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历史的B面 商山四皓

这时,吕后当然也很清楚戚夫人在干什么,刘邦又在想什么。于是就找来兄弟建成侯吕泽商量对策,吕泽也无计可施。最后有谋士献计,说留侯张良擅长计谋,这件事何不去请教他?吕后茅塞顿开,最后无奈决定劫持张良,逼着他出主意。之所以采取劫持的方式,大概意在如果张良不拿主意,便跟他玉石俱焚。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的时候,他就以多病为托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开始退居,于是沉迷在玄虚的巫术里,每天静坐,使全身气息运转,不再吃饭,而只吃一种据说可以延年益寿的药物。在家幽居,很少出门。

他说:“我们张家,几代都是韩王国的宰相,韩王国亡后,我变卖价值黄金几十万两的家产,向秦王国报仇,曾引起天下震动。今天,单以口舌的功劳,被尊为帝王的师傅,封一万户侯爵,这是一个平民最高的极限,对我而言,已十分满足。目前唯一的愿望,是离开这个烦扰世界,追随赤松子先生,遨游世界之外。”

张良深知,西汉王朝开创基业的英雄,不过“三杰”。然而,韩信全族屠灭,萧何投入监牢,岂不都因为他们已经达到巅峰,还不知道停止。所以张良才假托神仙,放弃现实世界,把功名看成身外之物,把荣耀抛诸脑后,所谓“明哲保身”,张良正是一个榜样。

可是,这回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因为吕泽劫持了他。

吕泽说:“你身为皇帝的智囊,皇帝要改立太子,你觉得你能置身事外吗?如果改立成功,你还能像以往一样高枕无忧吗?”

张良无奈地摇着头,说:“当初在战乱中,皇帝不得不听我的。而现在情形跟以前大不一样,天下已定,全国统一,皇帝要换太子,乃是他们刘家的私事,我作为外人,根本插不上嘴,即使有一百个张良,也无济于事。”

吕泽威胁说:“今天既然敢劫持先生,就没打算有所善终,希望先生勉为其难,保全皇后母子二人!”

在吕泽的软硬兼施,胡萝卜与大棒齐飞下,张良一看,今天不出主意恐怕难以过关,于是出于不得已才说:

“这种事光靠劝谏不管用。我亲自出马也无济于事,这样吧,我向你们另荐别人。想当初皇帝初登大宝的时候,自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会拍他马屁,可是偏偏有四个老头儿不买账,他们对皇帝那种流里流气的性格和态度甚为厌恶。

“皇帝也曾找过他们数载,但却从未找到,因为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也不愿出来为皇帝效劳。正因为如此,皇帝反而越发敬重他们,这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如果太子能谦卑礼敬,恭请四人出山,到太子府中做太子宾客,随太子阁下出入皇宫,一旦皇上知道,他不能请到的商山四皓愿意追随太子,必然有助于太子的声望,皇上也就会放弃更换太子的想法。”

于是,吕泽恳请张良先行修书一封,寄给隐居商山的老哥四个。然后命人带着名贵的宝物以及太子本人的亲笔信,去请商山四皓下山。

张良在邀请商山四皓出山的书信中以晚辈自居,态度谦恭有礼,言辞和顺温文,又因其师黄石公与四皓的深厚交情,四皓难以推辞;太子在信中也推心置腹,以天下人的利益相邀四皓出山平息风波。

四皓寻思,倘若太子被废,让戚夫人的儿子当上皇帝,国家的根基肯定会受到破坏,不但朝中大臣失望至极,怨声载道,恐怕别有居心的谋乱分子也会浑水摸鱼,刚平定的天下就会重新陷入浩劫。为天下苍生计,四皓决定出山相助。

路上,老哥四个争论不休。

东园公说:“这次我们出山,情非得已。先是张良致书邀请,后太子亲自下书,态度谦卑,不谈他们家的烦恼私事,也不谈自己岌岌可危的处境,只说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使我们没有反驳的余地,无论从友情还是道义,我们都义不容辞。”

角里叹息:“兄长的想法,小弟不敢苟同。我们四人已经隐居江湖,没有道理再来管这种事情了,宫廷斗争向来残酷,我们此次下山违背初衷,恐怕凶多吉少。而且刘邦搜寻我们这么多年,我们总是坚辞不就,现在却来辅佐太子,要是传出去还不被外人笑话。”

绮里季和夏黄公也随声附和:“说得有道理。”

东园面临兄弟的质疑,进一步阐述:“以前吴王刘濞也来信,请我们下山辅佐。此人心怀鬼胎,阴险狡诈,将来必生祸乱,那时候天下苍生就必然遭殃。而当今太子敦厚善良,绝不能废,如果废掉,就是我们国家的不幸了。”

精通天文术数的夏黄公,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我曾夜观天象,看见天空群星晦暗不明,兆在三十年后的一场兵祸,其方向正是吴国的分野,难道预示吴王刘濞谋反?”

其他三人都点头称是。

角里的态度突然转变:“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必须赶紧赶到长安,制止易储风波。如果刘邦执意废长立幼,那样的话赵王刘如意名不正言不顺必会遭到天下人的诽谤,吴王刘濞就会趁势而起,大闹天下,最后受害的还是老百姓。我们此行意义非常重要。”

东园一看角里参悟了其中的道理,当下也觉得神清气爽。

这时,绮里季也说了自己的担忧:“我担心,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刘邦跟吕后的为人,我们都很清楚,假如我们帮助吕后母子渡过难关,又有谁担保我们不被吕后过河拆桥?”

