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名词解释
廷寄:清代制度,朝廷给地方高级官员的谕旨不由内阁明寄,而是由军机处密封交兵部捷报处寄往各省,用军机处封印,上书“军机大臣字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官开拆”。
谥号: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赐予的称号。
拜印:新官到任后接印时所举行的仪式。
爵位:大清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之分。
公:分一至三等公,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一等至三等男,正二品。
庶吉士:通称“庶常”。明设,清沿其制。在翰林院中设庶常馆,选新进士入馆,为翰林院庶吉士,分习满、汉文书籍,称“馆选”。三年期满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授各部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光绪末停科举,庶吉士改从外国留学毕业及本国学堂毕业者,经廷试后选用。
候补:清制,没有补授实缺的官员在吏部候选后,吏部再汇列呈请分发的官员名单,根据职位、资格、班次,每月抽签一次,分发到某一部或某一省,听候委用,称为候补。但也可以出钱免予采取抽签方式,自由指定到某处候补,称为指省或指分。
候选:清制,京官郎中以下,外官道员以下,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出身,以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均须赴吏部报到,听候依法选用,称为候选。
行走:入值办事的意思。清制,不改原来官职而调充其他职务,即称在某处或某官上行走。
丁忧:旧时称遭父母之丧为“丁忧”。清代制度,官吏丁忧,须离职守制。
起复:明、清两代指服父母丧满期间重新出来做官。
休致:亦称致仕,官员辞掉官位退休。
会办:会同办事的意思。
湘军:咸丰三年,曾国藩为对抗太平军,在练勇基础上扩充并重加编练而成,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淮军: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由李鸿章编练成的武装,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楚军:在曾国藩的支持下,由左宗棠编练成的武装,是清末重要的兵系之一。
侍卫: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武弁,简称戈什,满语“侍卫”之意。
荫生:凭借上代余荫而取得的监生资格。一般来讲,凡按品级取得的称为官生,不按品级而由皇帝特给的称为恩生。荫生名义上入国子监读书,事实上只需一次考试即可给予一定官职。
监生:明、清在国子监肄业的,统称监生。初由学政考取,或由皇帝特许。监生有举监、贡监、生监、恩监、荫监、优监等名目。如未入府、州、县学而欲应乡试,或未得科名而欲入仕的,都必须先捐监生作为出身,但不一定在监读书。
举监:以举人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举监。
贡监:以贡生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贡监。
贡生:生员(秀才)一般是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若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则不再是本府、州、县学的生员,统称贡生。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
生监:以生员资格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生监。
恩监:清代由皇帝特许给予国子监生资格的称为恩监。
荫监:官员之子不经考选而取得监生资格的称为荫监。
优监:由附生选入国子监读书者称为优监。
附生:于府、县学外有取附学生员之制,生员亦称附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