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八女投江、于化虎、小叶丹、马本斋、马立训 03、小叶丹——歃血为盟 彝汉颂歌
只有共产党和红军讲民族平等,把我们彝人当人看。刘伯承我信得过,这样有信有义的军队一定会回来,万一我死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这面旗帜,将来交给哥哥刘司令员。
——小叶丹
小叶丹(1894~1942年),本名果基约达,彝族,四川省冕宁县(今彝海乡)人。20世纪30年代,他与刘伯承元帅歃血为盟的故事,曾长期传为佳话。
夺冕宁城放出彝族首领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薛岳率领的中央军很快又渡江追来,南返已不可能。此时,国民党飞机不断撒下传单,上面赫然写着:“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几十万大军追、堵,共军插翅也难逃!”“让朱毛做第二个石达开!”
5月初,中央政治局在会理举行了扩大会议,提出北上会合红四方面军的战略任务。随即,中革军委任命刘伯承和聂荣臻担任先遣队的司令员和政委,率一军团为北上开路。经过侦察,他们发现川康军阀主力部署在西昌至富林的大道上,红军只有经过大凉山彝族区,走冕宁、安顺场的羊肠小道才能迅速接近大渡河边。5月20日,中央军委在礼州发出了总司令朱德“关于过彝区、大渡河的命令”。
红军到达彝区时,在方圆几百公里的区域内分别有沽鸡、罗洪、倮倮三大黑彝家支分片统治。四川军阀为控制他们,抓捕了不少彝族首领关在冕宁县城监狱里当人质,哪个家支若不听令便杀这些头头。这种压迫政策,使彝区上下对汉人普遍都有猜忌甚至是仇视情绪。红军占领了冕宁县城后,马上把黑牢中的彝民囚犯放出来,还请一些头目喝了酒。有些彝族头领懂得点汉语,刘伯承便向他们宣传民族平等政策,说明此次只是想借道通过。这些人出于感激,表示愿意带路。一些获释的彝族同胞得到红军发给的食物衣物,回家后又当了民族平等政策的宣传员。
不能开枪红军纪律严明感化小叶丹
1935年5月21日,红军先遣部队进入彝区。许多彝胞看到这支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军队进入自己的控制区,有不少彝民拿着钢枪、土枪、弓箭围拢过来,占据了山口要隘并拦住去路。
刘伯承、聂荣臻等下令,遇到彝民阻拦和抢劫不得开枪,只能说服解释。刚从冕宁监狱中被解放的彝民,走在红军队伍的前面当翻译,说明红军此次只是借路北上,绝不会与彝族人为敌。此时,沽鸡家支的头人小叶丹派了他的四叔和精通汉语的沙玛尔各到喇嘛房(地名)姜家店子探听情况,得知红军确实不同于以往所见的国民党军队。在双方形成对峙时,小叶丹骑马赶到前沿。红军发现这人装束不一般,便经翻译向他喊话,得到的回答是同意会谈。
小叶丹首先同红军群众工作队队长肖华席地而坐,进行了交谈,了解到红军宣扬民族平等,这次只是想借道通过。他看到红军解救被国民党关押的彝民,纪律又很严明,表示同意交朋友。
歃血盟誓红军三天通过彝区
5月22日,在冕宁县城以北20多公里的彝海湖畔,红军先遣队队员和众多彝胞参加仪式,刘伯承和小叶丹歃血盟誓,结拜为兄弟。仪式完成后,刘伯承把随身佩带的左轮手枪和一些步枪送给了小叶丹,小叶丹也将坐骑送给刘伯承作为纪念。
当晚,刘伯承在宿营地大桥设宴款待了小叶丹叔侄一行。针对小叶丹希望得到外援打冤家的想法,刘伯承建议,彝族内部要团结,不要打冤家,要和好;汉族彝族是一家,不要隔阂,要共同对付军阀刘文辉。随后,刘伯承将一面写有“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队旗授予小叶丹,任命他为支队长。
“彝海结盟”后,小叶丹考虑到其他家支仍有可能袭击红军,于是亲自陪送到喇嘛房,红军强行军,在三天时间内全部通过彝区。
一诺千金誓死护卫红军旗帜
红军走后,小叶丹打起了红军彝民支队的旗帜,在因伤留下的红军某部政治委员的帮助下,坚持了5年的斗争。
1941年,彝族败类邓秀廷在反动军阀的支持下,挑拨离间,分化了联盟,镇压了彝民革命,抓住了红军政委。
国民党要追究小叶丹与红军结盟的罪责,他被迫交出1.2万两白银和120头母羊。但他宁肯倾家荡产,也不愿交出“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
1942年6月18日,小叶丹遭到被国民党军队收买的部族武装伏击身亡。
1950年春,冕宁解放后,小叶丹的妻子从山洞里取出珍藏的“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的红旗,把它交到了刘伯承手中。
目前,这面旗帜作为重要文物,珍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