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揣测圣意违心保侍尧 攀龙附凤公主尚长子

却说和珅办成铁案,就要回京,却被一个人死死拉住不放。

此人就是孙士毅。

案情水落石出,孙士毅的处境却比原来想象的还要糟糕。李侍尧一案中,虽然没有查出孙士毅贪赃枉法,但身为同城巡抚,知情不报,尤其是建水县土司杀人一案,有明确的证明表明孙士毅是知情不报,与李侍尧一起谎报案情,说轻一点儿,是欺瞒朝廷,说重一点儿,是为虎作伥,乃是李侍尧的从犯。另外,根据和珅的调查,整个云南省吏治废坏,各个州府大多有亏空,积弊甚多,巡抚知情不报,难逃欺君之罪。总而言之,判个孙士毅抄家流放是绰绰有余了。

孙士毅道:“和大人,你不能拍拍屁股走了,你说过只要我帮助办案,立功赎罪,你会帮我的,如今这个境地,我的性命都在和大人手上了,求大人救我。”

和珅摇头道:“我是真心实意想救你呀,可是你如今涉案太深,国法难容,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孙士毅涕泪交流道:“大人,你我都是寒窗十载,好不容易混个功名,将心比心,谈何容易。我要是自己犯事,那倒也认栽;我所犯的,都是无辜之错,连带之责,左右为难之事。坊间传闻,朝中有事,请找和珅,可见和大人最有法子是天下共知的。只求和大人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日后做牛做马,全由和大人做主。”

和珅本不想拖孙士毅下水,此时正好卖人情,道:“说什么话,我哪有这种通天本领。不过事到如今,暂且如此: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是吃软不吃硬,你写个认罪的奏章,附加自己的为难之处,让皇上设身处地为你想一想,以求皇上的谅解,也许皇上爱你之才,可以从轻处罚。”

孙士毅点头道:“这个办法甚好,我必然照办,但我还请和大人一事,和大人一定要帮我。”

“请说。”

“倘若皇上见了奏章,不为所动,还是对我从严发落,请和大人一定要开口,言我在李侍尧案中曾经戴罪立功,请求从轻!”

“好吧,你确实有助办案,我必伺机禀报皇上。”

和珅的奏章先到京城,皇上一览奏章,案件清晰,证据完整,干得极为漂亮,夸道:“和爱卿第一次办案,成就斐然,真是栋梁之才。”当即下令,升为户部尚书。和珅在回京路上,便得到升官的赏赐,荣耀加身,喜不自言。

李侍尧抄家的清单奏报上来,乾隆看了,心中有喜有忧,矛盾重重。清单中,比较贵重的有三座金佛、一架珍珠葡萄、三株四尺的珊瑚树,这些宝物看着眼熟,却是有来历的。它们是原来李侍尧进贡给皇上,因贡品过多,皇帝恩赐退还给李侍尧,以示恩宠,这些确实不能算贪污呀。李侍尧为乾隆筹备七十大寿的贡品清单也到乾隆手中,上面的玉瓷木器就有八十四件,怎样搜集,怎样护送到京都有详细规划,孝心可嘉。

进贡,是历代社会的一大传统,也是臣子与皇帝联系情感的重要纽带,李侍尧此人,曾经被乾隆公开称赞“优于办贡”,这么多年来,进贡次数有记录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次,至于进贡的财宝一共有多少,乾隆爷也记不清了。他出手之阔绰,在地方官中极为少见,乾隆此刻心中也明白,若不是在地方上贪污受贿,哪来这么大财力!朝廷之中,能干的人才并不是没有,能揣摩圣意的人才也有,但是能把这两者合二为一的,就极少了,李侍尧就是这么少数的人之一,难道论罪杀掉?此次查案,震慑百官的目的已经达到,如果留下李侍尧一条活命,将来只怕用他的地方还多得很呢!

他看见和珅建议的处决方式是斩监候,不由心中一宽,暗暗叹道:和爱卿办事真是极有分寸的。

但是乾隆的想法是上不了台面的,违反律法来赦免他,放在哪里都说不通。既然和珅建议用斩监候,不如就请和珅来出出主意。

待和珅回来,乾隆请他商议,道:“和爱卿办理此案,劳苦功高,待结案,我还要赏你。对李侍尧的判决,你建议斩监候,我看颇有分寸,不知你是如何想法?”

