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饥饿并不单指食物,而是指对爱的渴求;

赤身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需要一个栖身之所,

而是指受到排斥和摒弃。

除了贫穷和饥饿,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孤独和冷漠。

孤独也是一种饥饿,是期待温暖爱心的饥饿。

——德兰姆姆语录

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第二天一太早,德兰姆姆就来到了摩提吉。在当时,摩提吉是加尔各答最最糟糕的一个贫民窟。

在孟加拉语里,摩提吉就是珍珠湖的意思。但谁能想到,一个名字如此美丽的地方,竟然是一个贫民窟呢?摩提吉有一个散发着异昧的池塘,所谓珍珠湖,大概就是由此而来。这里没有自来水,人们饮用和洗涤,用的都是这个池子里的水。孩子们若要玩水,也是在这个池子里。

在离池塘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堆。摩提吉的人们就靠这个垃圾堆过日子,垃圾是摩提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摩提古人赖以为生的惟一资源。

德兰姆姆走到一排破破烂烂的房屋前,这些房屋都是用一些铁皮、茅草和竹子随随便便搭建而成,也许根本就不能把这些用废品连缀而成的堆积物叫做房屋,但摩提吉人世世代代都住在里面。有一些妇女和老人坐在门口,姆姆对他们说:“你们好,我叫德兰,是天主教的一个修女,我跟你们一样穷,但我可以教你们的小孩读书,希望你们帮助我。”

没有一个人回答姆姆。这个不知从何而来,更不知为何而来的白人女性,除了让他们感到好奇外,更让他们感到疑惑。但孩子们不同,他们一看见姆姆,就纷纷围过来,喊道:“修女,给钱!修女,给钱!”一边喊,一边把乌黑的小手伸到姆姆面前。

但修女没有钱。

所以孩子们过了一会儿就都失望地散去了。只有一个孩子还跟着姆姆。姆姆不由得停下脚步弯下身子去看他,这才发现他原来只有一只腿,而另一只腿的断肢处还在流血,当姆姆看到这个一直跟着她的男孩竟是这个样子时。她心里的难过和随之而生的怜爱是很深很深的。她立即取出随身携带的药物和绷带,要给男孩包扎。但男孩说,他不要绷带,他只要食物。看姆姆坚持要给他涂药膏,他就抓过药膏,说了声“这个给我”,就跑了。

姆姆也跟着跑过去。在一个很小很黑的窝棚里,躺着一个妇女和两个孩子。一个还是婴儿,另一个也只有五六岁,三个人都是骨瘦如柴,看上去非常虚弱。

原来这个男孩叫巴布。躺在木板上的妇女是他的母亲,因患结核病卧床很久了。那个婴儿是他的弟弟,那个小女孩是他的妹妹。

姆姆深深地哀怜他们,她很想帮助他们,但她也一无所有。于是她用孟加拉语和他们交谈了很久,临走时把身上仅有的几颗维生素丸全都给了巴布。

巴布的母亲非常感激,她双手合十向姆姆道谢,并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在生病,请你也看看她吧,修女。”这句简单的话里所包含的善良,给了姆姆很大很大的震动,也坚定了她要帮助他们的决心。

这一天,德兰姆姆饿着肚子连续拜访了好几个家庭,每个家庭的状况都令她深深的难过,她的午餐——不过是一块面包,也被一个男孩抢走了,当然姆姆并不怪他,她几乎是微笑着让他抢走的。

当姆姆在天黑之后回到高玛家的阁楼里的时候,她的心情和双腿一样沉重。坦率地说,她被白天亲眼所见的贫穷吓坏了。

这天她一夜未眠,

她想起小时候,母亲经常会带一些穷人回来吃晚饭。母亲总是说,那是他们家的远房亲戚。但那些贫穷的远房亲戚跟摩提吉的穷人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了。可以说,她从没见过比摩提吉的穷人更穷的人。

小时候,姆姆就知道,所谓远房亲戚,不过是母亲为了保护那些穷人的自尊而随口编造的,他们家并没有那些亲戚。穷人饿了,不只是希望有一块面包,更希望有人关爱;穷人赤身露体,不只是需要你给他一块布,更需要你给他人所应有的尊严,母亲说那些没有晚饭的穷人是远房亲戚,而姆姆则干脆说:“穷人就是我的家人。”

