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李开复:从台北到北京 “中国专家”遭遇中美文化冲突
但是,Follow My Heart的李开复,需要在美国人的心和中国人的心之间斡旋调和,使其合奏出他希望听到的旋律。这很难,比做好一碗完全复制妈妈味道的牛肉面难得多。
Google有专门的大厨为员工做饭。李开复创建Google中国的时候,也将这一套带到了中国。他本人好美食,每次和朋友去高档餐厅吃饭,谈起美食眉飞色舞,但他觉得全世界最好吃的是母亲做的川味牛肉面,他曾带马英九回家吃母亲亲手做的牛肉面。他把食谱交给Google中国的大厨,大厨做了进化版的妈妈牛肉面,李开复加了二十多种调料,通过十多次品尝,优化到现在的最终版。
如同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中餐招牌菜Kung Pao Chicken(“宫保鸡丁”),经过改良,适应美国人的口味;他所领导的Google中国,也面临着这种处境。
在Google之前,已有多家互联网国际巨头折戟中国,或者陷入泥泞。他们面临的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固定、清晰的边界,它的边界有着弹性,可扩大或缩小,而且它还有一些规则,你看不见,你只有触碰到它,你才知道它的存在。这需要有“中国式生存智慧”的人。
李开复恰好看起来是这样一个很好的人选。
王肇辉对李开复这么评价:“李开复既能在四合院和人喝茶吃花生米,也能在五星级酒店和外交官喝鸡尾酒。他能自由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间。无论是微软还是Google,请他做全球副总裁都是看重他在两个文化圈里自由游走的能力。”
微软起诉李开复的理由之一是,李开复是搜索方面的专家。但是,郭去疾认为,Google雇用李开复,因为他是中国方面的专家,他能在中国积累这么高的人气,是他的个人努力。在李开复一场接一场的大学演讲里,他也成为微软、Google最好的公关。尤其在微软进入中国的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李开复很好地提升了微软的形象。最开始,Google在中国招聘,就是打着“做李开复的关门弟子”的旗号。
李开复回国创办Google中国并不容易。与总部沟通是最大的困难之一。说直接一点,就是放权不放权的问题。总部给Google中国多少权力,能否接受中国的特殊国情等问题。而另一个困难则是很难招到既符合Google价值观,又了解中国网民需求的学生,学历和创造力不能匹配。他这些年到中国几百所大学作了演讲,堂兄李开钊一次开玩笑地问他:“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国大学生能不能接受你的想法、做法?”李开复没有回答。
李开复说,Google是一个放权的公司。“虽然埃里克和我认识有十年了,私人关系不错,但不可能根据长期的私人关系来给我放权,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中国作出一定成果,无论是市场份额、中文搜索技术,还是最新的创新,都让我们在总部有相当的信誉和话语权。”李开复说。
他提醒,埃里克对中国市场有过承诺:“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对在中国的成功也有五千年的耐心。”李开复认为,过去跨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不放权。正基于此,他来中国是得到充分放权的。
李开复特别举出音乐搜索的例子。做免费产品大家可以理解,但像Google中国这样先花钱帮用户买单的例子鲜见。“有些公司就可能会等法律在打击盗版上执行得更好再来做这个产品,或者不做。Google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要赢得中国市场,必须谦虚地去理解用户,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习惯地认为通过网络搜索获取音乐应该是免费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可改变,他们这样认为不是他们的过错。”
他也强调,Google中国不是一个独立公司。任何违背总部价值观的产品都会损失Google中国在总部的信誉。总部也不希望中国这边把公司的技术平台搞乱。任何时候能用总部技术,就用总部技术。“我们不会说Google中国有300个工程师就不用总部8000个工程师的成果。”李开复说,“必须做到用户的需求和总部的价值观评估机制结合,才有可能胜利,这是双赢。”
他向我展示Google中国创新产品的时候,特别强调:“我们最有特色的是,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合法的搜索。”
但是,从Google中国落地北京开始,事情就不顺利。2006年4月,Google发布中文域名Google.cn——这在总部并不是所有人赞同,并因借用赶集网的ICP牌照而在中国陷入麻烦。崔谨记得那时候“大家都几乎很绝望了,为什么在中国做事情这么难呢?”
2009年6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称:Google中国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炸了锅。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讲,这都是难以忍受的大灾难。李开复到医院做个小手术。在进手术室前,他给公关部的人说:“手术两个小时就完成。两个小时之后你们就给我打电话,我就出院了。”可知当时他压力有多大。
李开复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是要完整、公正、客观地提供搜索业务,前提是要合法。法律定义了不良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坚持在其他信息方面保持完整性。中国政府欢迎外商合法的投资,我们应该更重视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记者则通过另外途径得知,有关方面封杀Google中国的同时,跟李开复聊天时还说,从个人认识角度,也不愿意这样。
他对Google中国有很大自主权,但公司价值观是不能改变的。在强硬的Google总部与复杂的中国之间,李开复像一个烹饪大师,却终是众口难调。对于他和Google中国,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认为,李开复是个综合素质比较均衡的人,“他没有明显的短板,搞技术出身,又有在苹果、微软多年的管理经验,同时还是Google中国最大的公关经理。”
财经作家陆新之则认为:“李开复在Google的四年,我觉得是声势大于实际。这四年,李开复个人知名度增加了,但比起四年前看不到Google中国更大的进步。和同行相比,Google中国的增长幅度也慢多了,Google全球是超一流发展,阿里巴巴、百度是一流发展,Google中国只能算二流发展了。”但也有资深人士指出,某种程度上,Google中国在中国的发展,相比于对手,并没有得到同等公平的机会。
五季咨询合伙人洪波认为李开复带的Google的发展比很多忠实用户预想得要慢,另外,他也没推出具有创新性的重要产品和本土团队。但是,“这几年,他很稳定地存在并发展着,这也是很多人意料不到的。当时我也跟很多人了解过,他们认为像Google这样的公司在中国没办法生存,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无论社会环境还是商业环境”。
李开复这个能够在不同文化圈子“自由游走”的职业经理人,如同在三峡高空走钢丝一样,小心翼翼地平衡着总部与中国监管部门利益的关联。或者说,他是那个用胶水涂抹裂痕的人。
最终,在李开复辞去Google中国区总裁职位之后,我们看到了裂痕剧烈扩大的结果。2010年1月13日,Google美国总部在官方博客中发表声明:“这些(来自中国的)攻击和攻击所揭示的监视行为,以及在过去一年试图进一步限制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为使得Google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应该重新评估中国业务运营的可行性。”这将导致Google可能关闭Google.cn,并撤出中国。事实上,到现在为止,Google.cn是一张简单的页面,无法进行搜索,点击它会跳转到Google在香港的服务器Googl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