和珅一看乾隆的脸色,已经知道乾隆不是怪罪他,而是押宝押对了,便道:“李侍尧虽然贪赃枉法,罪大恶极,但功劳甚多,又是个有才干的统帅,如今乱民还未安定,从皇上的角度想来,也许将来还是有大用途的。”

此话正中乾隆的意思,李侍尧治乱极强,哪里有乱便能迅速平定,这样的帅才,确实难得,乃是乾隆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从私心来说,和珅当然愿意斩草除根,但终究还是以皇上的意愿为先。

“嗯,和爱卿说得极为有理,功臣自然不能与庸臣相提并论,只不过此案如交给三法司处复核,只怕他的命是保不住了。”乾隆说出自己的忧心。

按照常规,此案应当交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复核,以李侍尧的罪证,极有可能判处斩立决,到时候皇上也没有回旋的借口了。

和珅脑子转了一下,建议道:“此案重大,要不然批交大学士、九卿会审,到时应该有纷纭建议,皇上再酌情采纳!”

“哦,此法甚好,刚好可以采纳更多人的意见!”乾隆大悦。

大学士、九卿会审,这个是最高的审级,以案情重大为由,按理也说得通。奥妙在于,九卿,是指吏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再加都察院、大理寺、通政使司,九个部门的最高官员,每个尚书部门有满汉尚书二人、满汉侍郎四人,再加上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一共四五十来号人,让这么多人去审议李侍尧的定罪,总有一两个建议轻判的人,自然有变通的余地,到时候乾隆便可以顺水推舟了。

乾隆依计而行,召开大学士与九卿会审。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由于李侍尧贪污索贿,案情严重,众官一致认为和珅办案清楚,拟定的罪行过轻,应该重判斩立决。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一个人同意和珅的判决建议。

这个结果令乾隆非常郁闷,要当面驳回众官的意见是不可能了,但是要让李侍尧死,乾隆爷也绝对是不愿意的。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来挽救这个朝廷依赖的重臣。一怒之下,他暂且搁下九卿的会审意见,下旨要让各地官员对李侍尧引以为戒,并以此为由,将案子发给各地的督抚,要求大家对案子的判决各抒己见,回奏必须把李侍尧的功劳与罪过都叙述一遍,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这种做法前所未有,也是乾隆一生中唯一一次让督抚议定官员的罪行。乾隆在静静等着挽救李侍尧的机会。

却说孙士毅在和珅的授意之下,斟酌词句,向乾隆上了一道请罪的奏折,说道:微臣到云南任职,与李侍尧同在昆明办公,也曾经听说过关于李侍尧贪污受贿的传闻。民间传闻说,李侍尧曾经公开向下属的官员要东西,经常以各种名目收取重礼,往往价值成千上百两银子。微臣虽然听到这些传闻,但并没有真凭实据。而李侍尧本人深受朝廷信任,还是微臣的直接上司,没有实证,实在不敢随便上奏揭发他。李侍尧收受贿赂、勒索下属事关重大,对云南的整个官场都有影响,微臣格外重视,多次派属下的官员到治下州县秘密查访,无奈能力不济,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微臣私下十分忧愁。幸亏苍天有眼,皇上明察秋毫,发现了李侍尧的问题,派和大人来昆明查案。皇上知人善任,和大人出手不凡,他到昆明后,秘密将李侍尧的家人捕获审讯,对涉案人员各个击破,终于使案子水落石出。和大人精明强干,不徇私情,查了这么大的案件,微臣十分佩服。相比之下,微臣一时糊涂,错过了揭发李侍尧的大好时机。当时,按察使汪圻私自送给李侍尧如意,李侍尧嫌少退回,汪圻又送了他不少银子,这件事微臣是知道的,本打算立即上疏朝廷,弹劾李侍尧。但李侍尧身为总督,官大权重,党羽众多,臣生怕涉案人等不敢出来作证,最后案件不能落实,微臣弹劾不成,反而蒙污蔑长官之罪。微臣实在是糊涂之至,如今诚心悔过,请陛下从重治罪,让其他官员引以为鉴。

孙士毅也算一官场老手,这封奏折写得颇为巧妙,名义上是请罪,却大肆吹捧皇上的英明,避重就轻,写出自己左右为难的处境,巧妙为自己开脱罪责。如果皇上愿意为他开脱,则奏折里已经铺设好了种种理由。可惜乾隆虽然老迈,却并不糊涂,更重要的是,孙士毅在他心中与李侍尧无法相提并论,看过奏折之后,下旨批驳道:孙士毅所奏,简直是一派胡言。现在李侍尧已经归案,孙士毅说这些话,完全是为掩饰自己的罪责,对案件的进展并没有任何作用。国家设立督抚制度,本意在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作为地方官的表率,只有地方上的督抚清正廉明,下面的官员才能清廉,地方百姓也能得到好处,如果督抚带头贪赃枉法,下面官员各个效仿,地方吏治败坏,百姓必然受苦。孙士毅一路官至巡抚,本应该感受朝廷的恩德,知恩图报,却看着李侍尧贪赃枉法,就如自己不知情一样,隐瞒不报。现在李侍尧已经案发,孙士毅仍然畏首畏尾,掩饰罪责,推卸责任,这是什么居心?孙士毅辜负朕恩,理应革职查办,发往伊犁充军!

