的菜,丝毫不介意。这一席菜和酒,均出自他手。一双细长的眼睛微微含笑,也不多言。进食很有节制。
后来知道他在杭州曾做过一家餐厅,名叫“醉庐”。操作方式跟普通餐厅不同,不对外公开营业,只接受预订。做应季的菜肴。酿酒技巧来自家传,有自己的酒窖。他也画国画,颇有心得。
饭后,众人一起去茶馆聊天。他夹杂其中,时时起身,拿起热水瓶为他人添加热水。沉默而及时地照顾别人的需求,并不热衷高谈阔论。这一桌菜、一壶酒、一个起身的举动,给我留下印象。
也是在那个夜晚,和朋友偶尔提起七月的生日。当时这个安静人,在旁边突然开腔,说,可以到时来北京为我的生日特意做一桌菜。我应道,好,看情况,如果你能来自然很幸运。心里是觉得对方有这份心意已经足够了。让一个朋友远路过来特意做顿饭,是太麻烦的事情。但觉得我们会再见面。
七月,收到他的短信。他记得这个约定,询问是否需要来北京做一顿生日饭。我当时在五台山,将在行禅中度过生日。他重提此事,心里很是感动。两人在短信里聊了一会。他说目前已离开南通,人在海南,帮朋友管理餐厅。
我有了去见他的决定,说,九月去杭州,仔细看你怎么做菜。他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