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第01节
“打针好可怕!”一起坐在长凳上的四岁的儿子噘起了嘴。
“这个嘛,加油忍耐一下吧。”穿得很正式的井之原悠有些夸张地回答道,露出了苦笑。这也是仙台分公司的销售部上司经常对他说的话。
比方说,承租方负责人有时会生气地打电话来说:“你们的复印机怎么又用不了了!”等他匆匆忙忙赶过去,却发现只是插头松了。每当遇上这种情况,投诉的人还会摆着架子说:“还不是因为你们的电源线不好弄。”他回到公司后总会忍不住抱怨一番,于是上司便会这么劝他:“井之原,这个嘛,加油忍耐一下吧。”
“要不我们别叫销售部了,改叫‘加油忍耐部’怎么样?”——当他这样讽刺的时候,上司还一本正经地回答:“这个建议嘛,也再忍耐一下吧。”
“妈妈呢?”健刚有些不安地抬头看着井之原,手轻轻地敲打着膝盖的内侧。不能挠,只能敲,上幼儿园之前,医生和父母就这样叮嘱过健刚。
“又痒了吗?”过敏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健刚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经常因为皮肤湿疹而感到奇痒难耐。“要是疼痛的话还能忍受,可是瘙痒真的是很难忍耐啊。”曾有好多医生这么告诉过他们。“这句话都可以入选医生名言选集了吧。”妻子沙耶子曾一脸疲惫地这么说过。
“妈妈要到外公那里去一下。”所以井之原今天提前完成了工作,从幼儿园接回健刚,把他带到了儿科诊所,“明天就会回来的。”
在仙台东二番大街上,有一栋入驻了眼科、耳鼻喉科,还有整形外科等各类个人诊所的大厦。他们所在的这家儿科诊所就在这栋大厦的二楼。
“妈妈和外公的关系不是不好吗?怎么还会去找他呢?”健刚问。井之原苦笑了一下,他们的关系已经差到连孩子都明白了吗?
妻子沙耶子的父亲是个顽固的老头儿,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他最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生在东京长在东京,因为工作原因调到仙台的那段时间里,他也总是强调住在东北并非出于自己的意愿。沙耶子考进仙台的大学时,他曾严厉地命令:“要找男朋友的话,就到东京去找。”当时已经在和井之原悠交往的沙耶子把事情坦白后,她的爸爸,还有受到爸爸的影响、几乎被同化的妈妈便说:“早知道就把你也一起带回东京了。”他们似乎很后悔让女儿自己一个人在仙台生活,并对井之原悠表现出很轻视的姿态。
沙耶子其实打从心底看不起父母的这种思考方式,经常和他们吵架。不过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都丝毫没有改变的意思。大学毕业后她马上就和井之原悠结婚了,想必也有几分反叛家人的意味在里面。当然,沙耶子家里是非常激烈地反对的,可沙耶子毫不在意,结婚一年后生下健刚时,有段时间她都和家人断绝了联系。“现在就别再想这些了吧。”一星期前,沙耶子若有所思地说,“只要是为了健刚,要我怎么样都可以。”
健刚的治疗费用,再加上其他地方要花的钱,使得井之原家的经济状况快要崩溃了。不,应该说已经崩溃了。他们现在就靠到处借钱勉强支撑着。
把妻子送出门后,井之原想象着岳父会说些什么话。
“谁叫你什么都不考虑,就和那种男人结婚的。”他肯定会得意地这么说。等听到妻子说完详细的情形后,就又会发出嗤笑,说:“肯定又是被那种来路不明的民间偏方骗了吧。乡下地方就是那样的,太落后了。”那种身为父母,甘愿尝试各种民间疗法的心情,他们是不会尝试着去理解的。
“那个,爸爸,不打针不行吗?”
“不会很疼的,要是再发烧的话就更麻烦了。现在忍一忍打个针,之后就不用哭鼻子了。”
旁边的窗口,一位身材纤细的女性正用很神经质的口吻向接待处的小姑娘提问。“预防针是不是不打更好啊?因为听别人说,就算打了还是有可能感染流感,说不定还会有副作用,听上去好可怕。而且,流感病毒的一年相当于人类的一百万年吧,它们好像马上就会变异出新的品种。”
在这里说这些话,会让诊所不好办吧。井之原心想,所有家长都有类似的担心啊。
井之原他们也一样。因为健刚是原因不明的过敏体质,所以打预防针的好处和坏处都会让他们非常紧张,如果会不幸地引发什么副作用的话,还不如就不打疫苗了。不过,二〇〇九年,新型流感爆发后,形势又不同了,出现了新型病毒,国外还出现了死亡者。当时国内也有被感染的人,每天的新闻都在连篇累牍地报道,让井之原一家也感受到了恐惧。万一就这样染上流感就太可怕了,于是他们咨询过医生后,提心吊胆地让孩子注射了疫苗。之后的每一天,他们都一边祈祷着一边观察健刚,不过最终好像并没有出现什么副作用,那时真的是打从心底感觉到了一阵放松。
之后,他们便每年都去打流感疫苗了。不过疫苗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井之原悠也不知道,只是每年像惯例般去完成这个任务而已。
“每当发生什么事的时候,承担责任的人都会面临选择。他必须选择,是‘迅速应对’,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
说出这句话的,是井之原悠的小学同学兼棒球俱乐部队友,志贺直人。他的名字很像那位著名作家,绰号是“死神博士”,大概是因为“志贺”和“死神”的发音比较接近吧。他本人好像也并不在意,算是个很有个性的朋友。
三个月前,公司在山形市内的连锁便利店里大量安置新型复印机的时候,井之原作为技术人员前往了现场。那时,他随意走进一家家庭餐厅,竟巧遇了这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