孙士毅没有想到会得到最坏的结果,只能采取第二套方案,请求和珅说情了。和珅倒不含糊,向皇上奏曰:“按理来说,孙士毅应当发配充军。但是奴才这次到云南办案,孙士毅积极协助,立功赎罪。如果立功之人没有以功折罪,也许将来办案,涉案之人将会破釜沉舟、一抗到底,恐办案难度更大。况且孙士毅才学出众,请皇上三思考虑。”

和珅的建议对乾隆是极有用的,乾隆亦觉得有理,斟酌之后,下旨曰:“孙士毅本应充军伊犁,罪有应得,但办案之中协助钦差,可以将功赎罪,且因隐匿不报与贪赃枉法性质不同,故而暂免充军的处分,念其才华出众,在《四库全书》处效力,没有俸禄,一切花销用度自己准备。”

孙士毅喜出望外,只要留在朝中,东山再起的机会很大。

却说安徽巡抚闵鹗元,文学起家,名扬中外,精于治狱,由郎中起擢臬司。所到之处,以清理积案著称。任安徽巡抚四年,期间上疏称凤、颍、寿三郡历年灾荒,赈贷皆由安庆、池州远途拨运,不如就近建仓贮粮,以备急需。在凤阳府、寿州凤台县及正阳关、颍州府亳州、阜阳、霍邱、蒙城、太和、颍上等县共建粮仓400间,贮粮20万石,以备赈恤,政绩斐然。他收到乾隆关于李侍尧一案分发各督抚复议的旨意,不由心生疑问:此案十分清晰,以律法而言,“斩立决”中规中矩,皇上何以大费周折,还要由各地督抚重述功过,再写意见?此中必有深意。再看邸报,得知李侍尧一案极是周折,大学士与九卿会审都有决议了,却还在折腾。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皇上如此反复,必然是想听到不同意见。

于是闵鹗元回奏:李侍尧办事勤劳,功劳甚多,人才不可多得,只是晚节有亏,同意和珅建议,望皇上天恩,暂且留他一命,不用立即处决。

全国的督抚,只有闵鹗元一人提出此议,乾隆大喜,下令按照闵鹗元的决议,拟定斩监候,明年朝审,再行议定是否斩首。

贵州巡抚舒常协助钦差查案有功,调位湖广总督。闵鹗元押宝押对,不久被乾隆调往更加富庶的江苏任巡抚。

此案之后,乾隆命令和珅报告云贵两省状况,和珅心知这是个极好的施展自己议政之能的机会,从容答道:“赃私狼藉,吏治废坏,府县多有亏空。”这是和珅第一次出外办案,心细的和珅,在办案过程中,对当地官场吏治、百姓民生,仔细做过考察,经过周密考虑,对皇上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奏章建议:

第一:李侍尧贪污受贿,勒索下属官员,导致官场风气一级级败坏,这已经不是李侍尧一个人的问题,云南省整个吏治已经败坏。各州府有亏空的地方,必须做一次彻查,以摸清从前的积弊。

第二,为了加强税收,可以改设云南永昌府税口。云南鹭江、磨黑两个地方,一直设有征税处,严禁携带内地的丝纸、丝绸出关,但这两个关外,还有腾跃、龙陵、思茅等地,地域广阔,百姓众多,偷漏税款的走私行为时有发生,可以另设征税处,严格收税,保证朝廷税收不外流。

第三,各省城守尉,建议位列藩司(即布政司)之前,以表示尊重。

第四,云南省矿业发达,采办铜料却面临困境,这是因为云南省私人制造的假铜钱到处流通,导致官府铸钱的原料严重缺乏,建议朝廷想办法治理。重点是严格控制当地铜矿的开采,使私人筹造假钱没有原料。

第五,云南省私人铸造假钱盛行,建议于民间收兑小钱,改铸大钱流通。

第六,建议湖南、贵州一带的苗民准其遵照内地人的法令,一律剃发。

第七,建议将囚禁在永昌的缅甸人释放回家乡,采取怀柔政策。

第八,建议加强云南贸易关口的管理:云南开化府设立关口,内地人民与越南交易,有藩司发给印票。前因越南黄文桐闹事,关于双方交涉事宜应立定章程,有章可循。

第九,云南省的盐务有问题,建议改革。因为四川私盐甚多,味好价格低廉,导致云南的官盐不好销售,盐税日益亏损,应当在四川、云南两省交界严查。

和珅的九点建议,不仅提出问题,还给予解决方案,尤其是整顿吏治、加强税收,正中乾隆下怀,令乾隆拍案称善。乾隆不但下令依此执行,而且立即嘉奖和珅,让他兼任“议政王大臣”,愈加宠信!

