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情网

(一)

我在《别忘了中文有个“了”字》一文里说到香港政府既然愿意动用大约四千二百万元去提高香港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妨考虑津贴语文老师买书看书,并且办一个老师供稿的语文杂志,让语文老师用文字表现他们的专业水平。我实在不忍心看到社会舆论大力责怪香港学生的语文能力江河日下,我也不认为语文老师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应付政府的审核考试以证明他们的能力符合政府订立的“语文基准”。易言之,我相信香港学生语文能力不够强,跟当局的语文政策和香港的语文环境有关系;我也相信语文老师最需要的不是去应付测试,而是在语文教学的领域里尽快“进入状态”。我盼望的是语文老师都不忘打好文学根柢,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修看书,注意丰富自己的文化认识,甚至养成写作兴趣,经常写些教学和研究的心得和发明,从而步步提高专业水平。写作到底是掌握语文的最佳途径。

(二)

昨天读了香港大学课程学系教授徐碧美写的《语文教师质素及语文基准测试》,知道她认为教学质素包括三个环节:老师的语文能力;老师对语文系统的认识;老师对教学法的掌握。她说,语文老师照顾不了这三个环节,往往并非老师的过错;学校里教语文的老师短缺,很多语文老师於是“被迫上马”。徐碧美指出:“对语文教师的语文基准进行测试只是整个措施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对不符合基准的老师,能够提供培训和再培训的机会,并让教师有充份的时间去学习和思考。”我完全同意这个看法。语文老师争取“培训和再培训的机会”,为的当然是认识语文系统和掌握教学方法;为了做到第一个环节——提高老师的语文能力,博读和多写似乎是不二法门了。(“不二法门”此处比喻独一无二的门径。其实这四字是佛教用语,“不二”即不是两极端,“法门”指修行入道之门径。原意是观察事理应避开相对的两个极端而“处中”着眼,方可得其实在。这一类知识是教语文的人肚子里必备的料子。)

(三)

徐碧美在港大英语教师资源中心贡献很大。她英文地道,热心教育,是振兴香港学生英文水平的上佳师资。前两天参观他们中心设立的“英语教师资源网络”( Teacher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Nexus),看她在台上讲解网络内容,更觉得语文基金和香港电讯教育基金赞助这类事业确实重要。听说,目前已经有三十三所中学、三百多名教师通过这个网络跟中心及参加网络的教师联系;他们还有家庭用户。网络里的“英文文法资料库”、“英语教学资料库”、“留言角”、“英文试题资料库”、“南华早报资料库”、“中学生作文资料库”,都在给英文老师提供专业支援。我们看到老师跟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细微处教人深深体会“教学相长”的真谛:该说the government has 还是the government have ?还有单字的斟酌、笑话的调剂、教学的理念、学生的创意、佳篇的共赏。这是爱上语文和追求语文的人的情网,体现的是人与文字之间的柏拉图式的默契。那天,看完徐碧美示范网络运作之后,我蓦然想到香港的英语教师都进入童话的结局里:“ They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