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写《劝菜》

(一)

有一些题材很想写,想了好几次都写不成。不是不敢写,是没有把握写得好。最近读到中国大陆瓜田写的《王了一的幽默:渊博学者的睿智戏笔》,有意思。王了一是王力,中国着名的语言学家,大学教材《古代汉语》的主编。我拉拉杂杂读过王老先生不少书和文章,瓜田文中所引四十年代写的《劝菜》一篇却没有读过。瓜田虽只引了片断,竟也妙不可言了。王力说:“劝菜的风俗处处皆有,但是素来着名的礼让之乡如江浙一带尤为盛行。男人劝得马虎些,夹了菜放在你碟子里就算了;妇女界最殷勤,非把菜送到你的饭碗里去不可。照例是主人劝客人;但是,主人劝开了头之后,凡自认为主人的至亲好友,都可以代主人来劝客。有时候,一块‘好菜’被十双筷子传观,周游列国之后,却又物归原主!”

(二)

我向来主张用筷子吃饭必须严格划清界限,授受不亲,免得相濡以沫,一餐饭跟太多人法式亲嘴,曲终人散之后,徒生失节之恨!我这份恐惧感与生俱来,明明知道有违中国文化的和气精神,毕竟始终英勇不起来。我实在不好意思说,当然更不知道该怎么宣诸笔墨,生怕亵渎了世代相传的美德。没想到王老先生替我写了,读来彷彿他乡遇故知,不亦快哉!他说:“中国人之所以和气一团,也许是津液交流的关系。尽管有人主张分食,同时也有人故意使它和到不能在和。譬如新上来的一碗汤,主人喜欢用自己的调羹去把里面的东西先搅一搅匀;新上来的一盘菜,主人也喜欢用自己的筷子去拌一拌。至於劝菜,就更顾不了许多,一件山珍海味,周游列国之后,上面就有了五七个人的津液。将来科学更加昌明,也许有一种显微镜,让咱们看见酒席上病菌由津液传播的详细状况。”坦白说,我情愿不长见识,不去开这个眼界了。

(三)

王力笔下的好戏还在后头:“我未坐席就留意观察,主人是一个津液丰富的人。他说话除了喷出若干唾沫之外,上齿和下齿之间常有津液像蜘蛛网般弥缝着。入席以后,主人的一双筷子就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后来他劝我吃菜,也就拿他那一双曾在这蜘蛛网里冲进冲出的筷子,夹了菜,恭恭敬敬地送到我碟子里。”这一来,王老先生没有理由不慷慨就义了,陪着笑脸吞下那一块变了味的炒山鸡片。

“我承认我这种脾气根本就不适宜在中国社会里交际。然而我并不因此就否定劝菜是一种美德。‘有杀身以成仁’,牺牲一点儿卫生戒条来成全一种美德,还不是应该的吗﹖”他说。我试过努力说服我自己,到头来依然不能接受王力下的这个结论:我决定不去继承那样的国粹,坚决主张替国粹整容,饭桌上备公筷和调羹拿菜劝菜,用勺子汤瓢舀汤敬客。但是我还是觉得王老先生这篇小品写得实在好。他们那一代文人都练得一手绝艺,一枝椽笔在文字的堂奥上“冲进冲出”,不沾一丝蜘蛛网,永远乾净潇洒,像《雅舍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