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家次女》浮想
(一)
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乙最近写了回忆童年和成长时期的往事,题为《林家次女》,四月号《读者文摘》中文版编为“书摘”。林太乙十岁跟父母亲从上海到美国,还去过欧洲,再回重庆,又到美国。这期间,二次大战烽火连绵,林语堂的英文着述风行一时,名震遐迩,三个女儿跟着他到处跑,受他薰陶,受他教育。她们都在父亲独特的人生哲理影响下成长。林太乙在美国中学毕业,林语堂不让她上大学了:“宇宙就是一本大书,让她们去念。我不把读书时间和不读书时间分开,她们出门,走路,看戏,也乱看乱学,她们所学的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所取材之人生”。林语堂看不起现代大学教育方法,认为完全为了拿文凭,完全失去读书的本意。於是,林太乙念完中学就到耶鲁大学教中文,到上海工作,再回美国进哥伦比亚大学校外进修部选读英国文学和新闻学等科目。她说,“我没有大学学位,那倒没有妨碍我写作,也没有妨碍我后来担任《读者文摘》总编辑的职位。”
(二)
其实,林太乙念中学的时期已经写出一本英文小说《战潮》在美国出版。她一生着述翻译不断,作品很多,退休到现在九年,又完成了传记和小说四种。我六十年代末期就认识黎明、林太乙伉俪。我们都叫她黎太太。黎先生当年当过香港第一位华人新闻处长;他们住在罗便臣道一栋大楼里,我住在附近破旧的小唐楼,见过林语堂先生走出他们大厦的大门。那一瞬间,我想到的是他的《瞬息京华》、《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的英文本、中文本。林先生显得很老了。到了八七年底黎太太要退休的时候,她找我接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职位。那是她一手做起来的杂志:美国的意识形态,中国的文字风格,影响深远。我上任之前先跟着她上一个月班,亲身体验到她的办事作风和语文功力。她的中文清爽聪明;她的英文下笔既快又准,想都不用想就成章了。我有几次站在旁边看她起草文件,一字不改,字字恰如其份,吓死了。
(三)
黎太太坚持写中文要像中文,很讨厌被动语态。我昨天晚上刚读了她的《林家次女》,觉得林语堂的女儿到底跟人家不太一样;今天一早,老友马德明正巧来电话跟我谈到他的小儿子在学校里学中文被动语态。小马传来一页小六《中国语文作业》,“改写句子”部分,好好一句“发明彩色电视的是什么人呢﹖”,居然要学生改写成“彩色电视是被什么人发明的呢﹖”;“他把这台机命名为电报机”,改为“这台机被他命名为电报机”;“会议决定把这条马路命名为‘自由大道’”,改为“这条马路被会议决定命名为‘自由大道’”。据说这是中文文法。只要用得顺当,我不反对用“被”字。但我宁可用“给”字:“那株树给风吹倒了”。上引这些例句很好,竟要学生改坏,黎太太看了一定生气。中文被动语态可以写得很漂亮,前人文章常见:“一树桃花待摘”;“今有韩信已被某家着人赚的来,将他斩了”。“被”字形容坏事会好一点。黎太太《林家次女》里也这样用:“没有被炸掉的店子门面贴着红纸,上面说‘照常营业’。”《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一个例句说:“解放军到处被(人)尊敬”,那是很坏的中文;用“受”字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