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谢子长叫我当红军,刘志丹指挥我打胜仗(1934-1935) 英明、卓越的刘志丹
陕北红军继1934年9月成立了红一团、红三团之后,于1934年11月初又组建了红二团,1935年1月30日,陕北特委在安定县白庙岔举行典礼,宣布将各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八十四师。陕北终于有了一个师的主力红军。
面对严峻而残酷的斗争形势,刘志丹根据1935年2月5日周家硷陕甘边和陕北特委联席会议的精神,提出了我军的作战方针和战略步骤。
第一、建立健全党、政、军、民领导机关,统一作战部署;积极动员全苏区的一切力量,为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作出新贡献。志丹在赤源县(即安定县西区,“赤源县”为苏维埃政府所确定,后取消)的冯家梢墕村宣布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的组织和办公机关人选,并强调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的重要性。
第二、八十四师的指挥机关也宣布成立,组建了司令部、政治部、经济处。成立前敌总指挥部,刘志丹为总指挥,高岗为政委,白鉴为政治部主任,范子文为秘书长,统一指挥红二十六军(该军于5月1日与红二十七军会师)、红二十七军和苏区内外各游击队。决定八十四师司令部为前敌总参谋部,直辖一、二、三团。同时命令红二十六军步兵三团和抗日义勇军到白庙岔会师,组成主力兵团,隐蔽集结在秀延县(即安定县北区,为苏维埃政府所确定,后取消)境内的玉家湾、贺家湾、路家寺、黄家川、魏家岔一带,养精蓄锐,以逸待劳,准备歼灭突出之敌。
第三、成立陕甘边军分会和成立陕北军分会,统一指挥游击队,以便打到敌人后方去牵制敌人。
陕甘边军分会主席刘景范将统一指挥南梁、照金两地区游击队和红二十六军第一、二团,并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消灭、牵制敌人,以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壮大自己力量。同时要求各根据地做好坚壁清野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
红二十六军骑兵团由杨森率领,穿插到宜川、韩城、合阳一带开展游击战,破坏敌人仓库和兵站,奔袭中、小城镇,歼灭小股敌人,并发动群众建立秘密的革命据点。
陕北军分会由马义(白炳新)负责,以绥德和清涧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统一指挥清、绥、佳、吴游击队,编成第一至第七纵队,相机插入到敌人布防的空隙和敌后广大地区去。
第四、总结南沟岔及高杰村附近阎王砭等歼灭战的经验,分析敌人部署在北线部队的优劣势。决定选择打击对象为敌八十四师高桂滋部。
高桂滋部武器精良,轻机枪、步枪都是捷克式的,但必须配备充足的弹药和笨重的装备,这导致其行动迟缓。其战术、技术训练虽较正规,但对工事、城墙等防御设施的依赖性强,不便于在群山纵横、道路崎岖的山区充分发挥火力优势。该部是敌第二次“围剿”中的主力,骄横残暴,早就不得民心。若孤军深入,将很快陷于我苏区军民包围之中。他们与当地群众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因此,他们要与安插在苏区的坐探、间谍联系有一定的困难。加之他们与地头蛇井岳秀八十六师有矛盾,恐难得到及时的增援。
而我军则没有包袱,行动神速,在敌人火力未展开前,可出其不意进行白刃战、速决战。还可以采取声东击西、围点打援的战法,先打敌无援的突出部,或者诱敌到预先设伏的地段消灭之。这股敌人又失于谨慎,容易暴露弱点,使我军有隙可乘。特别是我军处于只有决一死战,才能求生存的地位。“骄兵必败”,“哀兵易胜”,必须狠狠打击对我苏区威胁最大的这股敌军,以削弱敌人第二次“围剿”的有生力量。
第五、战场选择在敌东西、南北联系的必经要道,即瓦窑堡与相距45公里的清涧县之间。秀延河贯穿东西,顺川便是通行的大道。川道上多村庄,地势起伏不平。南北多山,多小溪,多山峁,多沟岔、多梢林。地形利于我军隐蔽设伏,进可攻,退可走。特别重要的是当地群众基础很好。除瓦窑堡、清涧县为敌孤立的据点之外,广大乡村都是苏区,保密条件好。
第六、为保证胜利,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了军事纪律,政治纪律,战勤动员条例,处决土豪劣绅的法令等一系列规定和章程。
第七、刘志丹起草的《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粉碎敌人第二次‘围剿’动员令》,于2月18日发出。主要内容是,首先分析了敌我形势:敌大我小,敌强我弱,敌骄我‘哀’。但敌人的弱点是无法克服的,我军的胜利是一定会取得的。要动员苏区全体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协助红军、游击队积极对敌斗争。最后,要求全体军民,做好长期、艰苦的战斗准备工作。只要我们英勇奋斗,坚韧顽强,前仆后继,不怕死,学习红一团在南沟岔、高杰村战斗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我们就能取得胜利,光明一定会到来!
刘志丹亲率前总机关进入预期战场附近,进行各种战前工作。全体指战员斗志高昂,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