梅树下的露天学校

第二天中午,德兰姆姆在探访了几个家庭后来到了一棵梅树下。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梅树。姆姆决定,就在这棵树下先开办一所露天学校。

她刚一坐稳,树那边就出现了一群孩子,他们趴在那里盯着姆姆看。姆姆就笑了,招招手说:“孩子们,你们又要抢我的午餐吗?”话刚说完,有个男孩就真的跑过来把她手里的面包抢走了,其他孩子也就叫喊着,跟着跑散了。

但有个孩子没跑,他就是亚鲁,姆姆摸摸亚鲁的头,问他“小朋友,你想听故事吗?我可以讲好多好听的故事给你听,愿意吗?”

亚鲁一听说要讲故事,就眼睛亮亮地叫起来:“你会讲故事?你真的会讲故事?从来没人给我讲过故事呢。”说着就转过身去朝他的小伙伴们喊:“你们快过来,修女要给我们讲故事呢。”

第一次跑过来了两个孩子。第二次又跑过来了两个孩子,加上亚鲁,就有了5个孩子。姆姆想,有了这5个孩子,摩提吉的这所露天学校就可以正式开学了。于是她亲切地摸了摸他们每个人的头,然后握住他们脏脏的小手说:“从今以后,这儿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不仅要给你们讲故事,我还要教你们认字和计算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英俊的王子叫珞玛,他有一个美丽的王妃叫席塔。珞玛和席塔住在一个美丽国家的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宮殿里,但那个国家由一个讨厌的国王统治着。后来,国王囚禁了席塔,使她见不到珞玛。但珞玛非常勇敢,而且聪明,他想了很多办法来解救席塔,终于把国王杀死了,把席塔救了出来。从此,他们就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故事,但孩子们却听得津津有昧。姆姆刚一讲完,亚鲁就恳求道:“再讲一个嘛,修女,再讲一个,好不好?”

姆姆意识到这是引导孩子们认字的好时机,就问道:“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5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的。”

姆姆又问:“你们真的喜欢听吗?”

孩子们更响亮地回答道:“是的。”

姆姆于是说:“你们知道吗?其实你们自己也是可以讲故事的。”

亚鲁说:“可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故事啊。”

姆姆说:“你们可以看书啊,你们知道吗?书里有很多很多故事的。”

亚鲁说:“可是我们不会看书啊。”

“哦,原来是这样。”姆姆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让我来考考你们,谁会读国王这个字?哦,都不会呀。好,那就让我来教你们读吧。一齐跟我念:国王。很好,就是这样。现在,让我来教你们怎么写这个字。”

说着,她就拣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起来。

孩子们也纷纷拣起树枝,跟着姆姆写起来。

过了一会儿,姆姆假装惊讶地说:“看吧,孩子们,你们已经学会一个字了。”

孩子们不相信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真的吗?是吗?我们居然学会了。是的,我们真的学会了。我们学会了。”他们是真的很惊讶。

姆姆这时非常非常开心,她怜惜地看着这些孩子,慈爱地说:“是的,你们真的学会了。你们真了不起,不久,你们就可以认很多字,然后你们就可以自己讲故事了。”

这是极其美妙的一天。当落日金红色的光芒照射到梅树上时,梅树的叶子似乎比以前绿了很多,也亮了很多。甚至,摩提吉散发着异味的空气,似乎也变得清新甜美了。

第一天的课程结束了,姆姆拍拍身上的尘土准备离开。这时,亚鲁走过来,仰起圆圆的小脸,非常期待地,对姆姆说:“婆婆,我们明天还可以来吗?”

