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之属 肉圆
幺女出生时,体重偏高,令那张袖珍的婴儿床显得拥挤,医院的护士们给她取了个绰号“肉圆”,大概秀色可餐的模样。不过,听那些护士的口气,似乎不懂得欣赏丰腴美,我至今仍耿耿于怀。
如今便利商店也卖肉圆了;然则这种生意不会大张旗鼓搞连锁店,也不会布置出富丽堂皇的吃食环境,多只是路边摊或小吃店。
肉圆又称“肉丸”,鹿港叫“肉回”,乃台湾土生土长的庶民小食,非常普遍,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不乏好吃的肉圆,如新竹市“飞龙肉圆”、鹿港“肉圆林”、台东市“萧氏有够赞肉圆”……尤其夜市,多见肉圆芳踪,我们几乎可以断言,没有肉圆的夜市,不会是完整的好夜市。
肉圆略有地域歧异,地域性格强烈,因此街头巷尾所见的肉圆多以地名标榜、号召,诸如永和的“潮州肉圆”,台南东山乡的“东山肉丸”、柳营乡的“柳营肉丸”,彰化人迁居莺歌所立的“彰莺肉圆”,此外随处可见新竹肉圆、员林肉圆、台南肉圆、屏东肉圆……据说彰化北斗镇是肉圆的发源地,北斗肉圆外表呈三角形,体积迷你,我一次可以吃十个;新竹肉圆个头也小,呈椭圆形;一般肉圆则多为扁圆形,直径约六至八公分。
台湾肉圆的风格,大抵南蒸北炸,北部以彰化为代表,馅料以猪肉为主。南部以台南为代表,多以虾仁为主角,新鲜的沙虾仁、肉臊、红葱头所组合调制的内馅,加上细嫩的外皮。
清蒸肉圆的优点是不油腻;不过我偏爱油炸肉圆。说是炸,其实只是泡在温油里,混合两种工序——先蒸后炸。不过彰化“北门口”“阿三”是热烈地炸,油温显得激情。彰化肉圆的炸油多以花生油混合猪油,肉圆蒸熟后备用,待顾客点食才入油锅加热。由于刚从油锅中捞起,从皮到馅都非常烫,边吃边吹气,在急尝美味和烫伤嘴的边缘,忽然领悟爽快和危险住得这么近,喔,人生有许多时候真的像在吃肉圆,躁进不得。
肉圆美味与否系乎三条件:外皮须厚薄适中,又要柔软而富弹性,外表须呈半透明,有剔透感,咬下去透露米香;内馅须饱满,且配料和谐,调味佳;淋酱的优劣亦是成败关键。
肉圆的制作有点繁复,实实在在的工序是:将浸泡一夜的在来米磨成浆,倒入滚水中搅拌至熟,再添加太白粉、番薯粉搅匀拌成糊,即为粿浆。待粿浆冷却,注入模子中,加入内馅,再糊以粿浆,送进蒸笼炊熟定形。制作粿浆的在来米粉添加番薯粉、太白粉,乃为增强外皮的韧度和黏性。这里面犹有些讲究——番薯粉需用红粉才不易蒸烂;此外,肉圆蒸熟得先用电扇吹冷才取下。
八卦山脚“烧肉圆”只卖三种东西:肉角肉圆、肉丝肉圆、脆丸汤,其肉圆外皮仅用番薯粉,较米浆所制弹牙。
内馅以猪肉为主,常见的馅料还有笋丁或笋丝、香菇、葱头,笋干选取刺竹方为上品。猪肉大抵采用胛心肉或后腿肉,须先爆香过;用红糟处理也很普遍。清蒸肉圆多用肉臊,油炸则多剁成肉块。清蒸的淋酱多用虾酱,油炸则多用米酱,显示浓油厚酱的表情。米酱乃用糯米磨浆,加糖熬煮而成;有些店家会另加酱油膏、甜辣酱组合。
卖肉圆虽是小生意,好店家都有着体贴的心意。屏东夜市“上赞肉丸”免费提供以柴鱼、三层肉、冬菜所熬制的“感情汤”,无限畅饮,显然在和老顾客博感情。台北人制肉圆多放笋丝,异于别处的笋丁;店家将肉圆端给顾客前,会先用剪刀剪开外皮。
