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编 唐德刚论张学良 敬悼张学良将军“旧”诗一束
序
距今十年前,不才承张学良将军宠召,曾在台北北投张府,不时饮宴,并承垂询有关“口述自传”之诸多史学问题,盖耄年少帅颇有意为盛年往事,略作纪录也。长者健谈,而笔者亦善听,相濡甚乐。不意斯时台北政要,亦正为张公筹备九秩嵩庆,并借机昭告世界:当年西安事变之余波,至此已正式结束矣。该项庆典,发起者九十人,汉公欲余列名其中,而不才自知久居异国、人地生疏,力辞不得,终于遵嘱附骥,并戏撰打油诗十数首,作秀才人情,为将军寿。张公批览诗稿后,私告我说,此种作品暂时不宜公开,将来可于所撰文稿中,渐次披露之,并嘱余另草一短篇散文,“见报应景就好了”。乃遵嘱改诗为文,并为台北《联合报》社长刘昌平兄取去,刊之报端,以应景随喜,此诗稿遂未再用。其后张公为盛名所累,两岸争喧,而清静无尘之治史环境,遂一去不复返矣。
岁月不居,哲人遽萎,昨承《明报月刊》诸执事,专电为少帅之丧组稿,及于下走,缅怀遗泽,感慨何如?事忙人老,无以为应,忽忆及破笈之中,尚余有此旧诗稿,或可刊出,以为纪念。只是原为华封三祝之词,而十年之后,竟化为匍匐一当之献,空(左土右龙)悬剑,不胜其无常凄恻之情云耳!
一、生辰
将军生于一九零一年,正八国联军侵华时也。
东省昔年尊二帅,南疆今日寿千觞,
生逢八国侵中国,长爱红装伴武装。
二、少年时自况诗
后两句为张氏二十八岁时,军次保定所撰之自况联,时曾传诵海内。
争夸总角有英名,骊句联辉掩甲兵,
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
三、破吴佩孚军于秦皇岛
一九二四年二次直奉之战时,破吴军,尽俘其众,吴泛海仅以身免。
浮海惊逃上将舟,秦皇降卒不胜收,
贻书洛帅休惶愧,内战从来两下流。
四、青楼传捷报
破直捷报传诵青楼。
报捷千军鼓角噪,卷帘十里笑声喧,
红裳翠袖争传语,主帅原来美少年。
五、焚卷
一九二五年郭松龄倒戈身灭后,得部将通敌函数十封,尽焚之未尝启阅也。三国官渡之战时,曹操亦尝有类似焚卷故事,故云。
俯看江水漫金山,潮落潮平指顾间,
撼树蜉蝣终自灭,也曾焚卷笑阿瞒。
六、留书张发奎
与北伐军战于中原,班师时留书南将张发奎,期以抗日战争时,并肩作战。
共识内争无宿怨,同仇外侮有新盟,
留书来将须珍重,异日防楼是弟兄。
七、皇姑屯事变
老帅殉国于故西太后专车中,少帅继统奉军,乃与蒋总司令通款曲。
免煎箕豆好还乡,太后车中痛国殇,
御寇筹边有季子,转旋藩幕向中央。
八、倭使诱降
日本特使林权助阻将军易帜极尽威胁利诱,张氏告以,“你忘记我是中国人”,林权助始辞穷。
东来倭使最喧哗,币厚辞甘百宠加,
面语輶轩忘一事,封疆原即是中华。
九、用“谒延平王祠”诗原韵
武纬文经志却胡,朝为飞将暮稚儒,
换旗岂为尊民朔,确保辽东入版图。
十、“九一八”事变
事变时,将军自云对敌情判断有误,盖以敌军只在制造事件,借机挑衅也。二战时麦克阿瑟将军撤离菲岛时,有“我将返来”之名言,沈阳事变时,张也说过。
燕云席卷走惊雷,错把和戎作剪裁,
麦帅名言非第一,当年早说我将回。
十一、蓝衣社最高推行者
将军于一九三三年解甲游欧,深叹德意两国复兴之速,归国组织“四维社”,拥蒋公为领袖。
燕赵山河一柱撑,片言半日解簪缨,
欧游真足增人智,愿奉元戎作北辰。
十二、《忏悔录》原委
世传《忏悔录》,原为张致蒋公私函也。“骨肉情亲”,张挽蒋语。
骨肉情亲世莫先,私忠大义两熬煎,
万言忏悔岂当悔,原为生民解倒悬。
十三、少帅《赠张严佛诗》
赠诗作于一九三六年,有“枕上泪难干”之句,仿用之。
寇患妖氛去复回,神州庐舍半成灰,
不伤身难伤民难,枕泪难干五十年。
十四、四小姐替代于夫人
赵四南来,舍命相陪。
北上三军齐解甲,南来四妹最堪尊,
誓随公瑾同生死,蜚短流长岂足论?
十五、皈依基督
最后一句为口头禅。
晚岁欣和主意长,死生荣辱已相忘,
岂为康健求矍铄?上帝来时作殿堂。
十六、于夫人主动离婚
遵基督教义一夫一妻制也。
为尊教义礼真神,未许娥英自在亲,
最是贤良称姐弟,平生稽首凤夫人。
十七、知遇有感
第三句引张致蒋书,言与周恩来相识始末也。
卅年浮海感栖迟,初谒重局颇自疑,
岂有鸩人羊叔子,惭随翰墨识相知。
十八、着史作传
末句引少帅赠莫德惠诗“唯一愿读书”。
笑语灯前老少儒,岂因褒贬别亲疏,
且编旧事成新史,唯一心情愿著书。
十九、续编预约
再续芜诗,原期十年后,在沈阳旧帅府中也,鸣呼!
谬献芜辞说短长,平生知遇敢相忘,
奉天帅府重欢聚,再谱期颐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