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的失望之冬 书剑飘零旧酒徒

曾国藩于是传令于自己的亲弟弟曾老九曾国荃,带着李鸿章往援景德镇。这实际上是暗示李鸿章:你很能干,很不错,老师我看好你。但你要明白,排在你前面的,还有我的亲弟弟曾国荃。这个曾老九曾国荃,他是曾国藩科举中榜后在北京城中手把手教导出来的,此时的曾国荃已经成为帝国头号明星战将,不仅率师攻克了安庆,而且正督军强攻南京城。如果有一飞冲天的好机会,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曾国荃,而非李鸿章。

这个发现,让李鸿章霎时间心灰意冷。要知道,他来的时候,抱了天大的希望,而今希望的破灭,让他的心理顿时崩溃了。

于是李鸿章向曾国藩提交辞呈。可万万没想到,曾国藩接过李鸿章的辞呈,就向他出示了朝廷圣旨,圣旨吩咐,李鸿章不许四处乱跑,就留在曾国藩幕府,替曾老板打工。

原来,曾国藩早就料到这个最能干的弟子要逃,事先请来了圣旨,让李鸿章想逃也甭想逃,就得乖乖留下来,替老师打工。

李鸿章气得跳脚,索性破罐子破摔,于曾国藩幕府寻衅滋事,打架斗殴。他故意找湘军大将彭玉麟的麻烦,那彭玉麟也是杀人不眨眼的狠辣书生,眼里瞧不上李鸿章。两人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乒乒乓乓打成一团,像两个粗汉一样相互撕扯着满地乱滚。

从此彭李结怨,彭玉麟后来到处捕捉贪官,捉到了李鸿章的一个侄子,不由分说一刀砍了,让李鸿章气苦于心。

此后朝廷传旨,授李鸿章福建延建邵遗缺道。这个意思是说,让李鸿章去福建排队,等着看有没有空出来的官位。曾国藩又急忙跑来,忽悠说:新放福建道,无缺可补,进退颇难自决。意思是说,这世上都是人等官位,哪有官位等人的?你还是别去福建了,就留在老师这里,再替老师干点儿力气活吧。

曾国藩上奏,以襄助需人为理由,要求李鸿章继续留在戎幕,替自己打工。

李鸿章气炸心肺,就准备大闹一场。适逢曾国藩移师祁门,这里是兵家绝地,李鸿章抓住机会,开始大吵大闹,准备为自己出走创造条件。曾国藩很清楚学生心里想些什么,就急忙上疏,保奏李鸿章为两淮盐运使,让李鸿章不好意思再闹了。

可万万没想到,逢奏必准的曾国藩,这一次却出了意外,朝廷竟然没有批准。很少有哪个史家仔细琢磨过这事,为什么没有批准呢?

没有证据表明,这是老师曾国藩在捣鬼。曾国藩啊,百年圣者,千年典范,怎么可能捣鬼呢?谁见过捣鬼的圣人?可是你替李鸿章想想,曾国藩凡有奏本,他希望通过的就能够获得批准,他不希望通过的,朝廷就恰恰驳回,要说这里边没猫儿腻,李鸿章万难置信。

恰恰在这个时候,曾国藩幕府爆发了“近视眼事件”。这个近视眼,是追随曾国藩最久的幕僚李元度,他是个高度近视的文学家,在曾国藩最危险的时候,他是唯一留在曾国藩身边的人。虽然这有可能是因为他眼睛高度近视,看不清楚道路,没法子逃走,但曾国藩对他的感激之心,毫无保留。曾国藩把镇守祁门大门的任务,交给了他。

近视眼李元度出师即遭败绩,败就败了吧,他却不敢回来,躲藏了一段时间,偷偷溜回,支领了自己的全部工资奖金,然后逃到了曾国藩的政敌、浙江巡抚王有龄处,于是王有龄上疏,要求重用李元度。

李元度此举,无异于吃里爬外,分裂湘军,犯下了严重的政治错误。曾国藩怒不可遏,立即上疏弹劾。这时候李鸿章抓到了机会,立即跳出来给老师添堵,反对弹劾李元度。

李鸿章和李元度也没什么交情,他只是闷得太惨,终于找到个机会跟老师大闹一场而已。闹过之后,李鸿章辞幕而走,决心要和老师曾国藩分道扬镳。

到此为止,李鸿章先是人生定位的失误,随之是外界机会越来越渺茫,及至发现对曾国藩的期望更是不切实际,他已经不再对自己的人生抱什么期望。

三十九岁那年,李鸿章病急乱投医,写信给林则徐的女婿、主掌福建的沈葆桢,希望能够在沈葆桢处,谋得个差事来做。此前朝廷让他去福建排队等官他不去,现在求到了没有交情的沈葆桢头上,可见他已是方寸大乱,走投无路了。

沈葆桢断然拒绝,回信称:闽事糜烂,君至徒自枉才耳!

意思是说,抱歉,福建的庙太小,容不下你这尊大神,请另谋高就吧。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李鸿章仰天长叹,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