回过头来,且说和珅从云贵办案回家,三喜临门。

一是路上获任户部尚书,手执全国财政,加上自己已任大内总管,皇室与朝廷财政全归己手,天下有几人有这等荣耀!另一方面也说明乾隆对自己理财能力的信任。其二,书童暮雪居然在大病中死里逃生,服了太医的药方之后,昏睡数日,而后悠悠醒来,喊着要吃稀粥。和珅虽不在家,家人皆觉得这是一个吉兆,冯氏让如意精心照顾,硬是把一条命从阎王爷那里拉回来。当和珅见到暮雪欢天喜地地在人群中迎接自己回来时,不能不感到自己家中时运之旺。

第三件喜事在几日后接踵而来。

且说和珅不但与皇上处得周全,跟十公主相处,也是妙趣横生,令十公主十分留恋。十公主跟在和珅后面,问道:“我该怎么叫你呢?”和珅道:“你想叫什么呢?”十公主道:“你这么高大,叫你大人吧。”和珅道:“那可不行,你是奴才的主子,叫大人,奴才可不敢应。”十公主道:“我可不愿意叫你奴才,这样吧,我身高应该有一丈高,我就叫你丈人吧。”和珅口中叫不妥,心里暗暗窃喜,十公主以后就叫他丈人。

和珅作为内务府总管,新春在圆明园的同乐园设立“买卖街”,乃是模仿民间的集市,古玩估衣、茶馆酒肆一应俱全。所有店铺的主人,都是宫中太监假扮,模仿民间做生意,后宫妃嫔以及朝中大臣,可以不避嫌,入内买卖。皇子贝勒平日里不得私自离开紫禁城,哪里见过如此平民的东西,总喜欢来这里图个新鲜。十公主先是跟在乾隆后面,兴致勃勃,看见一件红色的丝绸衣衫,华贵美丽,便要皇阿玛给他买。乾隆笑道:“我身上从来不带银子,不能给你买,你叫你丈人给你买吧。”和珅正在当值,十公主转身便找和珅要银子,和珅连忙招呼道:“掌柜的,这衣服要几两银子?”

掌柜虽然是太监假扮的,但是知道这里可以假戏真做,便像模像样地摆起架子道:“这件衣服是从苏州运送过来的,无论是面料还是做工,都十分精致,要二十八两银子。”和珅故意问道:“啊,真是太贵了,能不能便宜些?”边说便故意给掌柜的使眼色,掌柜的会意,拿腔拿调地说道:“这可是正宗的苏州丝绸,绝对值得这个价钱,现在只有一件了。客官您要买可要赶快,晚了可就没有了。”十公主一听,着急得不行,拉着和珅的手道:“好丈人,你快买吧,晚了可就没了。”和珅爽快道:“好好,既然这样,我就帮你买了。”十公主喜笑颜开,在集市上跑来跑去,美滋滋地四处炫耀。接着,十公主又看中一对鹦鹉,和珅又掏出银子,给她买了下来,道:“云南的朋友专门带回来两只大鸟给我,名叫孔雀,你要是喜欢鸟,我下次给你带来。”十公主没见过孔雀,饶有兴致问道:“孔雀是什么样的?”

和珅耐心道:“孔雀的羽毛是绿色的,羽毛能张开,像色彩斑斓的屏风,是最漂亮的鸟儿。丰绅殷德每日里都逗着孔雀玩呢。”和珅边说边比划着,一副眉飞色舞之态,十公主听得兴趣大起。次日,和珅果然把孔雀带到宫里去,十公主瞧见了,乐不可支。

正因如此,十公主听得和珅从云南公干回来了,便要叫和珅一起玩。这一日和珅奉命带着丰绅殷德过来,这边乾隆、惇妃陪着十公主在御花园,十公主见了和珅,亲热地上去又摸又看,道:“好丈人,你这么久都不陪我玩了。”和珅道:“丈人要忙公干,丰绅殷德倒是有时间陪你玩。”两个小孩子见了,说着幼稚的话,一边玩去了。和珅有恩于惇妃,惇妃指着一对孩子道:“陛下,你看这珠圆玉润的一对孩子,多般配呀。”乾隆笑道:“丰绅殷德长得这般俊秀,不输乃父,倒是配得上十公主,我想指他为十公主额驸,爱妃觉得如何?”惇妃道:“臣妾觉得是一对好姻缘。”乾隆当即招了招手,正色道:“和珅父子听旨,朕观丰绅殷德眉目清秀、聪明伶俐,指为十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待公主长大成人后,择日下嫁。”

和珅赫然得此厚恩,拉着丰绅殷德下跪谢恩。能够有资格戴双眼花翎的大臣非常少,只有官爵到了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驸额才可以戴。即便是和珅,此时也没有戴双眼花翎的资格,过了三年之后才被赏戴。

这是何等的厚恩,亦是和珅的第三喜。

乾隆对和珅如此厚爱,当然对和珅亦有所求。当即长叹一口气,道:“和爱卿,自从你掌管内务府之后,皇室财政有所好转,朕对你一直很信任,现在兼任你为户部尚书,你亦该有所作为,为朕分忧。”

