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李林、理琪、王文、符竹庭、彭雄、白求恩 027、胶东抗日领导人——记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
在山东省栖霞县桃村火车站西北10多里处,有一座环抱山。山上佳木葱茏,绿草葳蕤;山后翠岗苍岭,逶迤绵延。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原称胶东抗日烈士陵园)就坐落在这座山上。
从山脚拾阶而上,转向东北再上一程,松柏簇拥的山梁上露出一座高耸的、白石砌就的塔碑,正中镌刻着这样几个字:“先烈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王文同志之墓”。这里安息的是胶东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王文同志。他是从延安奔赴山东抗战前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与800万军民一起同日寇浴血奋战,积劳成疾而病逝的。
王文,原名王学善,化名老井、罗文,1912年10月出生在陕西省绥德县耿家山村。
1927年春,王文考入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这所学校,是西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革命教育家李子洲主办的学校,是陕北党组织的阵地和陕北革命活动的中心。王文被浓厚的革命气氛所吸引,学习马列主义,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学校党组织领导的各种革命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初,王文经李景林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为了开展革命活动,组建党团组织,他到介首村开办一所小学,李景林任校长,王文当老师,以此为掩护,继续宣传革命,开展革命活动,在黄河沿岸村庄发展了一批党员。
1933年至1935年,王文先后担任绥(德)清(涧)中心县委所属的黄河沿岸特区书记,绥德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36年担任陕北省东地区工委书记兼吴堡县委书记,在敌人“围剿”残酷环境中,设法保存了一批革命力量。
1937年,王文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段时间。次年春节刚过,郭洪涛带领王文等50多位同志,携带两部电台奔赴山东抗日前线。临行前,毛泽东亲自和他们谈话。毛主席强调,要广泛地发动群众,大量地组织武装,在各县各区普遍成立游击队,以发展分散的游击战争,并选择较好的游击队逐渐培养成为主力。要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创建山东根据地,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战略据点。毛泽东的指示,使每一个到敌后工作的同志有了明确的战斗目标。
经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调派,王文于1938年5月接替牺牲不久的理琪同志的职务,担任中共胶东特委书记。
胶东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党的领导下,于1933年成立了中共胶东特委,1935年发动了“一一·四”暴动,1937年12月举行了天福山起义,成立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王文到职时,群众的抗日斗争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根据抗战形势的迫切需要,王文首先抓了军队建设。他到第三军和三支队宣讲抗日方针,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和军事培训,在这个基础上,于1938年9月18日在掖县沙河镇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下辖5个基干团,成为一支能独立作战的部队。与此同时,他还狠抓了地方民兵、游击队的组建、整顿,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力量。经过以王文为首的胶东特委的努力,胶东抗日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建立了以蓬(莱)、黄(县)、掖3县的抗日民主政权为基础的胶东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创建了北海银行。胶东抗日斗争形势空前大好。
1938年12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分局决定将原胶东特委改为中共胶东区党委,王文被任命为区党委书记和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统一领导胶东军民的抗日斗争。
1939年4月,王文召开了有胶东各地委、县委书记,工委书记参加的党的工作会议,传达了中共第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清算了王明右倾路线在胶东的影响,统一了党内思想认识,加强了党对抗战工作的领导,使胶东区抗日斗争进入新阶段。9月,八路军山东第三军区(后改为胶东军区)成立,王彬任司令员,王文任政治委员,仲曦东任政治部主任。军区成立后,在短时间内组建了两个基干团,广泛建立了地方武装,开辟了北海、西海、东海地区,向南发展。
1939年夏到1941年春,胶东军民在王文等同志的领导下,经过仰望顶、灵山、良蒙山、葛门口等战斗,粉碎了日军3次千人以上的“扫荡”。
1940年6月,王文到平度县大田一带开辟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的大泽山根据地。他认真听取了4个县委的汇报,实地考察了大泽山周围的地形,深入调查了社会情况。他先后派出200多人的工作团,把这一地区开辟成为胶东半岛西部比较稳固的抗日根据地。
1940年9月,八路军山东纵队对所属各部队进行整编,将胶东五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五旅;11月,将山东第三军区(胶东军区)所属的3个基干团和东海、北海两个指挥部改编为新的山东纵队第五支队,王彬任司令员,王文任政委兼区党委副书记。
1942年底,胶东行政公署成立,王文调任主任。同时成立了统一领导五旅、五支队和各地方武装的胶东军区,区党委书记林浩兼政委,王文兼副政委,许世友任司令员。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日寇对胶东军区进行多次“拉网扫荡”,同时还采取“铁壁合围”、“分进合击”、“对角清剿”等战术,实行“三光政策”,使胶东大地处于日伪军的疯狂洗劫中。面对残酷的斗争现实,王文同区党委、军区的领导同志一起,领导胶东800万军民开展了艰苦的反“扫荡”斗争。他深入各地,广泛地发动群众,实行坚壁清野,拆桥破路,开展麻雀战、地雷战,短时间内取得了歼敌3000余人的重大胜利。“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等战术驰名中外,在胶东抗战史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1943年春,区党委书记林浩赴山东分局党校学习,领导胶东党政军的重担落在王文身上。这时候,他已身患疾病,仍坚持不懈、忘我地为党工作。他在领导胶东军民扩大抗日成果的同时,狠抓了经济建设,开展了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敌军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他还创办了多种抗日报刊和刊物,组织了各种文艺团体,胶东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打开了局面。他领导胶东军民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直到1943年底,终于闯过了最艰难的岁月,保卫了胶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卓越的贡献。
残酷的战争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沉重的革命担子,以及拼命的工作精神,使王文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43年春节刚过,王文突然大量吐血而昏迷过去,医生检查后,要他绝对卧床休息。区党委、行署和军区领导都十分关心他的病情,派了一个警卫班和一个炊事员,负责王文的安全和生活,规定除医生和主要负责同志外,不许任何人见他。王文在昏迷中静静休息了两天,刚一清醒就躺不住了。他念念不忘的是党的工作,见没人找上门,就写条子要警卫员找来干部谈工作。同志们急得没法,就把他的鞋藏起来,不准他下床,但仍无法中止他工作。
王文重病在身,仍与警卫班和炊事员一起吃饭。他反复强调:不准买副食品,不准超伙食费,并要建立流水账,随时送他审阅。医生和同志们都知道他的病是操劳过度、营养欠缺引起的。炊事员偷偷买来鸡,炖鸡汤给他喝。他马上追问:“这是从哪里搞来的?”同志们被逼得没法,只好撒谎说:“司令部送来的慰劳品。”
在同志们的亲切关怀和精心护理下,两个月后,王文的病情稍有好转,就又投身到工作中去。当时,林浩被调回山东分局,王文全盘负责胶东党政军的领导工作。他俨然像一个健康的人一样,不分昼夜地召开会议,了解情况,批阅文件,布置工作和战斗任务。时间不久,他渐渐地支持不住了,高烧、低烧持续不断,但仍不听同志的劝告,咬着牙,忍着病痛,坚持工作。
令人痛心的是,1943年11月16日,胶东军民尊敬的王文同志,终因肠穿孔而逝世,时年31岁。
(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稿王树才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