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战场初交手,联合国军没摸到门就败了 不能很好地了解,就不能很正确地理解
第一次战役,眼见就要打到鸭绿江的美国人,被打得找不到北了。
俗话讲,领导就是开会。
没有咒念时,与当今的不少中国当官的一样,美国人也召开会议。美国的军事会议从11月3日开始,一开就是一个礼拜。
看来,不只是中国的干部爱开会。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相当于中国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会议吵了好多天,无非想闹清两件事:一、中国的战略目标,也就是中国人到底要干什么?二、中国的军力如何,也就是中国到底有多少部队入朝参战?
会议开得非常热烈,但开到最后,却什么也没有闹清。
对于有多少中国参战部队进入朝鲜,主要有两种信息。
联合国军远东司令部提供的报告称进入朝鲜的志愿军也就2到6万人,最多不超过10万人。麦克阿瑟司令官还提供了一条最让人信服的理由:要是有10万人以上的部队,美国的空军千里眼肯定能发现。这话说得似乎非常有道理,大量部队出动,美国的飞机及现代化侦察设备,怎么能发现不了呢!
至于为什么是10万,而不是6万,甚或二三十万,麦帅没有解释。其实,到第二次战役,中国军队的入朝部队已经达到38万之多,远远超过10万,而美国空军和那些现代化的侦察设备,竟然一无所知。因此,这话应该反过来理解,中国这么多部队参战,你麦克阿瑟的空军千里眼为什么就愣没发现?
美国中央情报局史密斯局长则提供了另外一种信息:虽然情报局不能确定中国有多少参战部队,不能得到准确数字,但感觉中国陆军规模大,有苏联的支持,他们完全可以在朝鲜和美国较量一番。
他的道理很简单:中国有多少参战部队,俺史局长不知道,俺知道的就是中国出动的军队可能不在少数!这是情报吗?这是情报局局长说的话吗?这分明是街头的哥在讲国际大事。
其实,局长大人的这个判断,无非是咋呼得严重一点,说得可怕一点,省得说少了,出了事,自己屁股上挨板子!
至于中国出兵的动机,看法更多了。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先生说,中国出兵的动机,无非有三条:一、保卫鸭绿江电力设施;二、把美国力量牵制在朝鲜,打有限战争;三、把联合国军赶出朝鲜。
他判断,第一条的可能性最大。因为新中国刚刚建立,落后的中国及中国军队,根本没胆量、也没有力量与强大的美国军队展开大战。
他还念念有词,拿出论据,称中国出兵不敢宣布用正规军,而是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部队不用主力部队,就是最好的佐证。
看,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以志愿军的名义作战,的确让美国人中了计。
参与讨论的人当中,有一个最熟悉中国、熟悉中国共产党的人,那就是到过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直接打过交道的马歇尔国防部长。
了解才能理解。
马歇尔部长作出了相反的判断,他认为:毛泽东的策略是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中国到朝鲜的部队,一定是精兵强将,且人数还不在少数。因此,对于朝鲜战局,还是小心为妙。
这次,了解毛泽东的马歇尔判断对了。
但多数人却不这么认为,还是倾向于中国人的目标有限。最后,集体决策的美国人认同了麦克阿瑟司令官,作出了美国应该“继续进攻,结束战争”的重大决策。
一出会议室,马歇尔国防部长显得忧心忡忡,他说:“这个决策,是给总统出的馊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