和珅应承道:“奴才当殚思竭虑,为圣上分忧。”

和珅当即明白圣上旨意。崇文门税关的税收虽然成效卓著,数量很大,但皇宫的花销用度,一直是无底洞,多少钱也只有一个“紧”字。和珅当户部尚书,乾隆是想在更大范围让和珅施展国库充盈之道。更何况,今年是乾隆的七十大寿,不免要大肆筹办一番,这一切都需要和珅这个财神的运筹帷幄。

确实,和珅当上户部尚书之后,第一次在国家财政运营制度上费尽心机,哪个方面可以快速地增加收入呢?而和珅在这方面的嗅觉特别灵敏,要增加收入,硬性的方面无法动,一动就是动国体,只能到那些有弹性的收入中去寻找。他在财政条目中看到“罚银”二字时,突然心中一动,觉得有文章可做。

罚银,又叫罚俸,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这样的一种制度。而清朝在入关之前,就也有罚银的政策:指的是犯有过失的官员,一般都有连带俸禄的罚款。这是惩罚轻微过错的常用手段,这种处分有明确的规定,根据罪责大小,分为七个等级,有罚俸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一年、两年。当然,额外延伸的也有,有的官员被罚俸四年,而前面说的孙士毅因李侍尧案则被处终生无俸。正在编纂《四库全书》的官员也有这方面的惩罚规定,累计有五字错误的编纂官员,要罚俸禄一个月。对官员的扣罚俸禄,当然是由户部执行,罚没的款项由户部封存,上缴国库。

和珅觉得,罚银制度可以扩大化,也就是可以用更多的银两,来抵更大的过失,这样一来,银两就会成倍增加。为了避免“以银抵罪”的嫌疑,规定臣子犯罪,不管是掌实权的督抚、布政司等地方高级官吏,还是有油水的盐政、织造和内务府官员,甚至是富裕的盐商、行商、参商,如果能够“自行认罪”,先交一笔钱,就能抵罪。和珅将这个构思命名为“议罪银”。

缴纳议罪银的流程,先在军机处内设立“密记处”,具体实施议罪的细节由密记处负责,收缴来的款项由内务府保存,供皇室之用。

和珅火速写好奏章,递交乾隆。乾隆道:“这是增收的好办法,只不过群臣是否会非议‘以银抵罪’?”

和珅早已想好对策,道:“这与以银抵罪性质决然不同,议罪银只对准轻罪,而且自行认罪的官员,这既可以给他们警醒,又可以给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况且罚银制度自古有之,没有什么违逾之处。将银子直接交内务府,也表明此事无关国体,群臣不必议论。”

乾隆既觉得无伤大体,又能生财,何乐不为!自此,“议罪银”制度在和珅手上开始实行。

却说乾隆的七十大寿快到,各地官员纷纷进贡,和珅府前自然也贵客盈门。

这一日听得江南贵客到,和珅忙出门迎接,原来是扬州盐商汪如龙,他给和珅带来一件贵重的礼物:一块数米高的太湖石,天然有型,似观音抱着孩子,美其名曰“送子观音”。原来在扬州时,和珅见此奇石,寓意吉祥,大为赞叹,汪如龙当即答应,必运到京城赠予,今天果不食言。和珅大喜,吩咐运送至后花园西洋门内,面对蝠池。

汪如龙不但送了重礼给和珅,当然还有皇上的寿礼。和珅道:“皇上到热河行宫避暑去了,我就代你转交了。”

汪如龙大喜,道:“和大人到皇上面前一定多多美言,我虽然有鸿鹄之志,能不能有施展,全靠和大人一手扶持。”

和珅道:“江南盐商你是翘楚,你的能力有目共睹,为人豪气,我自会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

汪如龙道:“这次征瑞大人送来寿礼几何?”

和珅呵呵笑道:“与你相比,不值一提。”

汪如龙道:“征瑞倒是有些才干,只不过为人小气,干不成大事。盐引息在他手上,恐怕是还不成了。”

和珅道:“就是,若是谁能把盐引息还给国库,以解户部之急,我倒是要向皇上推荐。”

汪如龙早有准备,道:“征瑞之所以如今难以清还盐引息,是因为对盐商没有号召力,难以设立名目筹集,如果我在这个位置上,分期完成并非难事。”

原来此次下江南,汪如龙跟着征瑞见着和珅,还能送礼给皇上之后,心中豪情壮志陡然提升,对盐政一职颇有野心。他知道和珅无所不能,只要攀上这棵大树,没有什么位置是攀不上的。但是,想把征瑞取而代之,突破点是还清朝廷盐引息。

和珅听罢,大感兴趣,问道:“此话当真?”

