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正面战场 第二章 忻口会战及太原失守

日军侵占平津后,占领长辛店、丰台、南苑、独流等外围据点,掩护其主力集中,按照其1937年7月27日制定的作战计划,预定在增援的第5、第6、第10师团到达后,以主力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下。

8月1日,中国统帅部命傅作义之第35军和汤恩伯之第13军向察哈尔前进,以威胁平津日军,8月4日,到达南口地区,日军为解除其南进时的后顾之忧,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于8月8日进攻南口,遭到第13军的顽强抗击,多次冲锋均被击退。

8月9日,日本参谋本部为消除平津地区北面之威胁,为尔后作战创造有利条件,令关东军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与中国驻屯军协同打通平绥铁路东段,并占领张家口。日军混成第11旅团于11日再次进攻南口,汤恩伯指挥第89师进行反击,将日军包围于阵地前并切断其后方联络线。日军被迫转为据山地防守,靠空投补给弹药、食粮。日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急调刚刚到达华北之第5师团增援。

8月20日,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乓团(指挥官东条英机中将,下辖独立混成第1旅团,混成第2、第15旅团,步兵第16、第30联队,骑兵第2联队,野炮兵第2联队,工兵第2联队及第2飞行集团的14个飞行中队)开始向张家口进攻,日军第5师团于16日进至南口地区,指挥第11混成旅团猛攻第13军阵地,25日攻占南口。27日,北路日军亦攻占张家口。中国军队逐渐向绥晋地区撤退。

日军占领平绥铁路东段后,为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于8月31日再向华北增调第14、第16、第108、第109师团,并编成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下辖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辖第6、第14,第20师团,野战重炮兵第1、第2旅、第8联队,独立山炮第1、第3联队,战车第1、第2大队)、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辖第10、第16、第108师团,野战重炮第6旅团)。方面军直辖部队有第5、第109师团,中国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团及独立攻城重炮兵第1、第2大队等。9月4日,第1、第2军分别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下,以平汉路为主要进攻方向,企图在保定、沧县一线围歼河北境内的中国军队,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属一部伪满军及伪蒙军,由张家口沿平绥路向天镇、大同进攻,第5师团由宣化,涿鹿沿桑干河两岸向蔚县、阳原进攻。

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扩大,国民政府于8月11日召开国防会议,决定成立大本营(不久仍以军事委员会为抗战最高统帅部),由蒋介石任陆海空军大无帅。8月20日下达《国军作战指寻计划》,将全军区划分为5个战区,确定主战场在第一战区,主战场之侧背在第二战区。第一战区作战地域为冀省及鲁北,司令长官蒋介石兼,由石家庄行营主任徐永昌代理。第二战区作战地域为察、绥、晋省,司令长官阎锡山。当南口,张家口之军队撤退至察、绥时,第二战区决定加强晋北的防御,并拟定了作战计划:“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

9月5日,日察哈尔派遣兵团开始进攻。李服膺之第61军,在天镇以东山地逐次抗击后退人城中。9日,阳高失守,李服膺弃天镇城撤走。

11日,日军进至聚乐堡,逼近大同,第5师团亦攻占蔚县,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计划集中兵力,在大同地区与敌决战。阎锡山以大同地形不利为由,收缩战线,令其放弃大同,退守雁门关长城沿线。日察哈尔派遣兵团于13日占领大同,17日攻占丰镇,20日占领左云、右玉。第5师团于14日攻占广灵,9月21日,第二战区急令第17、第15军及第73师开赴平型关,阻止日军西进。

22日,日军开始进攻,遭到守军的顽强抗击,顿兵关前。25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野战炮兵大队及师团辎重部队向平型关增援,在平型关以东的小塞村附近,被设伏该地的第18集团军第115师包围,全部被歼。日察哈尔派遣兵团于当日下令,命第2、第15混成旅团及独立第1混成旅团,分别由大同,怀仁、右玉南下,增援第5师团。平型关方面,日军连日猛烈攻击,均被守军击退。到29日,日军南下的3个旅团,分别突破第61军在长城沿线、第34军在茹越口、骑兵第1军在平鲁等地的防线,攻占了平型关以西的铁角岭、繁峙,朔县。

