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大学堂的演讲

(一)

当年教我们《新闻英文》的朱约农老师花了整个学期讲解英文写新闻方式的演变,然后再教我们撰写现代的新闻英文。我们念的是外文系,当然没有机会了解“新闻中文”的变迁,后来入了新闻界工作才慢慢摸索门径。最近,《联合文学》的香港回归专辑附录了一篇《国父於香港大学演讲纪略》,全文原载一九二三年二月二十一日的《华字日报》,从中看出旧式新闻中文之构造。一九二三年是民国十二年;孙中山先生一九二一年就任非常大总统,一九二二年因陈炯明叛变退居上海。他当时屡经挫折,大感困惑。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显然给了他不少突围的灵感,在列宁的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一九二三年驱走陈炯明后回到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孙中山先生在大学堂的演说是上午十一点钟开始,身穿长衫马褂,头戴毡帽,全篇演说用英文讲。《华字日报》的记者说,“座中有辅政司施云君、普乐君、爵绅何东君及陈友仁君等,与会者多大学堂会友,约有四百余人”。该报简略译出孙先生的演辞,先是说“此次返香港,如返自己家乡一式,因从前是在香港读书,其教育是在本港得来”。中山先生说,有好多人问他“你在何处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他今天要“直言答之:革命思想,系从香港得来”。他说:

回忆卅年前,在香港读书,功课完后,每出外游行,见得本港卫生与风俗,无一不好,比诸我敝邑香山,大不相同。吾於每年放年假,必返乡二次,每次约数礼拜。觉得在乡间与在本港,确大相悬别。因在乡间要做警察及看更人方可,因斯二者有枪械在手,晚上无时不要预备枪械,以为防备之用。由此想到香港地方与内地之比较,因香港地方开埠不过七八十年,而内地已数千年,何以香港归英国掌管即佈置得如许妥当?因是返香山与父老斟酌,各父老莫不谓然。

(二)

中山先生说,他有一次在乡下发起亲自洒扫街道,做清道夫,村内有几个少年附和,极有进步,连知县也赞同支持。他说到这里,全场鼓掌。他说,后来再返乡,县官已离任,新任者用五万圆买得官职。“此等腐败情形,激发我革命之思想。又见香港之腐败事尚少,而中国内地之腐败,竟习以为常,牢不可破”。他与英国朋友闲谈,“佥云良好之政府,并非与生俱来,须人事造成之,数百年前,英国官僚多系腐败,迨后人心一振,良好之政府遂得以产生。由是吾之革命思想愈坚,深知如中国无良好之政府,办事必不能成”。

中山先生慨叹民国成立以来,不断有少数人想恢复帝制。他说,目前废除帝制,“如拆了一间旧屋,其新屋尚未建筑完竣,而一有风雨,居民受苦倍深,此势所必然者”。中山先生演说的结论说: 现在香港有六十余万人,皆享安乐,亦无非有良好之政府耳。深愿各学生,在本港读书,即以西人为榜样,以香港为模范,将来返祖国,建设一良好之政府,吾人之责任方完,吾人之希望方达。极望诸生勉之。

报道说:“孙先生演说既毕,忽有学生五六人,将孙先生抬起,直抬出头门拍照,一面步行,一面揭帽欢呼,孙先生亦揭帽答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