汪如龙道:“我岂敢在和大人面前妄言,不能做的事绝不应承,这是我们商人的规矩。”

和珅在扬州时,因汪如龙颇为豪气,又善解人意,早已有心扶持他入仕途,无异于自己在江南有一个可用之人。当即道:“若是这样,我定在皇上面前举奏,你不可辜负皇恩呀。”

汪如龙晓得和珅已肯出手相助,跪谢道:“谢和大人,汪某若有出头之日,定然没齿不忘。”

和珅道:“嗯,我也要筹备一两件宝物给皇上当贺礼了,选什么呢,真是头疼呀!”

“久闻和邸里宝贝甚多,选一两件给皇上当寿礼,有何难?”汪如龙道。

“皇恩浩荡,给皇上的贡品一定要用心,是臣子的职责呀。家中的东西,看似都太平常了。”和珅叹道。

和珅在查处李侍尧的贺寿贡品时,整个清单之上,个个都价值不菲,全是不常见的奇巧别致之物,令人耳目一新。可见,当你对皇上用心之时,皇上也会为你用心。家里奇珍异宝是不少,但要拿来做寿礼,和珅总是感觉拿不出手,不能让皇上体会到自己的用心良苦。

和珅吩咐刘全等人,到京城各个店面、当铺搜集宝物,和珅自己经营的当铺就不少,刘全搜集了一批宝贝,和珅看了直摇头,道:“这些宝物虽然值钱,但并不难得,你见了,也可以复制,谈不上稀奇。一定要记住,我们要找的是稀罕之物,别处寻不着做不出的,让人眼睛一亮,心中赞叹。”刘全沉吟道:“这样的东西,我打听过了,只有去一处寻找,若是找不着,京城别处也寻不着。我怕自己眼光拙,还是请大人亲自去。”

和珅奇道:“哦?有这种地方,是哪里?”

“南锣鼓巷的万庆当铺。”

万庆当铺,和珅有所耳闻,属于京城的五大当铺之一。但是何以被刘全说得独树一帜,和珅倒是不知缘由。

“万庆当铺有何特殊之处?”

“大人有所不知,万庆当铺只接受富户人家典当,穷人想去当东西都不行,可是聚集着全京城最稀罕的宝贝。”

南锣鼓巷是京城闻名的富贵区,巷子的东西两侧各有八条胡同,住的都是高官显贵。这样说来,万庆当铺倒是名副其实了。

和珅听罢,心想,这事儿还是必须自己亲自去一趟,刘全是尽职,但眼光哪能跟自己比呢。于是,带着刘全往南锣鼓巷而来。

当铺老板刘敬见和珅登门,知道大生意来了,忙亲自迎接,引入里屋,沏茶看座,殷勤招待。

刘敬道:“久闻和大人喜爱古玩珍宝,是行家里手,今日到此,不胜荣幸!”

和珅开门见山道:“今儿咱们就别客套了,我听说你这里的宝贝,别处没有,就来看看,有什么值钱的宝贝不?”

刘敬躬身道:“大人真是来对了地方。这里的东西,都是我细心搜集的,值十几两银子的宝贝我这儿有,值几千两甚至上万两的宝贝我这儿也有,不知和大人要什么宝贝?”

“大伙都是行家,你也不用绕弯子,太平常的就不用看了,把最稀奇的拿出来瞧瞧。”和珅快言快语道。

刘敬两眼精光一闪,故作神秘一笑,道:“您且坐着,我去去就来。”

片刻,刘敬从内屋取来一个沉甸甸的匣子,匣子是紫檀木嵌玉的,精雕细刻,仅这匣子就值不少银子。刘敬把匣子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拉动侧面的铜环,拉出一个小抽屉来,出现在面前的,是一排金光晃眼的金丝珐琅烟壶。

和珅眼前一亮,知道这不是凡品,但还是不动声色问道:“这个有何妙处?说来听听。”

刘敬道:“这一套金丝珐琅烟壶,共有三十个,咱们这儿买不到,是从红毛英吉利进口的。你看这横排五个,竖着三排,一共是十五个,这下面还有一层抽屉,也是十五个。做工之精美,您细看就知道了,初看呢,这三十个烟壶的型制、大小、颜色、纹饰完全一样,但是细看,开光图里的寿桃却有数量上的差异,而且颜色和形态各异,完全找不到一个相同的。”

刘敬边说着,边一个一个指点给和珅看。和珅边看边思索,如此精致绝伦的东西,确实是世上少有,便是请能工巧匠来复制,也未必能复制地道。从做工与材料来看,至少也值两万两。

刘敬道:“这是小店最好的宝贝,别的珍珠之类的俗物也有,但和大人未必看得上。”

和珅道:“此物确实精巧,多少钱可以出手?”

刘敬利索道:“这东西不是谁都买得起,和大人能够看得上,绝对是识货行家,这是小店的荣幸。我给和大人的价钱,就是行家的实价,两万两银子。和大人要是认为值,我立刻给您包好,和大人若是觉得不值,我立即拿回去,和大人再看别的。”

“成交!”