从此,德兰姆姆在摩提吉孩子的心目中,就升格成婆婆了,到后来,她理所当然地成了全世界孩子的婆婆。

虽然生活如此贫穷和困苦,但这些在贫穷和困苦中生长的孩子却如此可爱。姆姆忍不住蹲下来抱住亚鲁,跟他说:“亚鲁,是的,你们明天还可以来。不只是明天,还有后天,以及将来的每一天,你们都可以来。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不会,为了上主的缘故。”

我要给大家发奖

没有多久,梅树下的这所露天学校就迅速地发展了,第一天虽然只有5个学生,很快就有了40多个学生。

姆姆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不厌其烦地跟那些正在饥饿中挣扎的父母讲道理,告诉他们,只有读书,才是孩子们摆脱贫穷的惟一出路。如果连自已的名字都不会写,连最简单的计算都不会运用,那么,他们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希望呢?等着他们的,将是跟父辈一样黑暗的生活,甚至有可能,是更黑暗的生活。

他们都答应了姆姆。尽管他们不了解姆姆为什么要这么做,但他们相信姆姆不会伤害他们的孩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已经明白,只有受教育,才是孩子的惟一出路。

这天,天气晴朗,阳光照在梅树叶子上,绿光闪闪。亚鲁的母亲给姆姆送来一个木箱,说是请她当凳子用。还有个孩子的父亲给姆姆 送来了一个小小的黑板。

上课了,每个孩子手上都捏着一根小木棍,或一根小树枝,那就是他们的笔。孩子们坐在地上,面前的空地既是他们的桌子,是他们的本子。姆姆在黑板上写一个字,他们就在地上写一个字。边写边读,边读边写,一个单词很快就写会了。上算术课的时候,孩子们一边背诵加减法口诀,一边手舞足蹈,有的孩子恨不得从地上蹦起来。看的出来,学习使他们很快乐。

姆姆说:“很好,今天大家都表现得很出色,我要给大家发奖。”说着她打开一个纸箱:“这个奖品是一块肥皂。一人一个块。好啦,现在大家就拿着这块肥皂去洗澡吧,看谁洗的干净。”

这是这些穷孩子有生以来得到的第一块肥皂。他们举着它,呼喊着向池塘跑去。妇女们也纷纷跑来帮忙。大人小孩都欢笑着,像过节一样,甚至比过节还开心,

姆姆把亚鲁拉到身边,告诉大家该怎么个洗法,一边说一边在亚鲁身上做示范。每个孩子都被亮晶晶的肥皂泡包裹着。摩提吉的空气中飘荡着从未有过的肥皂的香味。

接着,姆姆不失时机地给妇女们讲授了一些卫生常识,比如刷牙、剪指甲,比如饭前洗手等等。

不只是识字和运算,德兰姆姆还期望通过她的努力,改变贫民窟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虽然生活得贫穷,但不能生活得肮脏;即便生活得贫穷,但也要努力地生活得洁净。

误解发生了

这天上午,姆姆正在上课,梅树下来了一群围观的人,男女都有。

一个男人说:“这个欧洲女人来这里干什么?她究竟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另一个男人回答道:“她在教小孩们基督教的神,她想改变他们的信仰。”

亚鲁的母亲也在人群中,她分辩道:“不,她在教孩子们识字——她只是要给孩子们一线希望,你们没看见吗?”

第二个男人说:“不,她在制造麻烦。”

亚鲁的母亲立即反驳道:“你才在制造麻烦呢,曼尼克。”

做好事也会遭到意想不到的误会和拦阻,这恐怕是德兰姆姆走出修道院之前没想到的。但她深信:在神的眼里,一切都简单明了——神对我们的爱胜过所有的冲突,而冲突终将消逝。她从不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她所要做的,只是如何使大家相互了解,彼此相爱。

第二天中午,姆姆捧着一纸箱刚刚募捐到的面包走进摩提吉,就看见草堆里有个婴儿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以为是个弃婴,就急忙跑过去把他抱在怀里。这时,一个女人突然披头散发地跑来,一把拉住姆姆,不分青红皂白地喊道:“这是我的孩子,你抱他干什么?把他还给我。”

姆姆慌忙解释道:“他一个人在那里哭,我以为他被抛弃了。”

女人粗暴地夺过孩子,说:“他是我的孩子,我没有抛弃他。”

因为怜惜那个孩子,姆姆就伸手去摸他的头,并说:“他在生病,请允许我帮你照顾他。”

女人却说:“不,我不需要你,你究竟想干什么?”