彰化肉圆有北斗、彰化、员林三个山头,各有其做法和口味,各有其拥护者,乃彰化县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北斗肉圆商家率皆以肉圆冠于姓名之上,如“肉圆火”“肉圆生”“肉圆瑞”“肉圆詹”“灵异宾”“灵异仪”等;最特殊之处在于形状,三角形的肉圆又状似元宝,在全球独树一帜。肉圆生和肉圆瑞均以手工捏制,肉圆因而留下明显的三指捏痕,大量的笋丁在皮内清楚可见。
彰化“阿三肉圆”老板伉俪是帅哥美女,其肉圆分大、小两种,大肉圆内馅饱满着肉丁、干贝、炸鸭蛋、大香菇;外皮用纯番薯粉制作,弹劲足。搭配肉圆的汤品有龙骨髓汤、猪肚汤、排骨汤、金针汤、苦瓜汤,汤头用心熬煮。
一天,诗人紫鹃请我们夫妻品尝板桥美食,吃到黄石市场“林圆大粒肉圆”时已经下午三点多,已品尝过多家餐馆和小吃摊;我却一眼就爱上它。这家小店仅卖肉圆、虱目鱼丸汤,比一般摊贩的货色少,二十几年来却越卖越旺。肉圆的外皮细滑,弹牙,饱含嚼感和米香。内馅更加讲究——饱满的猪后腿肉、笋、香菇,并且加了一颗鹌鹑蛋。酱汁也靓,据说是加了虾头、虾壳和虾卵所熬制。林圆大粒肉圆跟以前彰化市的“阿章肉圆”风格近似,不过阿章肉圆考虑健康,已经舍弃猪肝和鸽蛋。
丰富内容的手段各家不同,基隆市“阿玲家肉圆”添加小黄瓜片;新竹市“飞龙肉圆”内馅另加栗子;台南的清蒸肉圆则例加虾仁,如保安路的“茂雄”和开山路的“友诚”都叫虾仁肉圆。
九份的“金枝红糟肉圆”有荤、素两家,我平时并不吃素,可每次去九份都得吃一粒素肉圆才肯回家,那豆粉制成的素肉、笋丝、香菇合奏出不可思议的香味,令人迷恋。
南机场小区有一摊肉圆,下午才短暂出没,旋即不见踪影。当肉圆摊重现江湖,摊前立刻排出长长的人龙,我多次搭出租车去排队,大概有一半的几率向隅,遭受失望打击渐多,遂提不起勇气再去。
焦妻大学毕业时住在顶好市场后面,附近土地公庙前有一肉圆摊,十分美味,我们常常站在路边吃肉圆,米酱之外再加蒜泥和自制辣椒酱,大汗淋漓,那气味芬芳了周围的空气。这样一粒肉圆,值得烧香拜佛。
台中市聚集了许多好圆,诸如中正路上的“丁山肉丸”“茂川肉丸”都有不俗的表现。最令我服膺的肉圆可能是复兴路“台中肉员”,这也是我吃过最赞的肉圆。
“台中肉员”一九四一年开业,目前是第二代周朝堂先生掌门,座位颇多,店内仅卖肉圆、冬粉汤、鱼丸汤,却人潮不息。墙上挂着台中市市长、议长等人赠送的红匾额“全台首圆”,我觉得他们当之无愧,那肉圆的皮用在来米、番薯粉、树薯粉调制,复经过准确地搅拌程序,展现非常惊人的美感,弹牙的外皮内是紧实鲜美的腿肉、笋和香料组合的丸状内馅。店家自制的独门甜辣酱很靓,我却偏爱原味,不淋任何蘸酱,这肉圆值得仔细品尝;吃肉圆,再喝一碗鱼丸汤或冬粉汤会更加愉悦,鱼丸以旗鱼制作,高汤乃大骨熬煮。初次吃“台中肉员”是戴胜堂先生引领,他和周老板熟识,两个朋友边吃边抬杠,增添了这种庶民美食的人情滋味。
我的肉圆史,从每粒新台币三元,吃到每粒七十元,见证了台湾物价的飞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