买到了贡品,和珅心中高兴,老板所提价格不虚,当即爽快答应。

“好嘞。”刘敬朝和珅竖起大拇指,随便麻利地包好。

正在此刻,家人老六匆匆赶道,迎面跪倒:“老爷,皇上圣旨到家了,您赶紧往回赶吧。”

和珅本来坐着,心中一惊:皇上在热河,有何急事?屁股跟着了火似的,赶紧起身,道:“回家!”

每年夏季,紫禁城热得跟炭炉似的,皇上都会到承德热河行宫避暑。今年,正赶上八月十三日过七十大寿,六月末就赶到热河,着手准备起来。热河行宫又叫避暑山庄,俗称承德离宫,规模虽比不上紫禁城,但作为行宫来说已经足够华丽恢弘,避暑山庄的正殿为澹泊敬诚殿,殿外有内外午门,后有四知书屋、寝宫等建筑,都已经焕然一新。

这一日,西藏六世班禅派使者送了文书过来,径直送到热河行宫。乾隆一向对西藏事务颇为关注,忙打开查看,发现是用藏文写就。乾隆的译官并没有到热河,忙吩咐随行官员,谁懂得藏文急速来翻译一下。

西藏的动向对于朝廷来说,是件大事,这里既有宗教原因,更有政治因素。满清皇室贵族多信仰喇嘛教,尤其是乾隆皇帝,不但信仰喇嘛教,而且还修习喇嘛教的经文著作,亲自主持翻译、刻印了《满文大藏经》。而喇嘛教正是发源于西藏,属于佛教中的密宗,乾隆与和珅都有修炼密宗。

当时朝廷已经入关多年,满汉两种文字通用,蒙语、藏语也为朝廷所重视。不过满族贵胄世家以武功为要义,对学习汉文四书五经并不感兴趣,汉族官员以经史子集为首要,视其他语言为雕虫小技,因此大臣之中,兼通满汉两种语言的已经很少,满蒙汉藏四种兼修的,那就凤毛麟角了。乾隆把热河行宫的官员找来,挨个儿询问,却也没有一个熟悉藏文的,有几个稍微认识,也就是勉强认得几个字而已。乾隆因急着见到文书,顿时怒道:“你们这些大臣,居然没有一个认识藏文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没有几个能给朕分忧的,我屡屡说,满汉藏蒙是一家,你们可都是当耳边风了。”

群臣鸦雀无声。行宫里大臣并不多,毕竟大家都觉得自己不是专门从事翻译的,虽然难看,但无伤大雅。礼部侍郎文聪奏道:“启禀皇上,负责翻译工作的官员在京城,皇上可以召他们过来。”

乾隆道:“不用了,我自有主意,给我去召和珅前来。”

和珅因为在京城处理公务,没有随皇上到热河,接到圣旨,立即出发,当下也问明了太监何事。太监回答说是没人识得藏文,皇上一生气,也不叫译官,直接叫您过去了。和珅大喜,当年从咸安官学开始,便苦读四种文字,想不到如今派上大用场了。

日夜兼程,三天就到达热河行宫,乾隆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公文,和珅恭敬地接过来,缓缓打开先快速浏览一遍。乾隆急切问道:“是边疆状况还是什么事?”

和珅满脸欢笑,跪倒在地,道:“奴才给万岁爷贺喜,是天大的好消息。”

乾隆一颗心放下来,喜道:“好,念出来。”

和珅边看呈文,边一句句清朗而读:“小僧自幼仰承文殊菩萨大皇帝之德,不胜尽数,非他人所能相比,小僧乃一出家之人,无以报称,虽每日祝祷文殊菩萨大皇帝金莲座万年牢固,亦让喇仓等众喇嘛奉经祈祷,但仍时时期望觐见文殊菩萨大皇帝。庚子年为大皇帝七旬万万寿,欲往称祝,特致书皇帝膝前,以达敝意。”

读完,和珅肃立一边,脸上不动声色,看皇上与诸臣默然垂听,心中暗喜。这么多人,没有一个读得懂班禅的来信,而皇上有意叫自己在群臣面前翻译,自己真的是不可替代。

乾隆大喜,他本来就喜欢排场风光,这次大寿庆典,班禅活佛能够亲自到场庆贺,领班诵经,实在是锦上添花。自康熙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面圣之后,至今再也没有哪一位西藏的活佛走出过雪域高原。这件事一定会举世瞩目,令天下归心。当下乾隆对使者道:“西藏到京城,路途遥远,班禅额尔德尼主动前来祝寿,真是一片诚心,朕很欣慰。你们来一次京城不容易,和珅,你通晓藏语,又信奉喇嘛教,朕命你负责六世班禅的接待工作。”

和珅欢喜应允。

礼部侍郎没见过西藏的呈文奏章,不解地问道:“和大人,班禅的奏疏为何把万岁爷成为文殊菩萨大皇帝呢?”