姆姆非常诚恳地回答她:“请相信我,我只是想帮助你。”

但女人根本就不信,她像疯了一样地嚷道:“我知道,你们就是想偷走我们的孩子。”。

她的叫喊立即引来了一群男人,他们把姆姆团团围住,用孟加拉语说着一些难听的话。那个叫曼尼克的男人也来了,他揪住姆姆的肩膀,凶狠地问:“你想干什么?你来这里究竟是什么目的?你想把我们的小孩都变成基督徒吗?”

姆姆分辩道:“不是的,你们误会了。”

曼尼克更激烈地说:“误会?你想偷走他们的灵魂,难道不是吗?”

姆姆回答说:“不是你想的那样,请听我解释。”

曼尼克说:“我不想听你解释,反正是一派胡言。”

姆姆知道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在心里默默地祷告。

这时那个女人突然激愤地说:“她想偷走我的孩子,这个白种女人想偷我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即刻大怒,他喊叫着从腰间抽出两把刀子,胡乱地挥舞着朝姆姆刺来。“滚,从摩提吉滚出去!”他喊道。

上主保佑,就在这干钧一发的时刻,有个身材高大的青年突然横冲过来,一掌推开舞刀的男子,并把他掀翻在地。

惊魂未定的德兰姆姆赶紧跟他道谢,但青年却双手扶地,给姆姆行了个大礼,说:“不,应该我谢谢你。”看到姆姆满脸疑惑,他又说:“修女,你不认识我了吗?我是秋蒂,你在修道院的时候救过我。”

原来他就是那个在暴乱中受伤后逃进劳莱德修道院的小伙子,德兰姆姆曾经忍受巨大的恐惧为他止血。

秋蒂转过身对曼尼克和其他人说:“曼尼克,你们应该欢迎德兰修女来到摩提吉,至少她可以教你们那些四处游荡的孩子学点东西。”

曼尼克说:“我们不需要白种女人来帮忙。”说完他就走了,其他人也跟着走了。

只剩下姆姆和秋蒂两个人。姆姆对秋蒂说:“我该怎么谢你呢?秋蒂,你救了我一命。”

秋蒂真诚地说:“让我有机会回报你吧,修女。”

姆姆感激地点了点头,秋蒂笑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他笑得非常明亮。

《圣经》里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事实就是这样,秋蒂不只是在这个紧急的时刻解救了德兰姆姆,他对姆姆的恭敬更消除了一部分人的误解和猜疑。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给了姆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他是姆姆最早的义工。在仁爱传教修女会成立后,义工成为这个修会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秋蒂,是最早的义工。

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

这天早晨,德兰姆姆和秋蒂一起打扫着一间屋子,清扫出来的垃圾装了满满一推车,姆姆说:“我们应该把垃圾从摩提吉清理出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制造垃圾。”秋蒂摇摇头说:“大家不会接受你的想法的。”

姆姆感到很奇怪,她问道:“为什么?像这样多不健康,如果我们一起来清理这里,大家的生活环境不是可以变得好一些吗?”

秋蒂回答说:“不,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靠加尔各答的垃圾过日子。如果没有了垃圾,那是很难想象的,”

听了他的话,姆姆抬眼望去,只见巨大的垃圾堆上到处都是妇女和小孩。他们埋头在垃圾里,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些废铜烂铁,一些碎玻璃,一些塑料片。远远望去,那些满身污垢的人,简直就是垃圾堆的一部分。

姆姆一下子沉默了。她帮秋蒂把推车里的废物倾倒在垃圾堆上,然后,她在那里默默地站了很久,炽热的风吹着她白色的粗布纱丽,她棕色的眼睛里全是忧伤。

就在这一天的下午,一辆市政府的清洁车轰隆隆地开到了摩提吉——他们是来清除这个垃圾堆的。随行的还有几个报社记者。市政府的官员举着喇叭高喊着:“清除垃圾是市政府的命令,希望大家理解、配合,不要违抗。”