平型关的中国军队,为避免彼敌包围,于30日拂晓,向五台山区转移。

日军攻占平型关后,第5师团继续西进,与占领繁峙之第15混成旅会合后,于10月1日攻占代县。日本参谋本部根据中国正集中兵力于上海战场,未再向华北战场增派兵力,大同以北、以西地区的守军兵力薄弱,正由晋北后撤,而其第1、第2军及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展顺利的情况,于10月1日命令华北方面军“以一部兵力进占太原”,并令关东军将察哈尔派遣兵团的2个旅团转隶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令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负责指挥。所属部队有该师团之第21旅团、第9旅团之步兵第11联队;察哈尔派遣兵团转隶来之混成第2、第15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第2联队、堤支队(2个步兵中队、1个机枪中队、1个步兵炮队、1个装甲汽车队),第2联队及骑兵、工兵各1个中队。总计步兵约24个大队、骑兵6个大队、各种大炮95门(山炮21门、野炮44门、轻榴弹炮20门、150毫米榴弹炮8门,150毫米加农炮2门)、战车数十辆。为掩护部队集中和整顿,板垣令混成第2,第15旅团继续向撤退之中国军队进攻,师团主力拟于10月13日开始进攻。

中国军队放弃平型关后,晋北形势危急。中国统帅部于10月1日急令第一战区之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4个半师,由石家庄经正太路车运太原,转赴晋北,兼程驰援。第二战区将准备在忻口地区抗击日军的部队编为4个集团军:右翼军(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辖第115、第129、第73、第101师,新编第2师;中央军(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辖第9、第14、第15、第17军(每军2个师),第19军(2个师又1个旅),第85、第94、第177、第42师,独立第5旅,炮兵第5团,炮兵第23、第27。第28团(各欠1个营)及1个战车防御炮营,1个装甲车队;左翼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辖第68、第71、第120师,独立第7旅及炮兵3个营;总预备军(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辖骑兵第1、第2军,第34,第35,第61军,第66师,独立第1旅,炮兵第21、第22团及炮兵第25团第2营,战区直辖空军北正面支队(4个飞行中队,10月12日归人中央集团军序列)。

战区制定的忻口会战方针是:“1.本战区以攻势防御之目的,以主力占领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卫家庄、1482高地迄阳方口既设阵地线,两翼依托五台及宁武各山脉,缩短战线,集中兵力,对侵入之敌乘其立足未稳,迅速击灭之。2.以一部占领五台山、罗圈沟、峨口至峪口之线,另以主力之一部占领中解村、阳明堡、虎头山、黑峪村之线,竭力阻止敌之前进,不得己时,撤据崞县、原平、轩岗一带,逐次消耗敌之实力,以掩护大军之集中。”

战区的兵力部署是:以右翼军在五台山、罗圈沟至峪口之线占领阵地;中央军在蔡家岗至1482高地之线占领阵地;左翼军在黑峪村迄阳方口之线占领阵地;总预备军控制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

10月1日,日军混成第2旅由繁峙进攻崞县。其先头部队在阳明堡击破第19军之警戒阵地后,向郑家营之第205旅进攻。2日,第19军主力在崞县部署完毕,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城池攻守战。4日,日军混成第15旅由崞县城西迂回,进攻原平。5、6两日,日军在炮火支援下,多次进攻,均被守军击退。第19军军长王靖国由第70师抽出部队,组织数次夜间出击,颇有斩获,7日,日军航空兵及炮兵进行数小时火力急袭,爆毁北城垣数十米,守军第401团伤亡殆尽。日军在战车掩护下,于14时突人城中。22时,城中各部队之高级指挥官均亲率直属队进行巷战,终因伤亡太大,无力再战。8日2时许,王靖国率第19军残部,分由东、南关撤出,崞县遂陷。原平守军第196旅坚守至11日下午,仅余官兵二三百人,仍与突人城内的日军巷战两小时之久,旅长姜玉贞战死,原平陷落。在此之前,宁武已于10月6日失守,守军独立第7旅退守轩岗。

10月12日,各集团军均已到达忻口地区,占领阵地。第二战区又令傅作义率总预备军加入中央军作战,并调整部署,将中央军区分为3个兵团,以刘茂恩指挥第15、第17、第33军等部为右翼兵团,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35、第61军等部为中央兵团,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及第66、第71、第85师为左翼兵团,仍以卫立煌为前敌总司令,统一指挥3个兵团作战。当日,日军第5师团在原平集结完毕,决心于13日开始进攻,以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在同蒲路西展开,第5师团主力在同蒲路东展开。

13日拂晓,日军先以一部兵力向前进阵地实施威力侦察。8时许,日军约5000人,在数十辆战车、30亲架飞机和炮火支援下,向中央兵团南怀化阵地攻击。10时,阵地摧毁,守军伤亡殆尽,该阵地失陷,日军继续向纵深进攻。郝梦龄以第21师的2个团实施反击,至15时,将敌压制于云中河畔。另有日军约3000人突人左翼兵团阎庄阵地,第10师以反击将其击退。当日,卫立煌与傅作义会商,决定采取攻势作战,以总预备军之一部由中央地区出击。阎锡山为使主力作战便利,令左、右两翼军积极向敌后方活动,以破坏其交通,阻止敌增援,并将左翼军之第68,第71师转隶中央军。14日拂晓前,中国军队开始出击。