和珅瞄了一眼乾隆,见他面含微笑,便回道:“这里有个缘故,文殊菩萨在诸菩萨中,智慧与辩才都是第一,故有‘大智文殊’的美名。吾皇天恩浩荡,藏人认为万岁爷是文殊菩萨转世,尊称‘文殊菩萨大皇帝’,也是尊敬之意。历来西藏的奏章,都是这么称呼的。”

乾隆听了心中得意,夸赞道:“和爱卿博览群书,涉猎广泛,真是朕的左膀右臂,你们这些大臣,平时也应该多多学习才是。”

因为乾隆信奉喇嘛教天下共知,和珅早就认真研习喇嘛教的经典,对喇嘛教教义的了解十分透彻,如今果然派上大用场了。早在上一年,乾隆就有意让班禅来祝寿,已经修书邀请,并在热河择地建庙,作为班禅活佛的行宫,供活佛居住、讲经。此庙建在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南坡,设计仿照西藏的扎什伦布寺。行宫前面为汉族形制的石桥、石狮、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等,后部有一座大红台,是全寺的主体结构,为藏式风格。三层大殿中,第一层供的是释迦摩尼像和密宗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行宫北部是一座八角琉璃塔,取名万寿塔。乾隆对这座行宫相当满意,定名为“须弥福寿庙”,也就是藏语“扎什伦布”之意,即“多福多寿如意吉祥的须弥山”,代表民族和睦一家之意。乾隆特意为此题写《须弥福寿之碑记》,刻碑立在庙中。

群臣散后,乾隆召和珅到书房,命他拟定对班禅的圣旨诏书,同意班禅到时来祝寿,并直接到热河来。和珅这才明白皇上急急召他来的另一层意思。和珅斟酌皇帝的意思,拟定诏书:庚子年为大皇帝七十大寿,朕本欲见班禅额尔德尼,因道路遥远,不便活佛远涉。今活佛亲自修书,表达了来京城祝寿的愿望,实在是一件吉祥的事,朕特允所请。万寿月的时候,朕会到热河去,到时候外藩使者云集。班禅额尔德尼彼时来,最为适宜。

乾隆看了草稿,很是满意。和珅奉命把诏书写成满、藏、汉三种文字,派人把诏书送达西藏。

乾隆的七旬寿典如期举行,盛况空前,道路两旁处处张灯结彩。远涉千里的班禅六世也顺利抵达热河,乾隆用十分隆重的礼仪迎接。诸皇子也前来向班禅问好,彼此互相赠送礼物。次日,乾隆带上和珅,亲临须弥福寿庙,看望六世班禅。班禅为乾隆讲经祝寿,并且告诉乾隆:“我途经每一个地方,都对大皇帝祈祷、祝福,每一处都有记录。”他将这些记录,以及哈达、佛尊、法器等礼物,敬献给乾隆。乾隆龙心大悦,回赠大礼四十余件,并当场题写了“宝地祥轮”的匾额。

庆典持续了二十多天。承德避暑山庄内大摆盛宴,官员们进献寿礼,乃是最令人大开眼界的时候。进贡的物品有金佛、珍珠串、珊瑚树、各色贵重瓷器、花瓶、花尊、万寿龙袍、风琴乐钟、蟠桃推钟等等,各显官员眼光。轮到和珅进献,和珅连忙上前,将准备好的小匣子抽了出来,小小的烟壶一下子变成三十个。众官员见了,伸长脖子好奇不已,乾隆亦露出兴奋的眼光。和珅解释道:“这是一套金丝珐琅烟壶,共三十个,是红毛英吉利出产的精品。这些烟壶初看起来都一样,但开光图中寿桃的颜色和形态各异,细细观看别有一番滋味,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个贡品独树一帜,乾隆相当满意,其后不停把玩。

万寿节之后,和珅接待六世班禅到达京城,照理驻锡西黄寺。班禅在这里讲经弘法,王公大臣纷纷前来朝参,盛极一时。乾隆携和珅过来与班禅交流,谈论密宗佛法。

因和珅在民族事务管理上的才能,以及通晓满蒙汉藏四种文字,在朝廷中绝少这样的人才,乾隆任命他兼任理藩院尚书,掌管蒙、疆、藏事务以及外交上的各种事务。理藩院设立已久,在顺治时名为蒙古衙门,管理有关蒙古的国内事务。后来管理范围扩大,更名在理藩院,总管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到了乾隆年间,理藩院尚书全面负责处理国家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等政令,可谓位高权重。乾隆每年要接见民族与外国使节,和珅都随在左右,在朝鲜等使节回国后的记载中,都提及当时和珅炙手可热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