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嘉锡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鲍林》一书的中文版,经过Simon&Schuster出版公司的授权,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一定会受到我国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1934年我从厦门大学化学系毕业,1937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留学,主要从事同位素分离和同位素交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工作,1939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我即申请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跟随鲍林博士从事结构化学的研究工作,直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回国。

当时,鲍林博士已是国际上著名的理论化学家。他出生于1901年,1925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的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到欧洲跟随索末菲、玻恩、海森伯等物理大师从事量子力学的研究,并与当时物理学界顶尖人物玻尔、薛定谔、狄拉克等人有过广泛的接触和交流。1927年回美国之后,从事化学键的本质的研究,这项工作使他单独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早在1931年他就因这项研究工作,获得首届化学朗缪尔奖,同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正教授。1933年他成为美国科学院建院(1866年)以来最年轻的院士。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已是国际上著名的结构化学学术中心,是广大青年化学家向往的学术圣地,这也是我师从鲍林的主要原因。

1939年秋,我从伦敦到加州帕萨迪纳,进入新建的克莱林实验室。当时,在鲍林的主持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两方面:一是在洛克菲勒基金的支持下,从事蛋白质的精细结构研究;二是开展为二战服务的研究,我开始搞的课题是关于火箭助推剂和炸药的研究。实验室具体负责人是科里博士,但鲍林对许多重大学术问题都亲自参与,当时,凡是海军从德国和日本得到的炸药,都拿到我们实验室,进行光谱成分分析,同时研究新的火箭助推剂和炸药。我也参加蛋白质的结构化学研究工作,当时鲍林特别感兴趣的课题是碳原子的三维成键理论,这也是蛋白质精细结构的关键所在。

鲍林博士早在俄勒冈农学院读本科期间,就有“科学神童”的美称,他博学多才,在化学、物理学、免疫学、医学等领域都有杰出的贡献。他又是一位洞察力极强的政治活动家,他同情弱小国家和贫民的遭遇,对美国国会的军备竞赛深恶痛绝,他曾同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薛定谔、罗素等杰出科学家一道,发表制止核试验的宣言,并组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为此,美国有关当局曾扣留他的护照,冻结他的科研基金,剥夺他的科研权利。学术界中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维生素C的理论研究冷嘲热讽,但是,事实证明,他为世界和平和民族平等奔走呼号是正确的,因此,1962年他又单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迄今为止,两次独得诺贝尔奖的,还只有他一个人。

鲍林对我国人民十分友好,1973年中美关系解冻不久,他便同夫人一道访问中国,足迹遍及城市乡村。中国农民送给他的工艺品,他一直珍藏着。1981年夏天,他带着重病在身的夫人,又一次访问中国。到达北京后,由于夫人健康恶化,不得不改变行程,提前回国,对此,他抱憾终身。

读者可以从这本传记中,看到当代科学家的创造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鲍林的一生不愧为科学家的楷模。本书从多个侧面,反映了鲍林的成长道路、治学经验、学术成就,从中可以窥见20世纪社会、教育、科研的发展状况,回顾两次世界大战给国际关系留下的阴影,促使我们对未来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一意义上,这本传记是行将逝去的20世纪的一面镜子,它折射了本世纪的社会变迁。人类进步和高科技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科学家的杰出贡献和崇高责任。鲍林的人格力量将给我们以无限的启迪。

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也算是我们对这位伟大的科学巨人的一种纪念。

199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