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总有一个投对的
在“被观音姐姐摄入净瓶”之前,自然谁都不甘心就范。冯玉祥一离开太原,阎锡山就打电报给蒋介石,说他已将冯送回潼关,以后凡涉及冯的事请和冯直接电商,他本人不再负从中调解之责。
为了达到以退为进的目的,阎锡山紧接着又发了一份伪称要下野的通电。通电一发,西北军将领、晋军将领便先后联名发电,坚决对阎锡山进行挽留,并表示愿追随阎奋斗到底。包括西北军、晋军、张桂军在内的国内57名将领更联名通电,历数蒋介石的十大罪状,要他还政于民,化干戈为玉帛。
这是一次人气的大测试,蒋介石所面临的局势突然变得相当不利。蒋介石急忙再派方本仁、何成浚、吴铁城到太原做阎锡山的工作。
何成浚首先找到周玳,对他说:“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再有战事。”周玳早有所备,他根据阎锡山交代的意思回答:“只要发清平津卫戍部队的欠饷,并且保证以后按月发放,同时解决山西省发行公债的问题,我可保证不会发生战事,不然就很悬了。”
何成浚等人又去找阎锡山,阎锡山也如此说了一番。
都到了这个时候,阎锡山的生意人本色依然不变,他记挂的还是钱的事。何成浚等三人见状,就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并由吴铁城回南京向蒋介石当面进行报告。
吴铁城回南京后给太原发来电报:“委座承认这些条件,可能会照办。”
方本仁、何成浚把电报送给阎锡山看,阎锡山看过之后仍满腹狐疑:什么叫“可能”?得“一定”!让蒋介石亲自打个电报过来才能算数。
过了几天,蒋介石按照要求发来电报,但电报上却没有对此做确切答复。阎锡山十分生气,说:“蒋介石毫无一点诚意。”
方、何知道阎锡山对蒋不满,赶紧说:“我们回去再与委座谈谈这个问题,看看情况。”
方、何一走,劝阎打蒋的各方代表们便又活跃起来,其中以冯玉祥的代表薛笃弼和新桂系的代表潘宜之怂恿最力。
周玳深恐阎锡山上了这些人的当,劝谏他说:“你不要听这些人的话,冯这人极不可靠,你忘了方顺桥的事吗?这仗是打不得的。”
阎锡山听了摇摇头:“你不能老是看过去。要知道蒋介石几次要收拾冯,冯对蒋恨极了。现在要是和我共同打蒋,这是他求之不得的,他一定会竭尽全力。”
阎锡山认为,自潼关首发讨蒋通电后,冯玉祥在反蒋上已无退路,不太可能再变卦了。
对于今后如何拿捏冯玉祥,他也显得成竹在胸:“(冯玉祥)好贪眼前的小利,只要我们在物质上能满足他的欲望,哪能再生半途捣乱之心呢?他固然很狡猾,打完蒋以后可能会捣乱,但他是个老粗,没有远见。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你不必多虑。”
包括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内,各方反蒋实力派的兵力加一起,要比蒋介石的兵力大一倍有余,阎锡山据此认为准能打垮蒋介石。当务之急就是赶快把这些实力派都拉拢到一块儿。
韩复榘、石友三是谁都想要的。在正式表明立场之前,这哥儿俩就预先进行了商量,商量下来,认为蒋阎的势力都很雄厚,胜负难料,为将来计,两人应各投一方。这样无论蒋阎之间谁胜谁败,两人中间总有一个投对的,到时仍能互相接济。
韩复榘厌恶阎锡山,选择拥蒋,石友三也不喜欢阎锡山,可是因为浦口之变,他更怕蒋介石不容,所以还是选择了拥阎。
石友三派代表来太原联系。阎锡山认为石部实力相当雄厚,而且军队驻扎地河南新乡又正当要冲,若关系处理不好,将来打蒋会有不小的障碍,于是就派赵丕廉去与石友三洽谈。
以前赵丕廉曾许诺给石友三提供资金,可因没有得到阎锡山的同意,事后又被推翻了。这次他多了个心眼,特地就此向阎锡山请示。阎锡山给了句话:“石如要款,你可斟酌答应。”
赵丕廉认为这是放权让自己看着办的意思,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洽谈结果很好,石友三提出打蒋的代价是八十万元,赵丕廉觉得这个价格尚在尺寸上,不算离谱,就当场应允下来。
谁知赵丕廉回晋复命时一谈到许诺的这笔钱,阎锡山的脸就拉了下来,他很不高兴地对正好也在场的周玳说:“咱们的代表一到外边就做起皇帝来了。”并斥责赵丕廉:“你先回去吧!”
阎锡山是嫌给石友三的钱太多了。过了几天,他怕石友三有变,又派别的代表与石友三联系。
石友三对此很生气,但是韩复榘派人对他说:“你已与蒋决裂,就不能再和阎翻脸了。你还是应该派个代表去见阎,商量打蒋的事要紧。”
石友三听了认为有理,这才勉强与阎恢复联系。按照双方重新商洽的结果,“开拔费”由八十万元降至五十万元,阎委任石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外,并将山东省主席许给了他。
除石友三外,阎锡山另外还以河南省主席、安徽省主席等未来虚拟的官帽为饵,拉拢了万选才、孙殿英等其他杂牌军头入伙。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张学良,那个曾经被蒋、冯、阎、李逼到关外,如今却足以左右南北情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