东园说:“这个我早想好了。倘若真如兄弟所言,我们也只能做好提前防范的准备了。我们此次下山,旨在帮助太子刘盈稳固储位,得以延续大汉王朝大一统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天下安定,民生乐业。至于天下姓刘还是姓吕,那就不是我们的事情了。我们尽到我们的责任,拍拍屁股走人,绝不留恋这里。”

其他兄弟齐声说好。

老哥四个内部协调一致,一路上有说有笑,没有多长时间就来到了都城长安。

太子刘盈听说商山四皓肯出山相助,并已经到了长安,心中欣喜若狂,连声感慨:“我无忧矣!我无忧矣!”

吕后也得到四皓到来的消息,亲自出来迎宾。

吕后和戚夫人关于夺嫡的争斗还远没有结束,一个回合刚完,一个回合又起。那时正值黥布起兵造反,戚夫人一看机会来了,便怂恿刘邦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此计确实比较狠。黥布是和彭越、韩信两位齐名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让太子刘盈领兵讨伐无异于羊入虎口,白白送死。刘邦竟然答应了。

仁厚的太子哪里能担此重任,但是又不能推让,否则刘邦一生气了就会借机会废了太子。此时,商山四皓得知情况后,便觉不妙,就找到吕泽当面阐述利害关系。

四皓说:“太子亲率大军讨伐叛徒,不是一件好事情啊!太子从来都没有经历过战争,而黥布却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太子根本无法取胜。太子手下的那些将军,都是亡命之徒,太子如何驱使得动,从未见过绵羊驱使狼群作战的。再说他身为太子,如果此战胜利了,有什么功劳?太子已经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了,不可能再往高升;据说刘邦曾言,说啥也不能让不肖之子刘盈凌驾于爱儿刘如意之上,皇帝的意思至为明显,太子如果领兵出征,储君之位就不保了!当下需要做的,就是让吕后劝阻刘邦,不要让太子率军出征。”

吕后听吕泽转达完四皓的意思,急忙赶到刘邦的寝宫,未曾说话珠泪先流,声音凄惨地说:“黥布是天下猛将,善于用兵,你叫刘盈率兵讨伐,底下的将军怎么会听命于一个毫无战争经验的小娃?黥布知道了,也会耻笑我朝中无人,一路杀来势难抵挡。皇上虽然有病不能骑马,但还请勉为其难,在卧车里指挥也是一样的。这样将军们才会全力讨伐叛徒,胜利一定属于陛下。”

刘邦虽宠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但并不敢以国事为儿戏,对吕后说:“哼,什么太子,知道这小子没什么用,不能担当重任,还得老子亲自挂帅!”遂决定自己亲自出征。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在与商山四皓的初次交锋中,遭遇失败。

黥布造反不得人心,结局当然是失败。但刘邦赢得也不轻松,虽得胜归来,疾病却更加恶化,以至于回到首都长安后,卧床不起。

刘邦病倒了,使戚夫人感到自己的处境岌岌可危。她一直为怂恿太子出征不得而暗自懊恼。没想到结果对自己如此不利,太子刘盈得以幸免于难,自己的靠山却一病不起,如果刘邦驾崩了,一切都会化作泡影。

戚夫人对着铜镜开始惆怅起来,于是对刘邦抽泣起来。

刘邦连连安慰楚楚可怜的戚夫人:“爱妃!别哭了,我虽病倒,一时并无大碍,易储之事来日早朝我就颁布诏命,使你安心,别哭了。”

戚夫人说:“希望陛下的病快点儿好起来,我们娘俩的命就托付于您了。陛下一旦龙驭上宾,吕后和太子一定会报我怂恿太子出征之仇,到时候臣妾死无全尸,我们的爱子如意也会遭殃,求陛下一定设法保全,我们娘俩的命运全在陛下一念之间,呜呜……”

刘邦着实担心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的处境,因此决定明日在早朝上发威,使改立太子一事成为既成事实。

不过,刘邦太过于乐观,阻碍他改立太子的力量已经蔚然壮大。太子刘盈有商山四皓坐镇,还有吕家的强大支持;朝臣看来改立太子事关国体,这样重大的抉择决不会向刘邦轻易妥协。

刘邦正在浑然不觉地演出一场改立太子的独角戏,他是导演兼唯一的演员,幕后策划导演是戚夫人,道具是刘如意,观众是太子和朝臣。

一日早朝,刘邦宣布要改立太子。

张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但刘邦宣布张良的反对无效,张良无奈只好告病回府,不再理事。

第二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叔孙通,他是大儒,开口闭口都是古往今来因为改立太子而致的祸乱,以此讽谏刘邦切不可草率易储,他说:“太子刘盈宽厚仁德,深得民心,绝没有改立其他人的必要。”

刘邦不听,说:“这是刘家家事,外人少管!”

叔孙通针锋相对:“易储是刘家家事,外人自然不能参与,但是天下是你们刘家的,我们姓叔孙的就不能在这朝堂为官了?要是按这样推理下去,这朝堂之上所有非刘氏的官员是不是全都要卷铺盖走人?倘若陛下执意要改立刘如意当太子,请先赐老臣一死!我不愿看到国家丧乱的那一天。”

刘邦一看这老匹夫以死相胁,感觉如果再闹下去,事情就会难以收场,因此再次将改立一事搁置下来。心想,我可怜的小老婆啊!你的命真苦,这么多人反对我们的爱子如意当太子,难道是天意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