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赴法、留苏:16岁走出国门 五、回国担任军事学校教官

1926年5月的一天,当莫斯科火车站迎来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中国军人时,邓希贤的命运又开始了新的转机。

这个中国军人便是冯玉祥,苏联把他当作高级国宾来欢迎。冯玉祥将军在莫斯科住在“欧洲宾馆”。邓希贤和中山大学其他共产主义者学生们经常去拜访他,跟他探讨国事。而这位胖而和蔼的军人,也作为中山大学的“名誉学生”经常出入于校园。

冯玉祥每天都受到邀请,和重要的人物们会谈,例如加里宁、托洛茨基,以及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奇怪的是他从未能与斯大林这个政治军事强人见上一面,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得到了大约能够装备40万人的军事装备。

因为斯大林想争取信奉基督教的冯玉祥成为他在中国的盟友,而这位“基督将军”也正需要斯大林慷慨的军事援助。冯将军回国的时候,他身边的人增加了许多: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和建议,有3位很有影响的领导人陪同冯将军并辅助他的行动;此外还有98名苏联顾问以及——莫斯科的“小钢炮”。

邓小平的回国旅途开始于1926年底,先乘火车,经西伯利亚铁路的乌兰库德,再换汽车到乌兰巴托和黄河上游的银川及兰州,最后到了西安。他开始坐火车,后坐卡车,然后骑骆驼和马,走了很长的路途。最不舒服的路程一定是戈壁沙漠,他乘坐的是一辆弹药卡车。1月的戈壁沙漠气温可降到摄氏零下30度,在乌兰巴托与黄河之间有五百多英里。邓小平于1927年2月抵达西安。在受到冯玉祥将军接见后,被告分配到刚成立的中心军事学校,担任政治处处长兼政治教官,并任该校中共党组织书记。他亲自去教室里为学生们讲解不平等的条约必须废除,革命士兵与军阀军队里粗暴的雇佣兵的本质区别等。

1927年6月,冯玉祥同蒋介石在徐州达成反共协议,开始“驱逐共产党员出国民党”,随后,冯玉祥在部队和辖区开始“清党”反共。邓小平于6月底离开西安到武汉。

邓希贤在莫斯科的朋友中,有一位青年总是穿着皮夹克,戴着鸭舌帽,个儿不高,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他的年龄比邓希贤小,但学龄却比他长。他们几个经常一块儿去教堂广场或是莫斯科河畔散步聊天。他非常奇怪,为什么邓希贤总爱围一条蓝白道的大围巾。

他就是蒋介石的大儿子——蒋经国。

蒋经国和邓希贤一样,也是一个矮壮而热情的青年,排队时老是站在一起,肩挨着肩。这真是生活和历史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有谁能料想到,当年的这两个同窗共学的朋友和同志,几十年后竟会成为海峡两岸的领袖人物和政治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