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共创真善美
Buky
小的时候听过一首歌,名字叫做《真善美的世界》。一直以为所谓的“真善美”只能是童话或儿歌里的境界,在成人的领域,这不过是一个单纯的愿望,不可能有这样完美的世界,不可能有这样完美的人。——直到我遇见他。
张国荣的美是毋庸置疑的,像“眉目如画”这样形容传说中人的词汇,用在他身上,你不会觉得不妥。但是一个人的眉眼,再精致夺目,时间长了也会看厌,正所谓“美人见惯亦寻常”,而真正长久的美,一定是出自独特的气质。
在舞台上,他可以做到既高贵又妩媚、既顽强又纤弱、既温柔又放肆、既诚挚又不羁、既谦虚又冷傲、既忧郁又凄迷……千人千面,纵然你看厌了一种神情,还有其他的九百九十九种,教人目不暇给。——可惜的是,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人抱着“憎人富贵厌人贫”的心理,见到“高贵”、“顽强”、“温柔”、“诚挚”、“谦虚”他不信,一听到“妩媚”、“纤弱”、“放肆”、“不羁”、“冷傲”,马上深信不疑,将之奉若真言,以为张国荣理所当然就是这样一个人。
殊不知在舞台下,他是如此地淡定优雅,甚至从不对自己的容貌引以为豪。他曾说:“我都四十多岁了,我早就老了。我从来不觉得我自己帅,也不觉得这张脸漂亮,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我是很自恋,因为作为一个艺人,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注重保持最佳的状态,但是欣赏自己、爱惜自己,和爱漂亮是两回事。”
有人说:“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但是看到张国荣,你会明白,一个人的风华根本是和年龄成正比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上文他说的这一段话时会只注意到其中的“自恋”两个字,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会因为这两个字而选择继续误会他。但是我记得“圣经”中说,要“爱人如己”。我不知道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将怎样去爱别人,但是我清楚地看到有一个人,一直以来都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什么叫“爱人如己”。
不错,即便是那被公认的“美”,在张国荣的生命中也根本排不进前三。依我看来,排第一位的应该是“真”、其次是“善”、然后是非凡的才华。
作为一个演员,张国荣是敬业的,有时甚至精益求精到了几近自虐的地步,对于这一点已经有太多的相关报道,毋需我再冗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毕竟不等同于劳模竞选,多产就是好,而张国荣的价值正在于,他不仅是个娱乐界从业人员,更是一个百年一遇的表演艺术家。
艺术家总是先于时代的,艺术家也因此而常常不容于世,张国荣的表演,也曾经饱受非议。他本可以改的,以他的成就,根本没必要因为创新而蒙受“哗众取宠”的污蔑,他可以改到迎合大众口味的——但是如果改了,那就不是他了。
艺术从来不是迎合的,举世非之,抑或举世誉之,皆不为其所摇。当年贝聿铭在卢浮宫外建金字塔,也曾备受非议,而今,这座玻璃金字塔已然成了卢浮宫的“镇馆四宝”之一,曾经的非议也变作啧啧称赞。这就是艺术家的识见,惟有识,能知所从,知所奋,知所决;而后才气与胆力,皆确然有自信。
关于他非凡的才华和在表演艺术领域所创造的无数辉煌,此前已有浩如烟海的文字加以评述,此后也将有绵延不断的鉴赏品评,在此我也不拟多谈,因为真正的艺术总是超越时代的,历久弥新。
我只是想说,一个以追求艺术完美著称的艺人,他人格上的“真”和“善”,甚至比他的艺术更完美。
很难想象一个在娱乐圈中浸淫了二十余年的艺人仍然保存了最真的赤子之心,但是事实正是如此。张国荣今日的成就来之不易,其间数次跌宕沉浮,也可说是饱经世故,但他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东西,却又是一贯地那么清澈无邪,而他最大的特点,便是真诚。
和他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没有架子,关照朋友,提携后辈;身边朋友无不交口称赞他的热心助人,替人排忧解难不遗余力,自己因此而受到的困难却只字不提;对于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他不会表现出过度虚伪的热情,但是你依旧可以从他发自内心的礼待中感觉到诚意。他所做的,就像他所说的:“以心比心,以心交心。”
他对别人宽容,对自己的人格却甚为苛求,他说:“人要讲有没有志气,有没有人格,那不是金钱可以加分的,哀莫大于人格破产。”——在他看来,自己的人格是否日臻完美,是最重要的,至于别人怎么看,怎么误解,抑或怎么刻意歪曲,都和他无关。
他在《时代周刊》的专访中坦率地说到自己的性取向,因为在他看来,这段感情本是值得骄傲的,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异性的世界可以风风雨雨,同性的世界也可以固若金汤,好与坏,是在乎人,而不是在乎性。——但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成见的时代,用一个人的性取向作为评判他的艺术甚至人格的唯一标准,这样的事太多了,一句“同性恋”就可以抹杀了一个艺人所有的努力,要做到与世人坦诚相见,所付出的代价远比想象中的大。但是张国荣仍然这样做了,全亚洲只有他这样做,不为标榜什么,就为了他自己说的一句:“True to my heart。”(忠于我心)
从此,一切小人都枉做了小人,跟在他身后鬼鬼祟祟;而他,气定神闲,偶尔潇洒地说一句:“我做事一向光明磊落、问心无愧,从来不理外间不三不四的传闻……Who cares!”——我想假如谁把这一幕拍下来,一定是一幅有趣的图画——君子与小人互现,越发显得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
忘了是哪位作家说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有趣的是,张国荣不仅是个真人,还是个好人,在向世人宣告:“I am what I am”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座右铭:“饱,知人饥;温,知人寒。”(语出《晏子春·内篇谏上第二十》)
我们听惯了他在演唱会和各种公共场合不断地说谢谢,不止一次地将自己的感恩溢于言表:“我四肢健全、心地善良、事业有成。在这个世界,拥有健康、快乐,其实比一切都重要。”“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若还不懂得恩典,未免太过身在福中不知福。”——甚至在问心无愧却又被迫结束生命的时候,他对这世界,对这世界上的人,依旧充满了感恩。
推己及人,他也时常为慈善机构捐款,香港护苗基金和儿童癌病基金是他最常“光顾”的两个。他自己平时生活节俭从不挥霍,但是对这样的慈善事业,一捐就是一大笔。这还仅仅是在香港,其他地方他捐了钱都叫人家不要宣扬出去,直至他去世之后,这些善举才渐渐浮出水面……因为他的低调,我们一直错过了他的好;也因为他的低调,让我们终于看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一种义举叫做慈善之外,还有一种德行叫做慷慨。
“名和利是可以自己争取的,但一个人的‘心’是无价的……我永远以善心待人。”——张国荣如是说。
——虽然他离世的方式引起持久的争议,但是从他生前一贯的信条来看,原因决不会是厌世,我们应当把眼光从围绕一个人死因的喋喋不休转移到事件本身:抑郁症,谁都有可能患上这个可怕的心理顽疾,失去自主。只有针对它的严肃讨论才是有补益的,否则,一切非议都是废话。
对爱他的人来说,他的离开虽然造成了心底里永难磨灭的伤痛,但是我们依然感激这一场相遇,因为是他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张扬与沉静之美;是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可以拥有高贵的人格,假如他真心愿意;是他让我们看到,要为身边的人付出,永远不会太迟……
我会怀着和你一样的感恩的心,为人间曾经有你这样的美好存在而深深感激,并且,继续去发现这个世界上,真善美的可能——今生今世,与你共创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