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让豪宅里起战争

MM:

这个月实在没什么值得谈的,每天都在准备毕业会考,虽然足球还是照踢。也因为每天都在拼命读书,所以礼拜五发生的事情就更稀奇了。那天中午,整个十到十三年级的班都被叫到会议厅去集合。我到了会议厅,看见校长已经拿着麦克风站在前面。我们都很惊讶,一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了,才会有这样的阵仗。你也知道,德国学校一般是没有集会的,什么朝会、周会、升旗降旗、开学或结业什么的,都没有。

大家坐定了以后,校长就开始解释:我们高中部的一个学生会干部──就叫他约翰吧──被几个陌生人围殴受伤,我们学校绝不容许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呼吁所有的同学团结一致,谴责暴力,并且给被打伤的同学精神支持。

好了,大家都很震动啊。但是紧接着“流言”就开始了,而且“流言”还得到证实:打约翰的是本校学生,但所谓“围殴”,其实是一小撮人围着他理论,打了他一个耳光,只是这样。

学校召集我们,想培养一个团结互爱的气氛,但是真相一出来,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超级反感。搞什么呀,我们是毕业班的学生,正在上一堂重点课,中断讲课,就为一个学生被人打了一个巴掌?

MM可能会觉得,嘿,安德烈,你怎么这么不讲道义,缺同情心,你应该支持那个被打的学生啊。

我只能告诉你,MM,我在这所中学九年了,这件事在我和我的朋友心目中,是个笑话。克伦堡中学是一个典型的富裕的郊区中学,平常安安静静的,但是我也不是没见过学生拿着小刀追赶,也不是没见过学生抓着棒球棒打混架,学校当

局也知道,但是从来没管过。怎么这一回,突然这么“积极”啊?

看我能不能跟你说清楚。德国中学分成三类,你知道的,“主干中学”(五年级到九年级),是最基本的国民基础教育,学生毕业之后通常只能开卡车、收垃圾、做码头工人等等,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工作;“实业中学”(五年级到十年级),主要是职业教育,培养各种工匠技师,从面包师、木匠锁匠到办公室小职员,都是这里出来的;然后是Gymnasium“完全中学”(五年级到十三年级),等于是大学的先修班,培养将来的学术菁英。我们的学校是一种综合中学,三类都在一个校园里。

我所看见的打架,基本上都发生在“主干中学”的班里,这些学生很多来自低薪家庭,多半是新移民──来自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的穆斯林。移民有很多适应的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也来自问题家庭。好,你现在明白我的反感了吧?为什么那些学生拿刀子追杀的时候,你不在乎,“完全中学”的学生被打了一个耳光,你就突然这么紧张,这么郑重?

年轻人起冲突是常有的事,但我还真是第一次看见有人正经八百告到学校去。我不敢说我懂“江湖”,但是我相信我知道怎么跟“那些人”打交道,甚至交朋友。“那些人”并不都是流氓。事实上,穆斯林是不喝酒,不嗑药的。他们只是跟中产阶级德国人有很不一样的价值观,尤其是对于什么叫“尊敬”或者“荣誉”。他们可能表现出比较强的攻击性,但主要的问题在于,他们有不同的价值认同。 我认识这个被打的约翰,家里很有钱是那种很幼稚,很胆小怕事的人,观念完全是有钱的中产阶级极端保守的价值观。我的意思是说,他就是那种绝不会晚上溜出去会朋友,而且动不动就“我妈妈说”的年轻人,活在一个“白面包”世界里,根本不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怎么回事。

但是后来的发展才真叫我火大。学校网页上有个学生论坛,很多同事在这上面讨论这个“约翰事件”。有一个“安妮”女生这样写: 我们学校越来越沉沦,越低级了,变成一个暴徒、无产阶级、白疑横行的地方。如果再这样下去,我认为我们学校将来收学生时,应该要先看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级,再决定他够不够资格进来。我真的无法以学校为荣了,“那种”学生越来越多… 太荒谬了,MM,我并不赞成暴力行为,我承认大多数打架都发生在主干中学”,我也承认大部分的“主干中学”学生来自所谓“下层社会”而“下层社会”问题真的很多,但是我无法接受学校把这些学生拿来做问题的scapegoat,代罪羔羊。我更没法忍受这种典型的私立学校菁英思维,势利,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以为自己“出身”好,国家就是他的。 你知道我怎么回应那个“安妮”吗?只写了一句话:

“让木屋里有和平,让豪宅里起战争!”

安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