第15军主力将当面之敌压迫于滹沱河畔灵山脚下;第35军第218旅攻占石庄,击退日军干余人连续4次反冲击,旅长董其武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第9军及新编第4旅、独立第2旅向南怀化之敌攻击,适日军亦增援反击,击战激烈,师长李仙州、旅长于振河负伤,双方均无进展,对战至暮;第10师攻占旧练庄,日军约2000人亦攻占大白水;第83师主力及第85师一部攻击卫家庄,与敌增援部队对战至暮。当日晚,卫立煌到忻口调整部署:今第61军军长陈长捷指挥独立第2第3旅(欠1个团),新编第4旅及第21师,消灭南怀化之敌;令郝梦龄指挥第54师、独立第3旅之1个团、第217旅,第218旅,向铁路正面攻击。15日,由铁路正面出击的部队,一度攻占中泥河,后被迫迟回。进攻南怀仁日军之部队,攻占卫家庄及1482高地,压迫日军迟据南北庄头。16日,卫立煌又投入第68师及独立第5旅、新编第4旅及第21师,发起攻击。第218旅攻占旧河北,进出至南怀化敌军之后,其他各部亦有进展,杀敌甚多。值此紧要时刻,中央兵团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独立第5旅旅长郑延珍等同时阵亡,部队损失亦极大,与敌形成僵持状态,难以扩大战果。当日夜,卫立煌决心改取守势,并请求增援。阎锡山命第94师及第177师第529旅,由尤泉关至宏道镇,归卫立煌指挥,17日至19日,日军集中兵力不断发动猛攻,主突方向指向南怀化东北侧高地及官庄高地。经反复肉搏。终将日军击退。

日军开始向忻口进攻以来,第18集团军第120师受命在敌后行动。14日,协同第7旅收复宁武;15日,收复广灵;19日,袭击阳明堡日军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面防守部队的作战。

21日以后,日军士气及战斗力逐渐下降,无力发动全面进攻,仅能实施局部攻击,自27日起,又采用近迫作业及坑道向中国军队的阵地逼进,均被击退;中国军队连续作战,损失甚巨,又未能适时补充,亦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仅能进行局部反击,双方形成对峙。由于日军第5师团不断要求增援,华北方面军于28,29日,由警备平津地区之第109师团第136联队抽调两个步兵大队,从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抽调1个机械化步兵联队,增援第5师团。30日,第5师团向灵山及官庄南侧高地发起攻击,激战三日,仍无进展。

11月1日,正太线方面战况吃紧,忻口地区军队奉阎锡山之命,于2日夜开始向太原北方青龙镇东西之线撤退。忻口会战结束。

日军第1军于10月10日占领石家庄后,即令第20师团之一部沿正太线进入晋东,以策应第5师团晋北的作战。当时,沿正太线防守的军队为冯钦哉的第27路军及曾钟万的第3军。12日,日军攻占井陉;13日,攻占旧关。14日,孙连仲之第26路军增援到达,坚守娘子关,并多次组织反击、一度夺回旧关,阻止了日军的攻势。日第5师团在忻口地区进攻受阻,第1军遂于21日将第20师团主力投入正太线作战。第二战区亦将孙震的第41军增援正太线。日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多次猛攻,均未奏效,仍被阻于娘子关前。激战至25日,第26路军仅余5000余人。26日,娘子关失守。守军节节抵抗,至31日、26路军第30师仅剩六七百人,第3军仅剩2000余人,第41军及第27路军皆溃不成军,失去掌握。

11月2日,日军攻占寿阳、昔阳;4日,击退第26路军之800多人抵抗后,攻陷榆次,迫近太原。5日,日军第5师团攻占阳曲;6日,到达太原北郊。7日,日军第20师团亦到达城郊,太原陷于被包围状态。

8日,日军发起总攻。当夜,城防司令傅作义车部突围,向晋南转移,太原失守。此后,华北正面战场作战基本结束。

日军侵占平津后,中国统帅部确定平汉路方向的第一战区为主战场,并决心以重兵防守山西战略要地,威胁由平汉路南进日军主力之侧背。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忻口会战及平型关、娘子关等地之作战,作战指寻多有不妥:与敌人进行广正面的线式阵地防御战,处处设防,兵力分散,并缺乏有力的统一指挥和有机的相互协同,形成此打彼看,互不呼应;敌人主攻方向上战斗激烈,但兵力不足,而没有敌人进攻的方向上却兵力空置,作壁上观,以致主要防御方向上的部队伤亡惨重。但是,这些作战行动迟滞日军沿平汉路南下两个月的时间,有利于持久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