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悬崖边的生存术 诞生 马化腾的第一桶金

“许多软件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搞软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种方式,而我则希望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被更多的人应用,也愿意扮演一个将技术推向市场的小角色。”这是马化腾在当年的寻呼机大腕——润迅通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五年之后的切身体会。润迅公司成立于1990年,初期主要经营寻呼业,是一家成长很快的高科技公司,率先推出全国卫星联网、秘书台及粤港台等一系列技术服务,是当时中国南方寻呼行业知名企业。

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凭借出色的计算机技术进入润迅做软件工程师,从事互联网传呼系统研究开发工作。外表文弱的马化腾踏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站。而这一年,马化腾的潮汕老乡黄光裕依然在路上,他后来创办了全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公司国美集团。

马化腾在他的第一个岗位上做得尽职尽责,出色的业务水平使他很快升为部门主管。有一点需要交代的是,在进入润迅之前,马化腾就显示出了对计算机技术非常的喜好。1984年,只有13岁的马化腾跟随父母从海南来到了深圳。在深圳,马化腾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高考时,在父母的建议下,马化腾在志愿表上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马化腾的“偶像”是UNIX、C语言方面的大师级程序员。而在深圳大学内部,马化腾的计算机水准已到了令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地步,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了很多相当不错的方案。他经常以清除机房机器中的各种病毒为条件来换取上机的时间,有时候为了争取更多的上机时间,还会干些将机器锁住的恶作剧,一度让学校机房管理员哭笑不得。

在媒体阐述的故事里,马化腾是一个计算机天才,但计算机其实是他的第二爱好。在马化腾父亲马陈术的记忆中,在上大学之前,马化腾非常喜欢天文和地理,家中到处都是有关天文和地理的杂志。1984年马化腾跟随父母来到深圳后,他看中了一款天文望远镜,可价格是900多元,当时父母每个月的工资也就是100多元,儿子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来,母亲黄惠卿无意间看到马化腾的日记,日记中如此写着:“我想买个天文望远镜,但老爸老妈却不让,未来一代科学家就这样被老爸老妈扼杀了”。这篇日记让马化腾得到了那架900多元的天文望远镜。有一次,马化腾拿着天文望远镜到五楼的天台上看流星雨,但大半夜过去了,却不见他下来,父亲来到天台,却发现马化腾已经倒在地上睡着了。随着高考日益临近,马化腾对天文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他告诉父母自己要报考天文专业,但父母却认为“天文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希望他报个脚踏实地、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的专业。在家人的劝说下,虽然马化腾在1989年的高考成绩高出重点线100分,最终还是报考了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从此,马化腾与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排在前五名,他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

在深圳,马化腾还认识了自己未来创业的好伙伴——张志东、许晨晔和陈一丹。从深圳中学到深圳大学9年的时间,四个人之间非常熟悉。1993年马化腾大学毕业,四人并没有在一起工作。张志东选择了在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深造,拿到硕士学位后就职于深圳黎明网络有限公司,负责软件和网络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张志东和马化腾一样,对技术非常痴迷,觉得通过自己提供的技术可以更好地改变别人的生活。而陈一丹毕业后进入了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同时开始攻读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三年后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取了律师资格证书。跟马化腾大学同班的许晨晔毕业后考取了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深圳数据通信局。

时间在四个人的忙碌中悄然滑过。马化腾进入润迅后,对计算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真正触网是在1995年,也就是他进入润迅后的第三年。1995年,马化腾在惠多网挂了半年多之后,就投资了5万元,在家里弄了四条电话线和8台电脑,承担起了惠多网深圳站站长的角色。回忆那段时间的生活,马化腾极为自豪,“在网上我才会获得完全的兴奋,至今也没有改变过。”那时候装一部电话要4000多元初装费,幸好马化腾的姐姐和几个亲戚在电话公司工作,申请了半价安装。那时马化腾一出差就要母亲帮他管理网站,每次临出门前都要写一张字条给母亲,告诉母亲一旦有网友打电话来说网络不通,就按照字条上的步骤排除故障,确保网络通畅。正是因为如此,马化腾才有机会出席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BBS站长大会。

马化腾并没有在惠多网上找到突破点,那段时间,上班时他是润迅公司的部门主管,业余时间,他几乎全部投入到惠多网深圳站上,辛苦的酬劳是深圳的“马站”在互联网上渐有名气。马化腾在享受到互联网乐趣的这一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第一个大腕王志东再次奔赴华尔街,在那里,王志东误打误撞,碰到了给网景做上市的摩根斯坦利银行,但始终不得要领。

至于马化腾为何在网络上花费这样不菲的财力、物力、人力,就要从马化腾的副业炒股说起。

1992年是一个值得被铭记的年份,那一年,已经88岁的邓小平离开北京,向南走了走看了看,谈了一些自己的思考。两天后,他在深圳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在全部中国人的思想深处掀起了巨大的风暴。他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而在1992年以后的几年,股市成为中国经济的热点,在深圳,炒股几乎成为一项全民“运动”,潘虹主演的《股疯》就反映了这种疯狂。有人曾如此描述,“有一家公司的楼下就是营业厅,在营业厅看盘的时候还是5块钱一股,跑到楼上找人买股票时,已经涨到了6块,下楼时就变成了7块,一个上午账面上就多了几十万,吃饭都不知道什么味道,简直是捡钱。”

在这种状况下,仅仅工作一年多的马化腾也加入了炒股大军。这个对技术有着非常天赋的年轻人发现,有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板卡能通过网络实时显示股票的走势。“别人能做,自己为什么不能做?”马化腾和几个朋友一起分析了市场上已有的各种股票板卡的优缺点,并模仿了相关的产品,开发出风靡一时的股霸卡。

股霸卡让马化腾很轻易地发了一笔小财,此后,他在整个圈子中名气大增,在大家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电脑专家。因为工作的缘故,马化腾认识的人多半是有些实力的小老板,马化腾时不时为这些小老板编写一些实用的小程序,这些细水长流的外快,让他很快就有了一些积蓄,日子过得蛮滋润。通过股霸卡,马化腾很快就发现了另一个机遇——炒股,他很快创下了由10万元炒成70万元的战绩,进而手头就有了百万资金,这使其完成了一次飞跃,为独立创业打下了基础。而此时,网易的丁磊正流落广州街头,还在抱怨“人生就像一盒手榴弹”。

赚到了钱的同时,马化腾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信息的价值将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也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如何将它转化成实在的商品价值?“要相信自己写的东西可以卖钱。”实用软件概念培养了马化腾敏锐的软件市场感觉;通过开发能够联网显示即时信息的股霸卡,使他认识到了信息的价值,于是将自己的目光开始转向了互联网。

这期间,已经小富的马化腾依然不显山不露水的待在润迅,这一待就是五年。他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

1997年,马化腾接触到了ICQ并成为它的用户,他亲身感受到了ICQ的魅力,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一是英文界面,二是在使用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这使得ICQ在国内的使用虽然也比较广,但始终不是特别普及,用户多限于“网虫”级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