但大家就是不理解,不配合,就是要违抗。男人们迅速地爬到了垃圾堆的顶上。他们默默地坐在那里,这使他们看起来很悲壮,但也更叫人难受。曼尼克大声说:“如果政府要清除这个垃圾堆,那就连我们一起清除吧。”妇女们则纷纷哀求官员,请他不要把垃圾拖走。

但官员根本就听不进去,这种隔膜就是德兰姆姆所说的:如果你没有同穷人一起生活过,不能与他们分苦同昧,你就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们,至于爱,那就更谈不上了。

官员生气地命令垃圾堆顶上的男人们即刻下来,否则,他就逮捕他们。

机灵的秋蒂看情势不妙,于是飞快地跑回去请德兰姆姆,但姆姆很担心,她跟秋蒂说:“场面这么混乱,我去恐怕会激化矛盾,使情况更糟。”但最后她还是去了。她不可能置身事外。对她而言,摩提吉的事就是她的事。

官员瞪大眼睛诧异地看着这个身穿印度平民服装的欧洲女性,不解地问:“你是谁?”

姆姆平静地回答道:“我是劳莱德修道院的修女,我在摩提吉工作。”

官员更不理解了,他又问道:“你跟这些贫民和游民混在一起?”

姆姆断然地回答说:“不,他们是我们的兄弟和姐妹。我们和老鼠、蟑螂一起分享这个贫民窟。”接着她转过身子,指着垃圾堆上的曼尼克,激动地说:“你了解他的情况吗?他有4个孩子和一个妻子需要养活,一直以来,他们就靠这个垃圾堆过日子。请问长官,如果没有了垃圾,他们将何以为生?”

官员回答道:“市政府这么做,也是为他们好啊。修女,你也看见了,他们把这里弄得这么脏。”

姆姆说“不,他们惟一的错误是贫穷。如果政府真的为他们着想,就应该运清洁的水来,就应该派清洁工人来这里清扫。”

官员赶紧说:“可那不是我的责任,修女。”

姆姆凝视着他说:“但你可以负起责任来呀。”

官员摊开两只手,很无奈地说:“修女,请你理解,我只是在执行市政府的计划。”

这时,姆姆蓦然合上双手,跟官员行了一个合掌礼,然后说:“那么,长官,我代表摩提吉的全体民众,请求你取消这个计划,拜托你。”

姆姆棕色的眼睛里全是深深的忧伤和恳求。一个人即便心肠刚硬得像铁石,面对这样的眼神。也无法不柔软起来。再说,官员自己也不想引起更大的纷争,于是他看了一眼垃圾堆上的男人们,说:“好吧,看在修女的份上,也为了你们的安全,这次行动就暂告停顿。”说完就启动车子离开了摩提吉。在车子驶出这个贫民窟时,他又回头看了一眼被人群包围着的姆姆,再次不解地摇了摇头。

其实,不只是官员不理解,就是摩提吉的穷人们,也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一个欧洲女人为什么要离开美丽舒适的大房子,放弃干净美昧的食物、新鲜的空气,跑到贫民窟来过穷人的生活。而他们,每天,甚至每时每刻,想的都是如何离开贫民窟,过上好日子。虽然姆姆一再跟他们讲,她来这里是为上主奉献,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

人们欢呼着跑过来向姆姆道谢。姆姆也很高兴,她深情地拥抱了秋蒂和亚鲁的母亲。曼尼克飞奔而来,他双手扶地,跟姆姆行了一个大礼,说:“修女,我误会你了!”

姆姆扶起曼尼克,慈爱地摸着他的头和脸,说:“曼尼克,别道歉了,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以后我们会看到,用双手去触摸穷人的头和脸,是德兰姆姆经常做的一个动作。

第二天,加尔各答的各大报纸均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件事,每篇报道的标题都很直截了当:修女在贫民窟阻止市政府清洁垃圾的工作。

我们敬爱的德兰姆姆,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加尔各答的名人。这是她自己也没想到的。从此以后,她作为天主教会的激进分子——一个以行动传教的修女,一个满怀爱的革命家,成了世界各大媒体长期追踪报道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