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之骄子 8、升入名校前途无量

如前所述,安妮所受的教育一直是全面的。正是由于她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她在申请宾夕法尼亚大学时在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古老的费城内的一所常春藤大学。它不仅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是著名的学府。它始建于1740年,由举世无双的科学家富兰克林大师投资建成。如今的大学部分为四个学院,即科学艺术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大学部有1万名左右的在校生。研究生院有9000名左右的硕士、博士生。教职人员约达4500名左右。开设了90多种理论科学和实用科学的课程。

这里曾经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和林嶶因的母校。梁思成于1924年6月开始,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建筑系,于1927年6月以硕士学位毕业于该校。

宾大的校园本身就是建筑师梦想的殿堂。所有的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都是由古香古色的塔楼组成。校园临着优美、安静、流畅的SCHUYLKILL江。天空和湖水一样的碧蓝柔和,鸽灰色的云若有若无地浮在天边。无边无际的草坪和环绕在四周的树林,给春夏季的宾大染上了迷人的绿色;而秋分时节,宾大又走进了一个深红色枫叶环抱的童话世界;冬天的宾大是透明的,抬头仰视,那无叶的繁枝像是绣在蓝天上的流线,穿插在一起,绘出一幅幅奇妙的图案。校园周边教堂的钟声悠悠,低沉而又有力地在空中回荡,它伴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的匆匆脚步,穿越过世纪的隧道。今日的宾大,仍旧像一首祥和的古典与现代的协奏曲,仍旧是一个屹立在世界科学、艺术、文化之林的经久不衰的、令人向往的学术乐园。

2003年9月,女儿安妮成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21世纪的佼佼者之一。她以独特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善良、涵养、知识、刚柔并济的姿态,开始了在大学园地里的崭新的生活历程。

女儿入学后不到两个星期,就很快地发现大学的授课方法与高中时代的相去甚远。于是,她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通过学校“学习方法咨询”的教授的帮助,合理、有效、及时地调整了她个人的学习方法。

大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自学过程,每个学生必须力求先做自己的主人,以自我意识为主地进行学术探讨才能受益。所幸,安妮一直是一个自律自强的学生,她懂得如何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克制自己。她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觉醒,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道路要由自己去走、去闯、去开拓。

在这种积极乐观的“以我为主”的求学心态下,安妮在原有的速读法、卡片法、兴趣法等多种多年形成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又及时地引进了群学法、讨论法和电脑法。

群学法和讨论法相互依赖、相互促成。它不仅是大学学生课外复习、互通有无的好办法,同时也是大学课内的研讨、辩论的渠道,是受到师生共同欣赏的一种求学方法。许多学生在选修科目时,也会通过各种渠道,事先了解一下教该科的教授的教学方法。凡是那种既学问高深又不自以为是,既可控制课堂又可活跃气氛的教授,是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愿望,美国名列前茅的大学的课堂风采大多是引人入胜的。讨论往往会因为立场、观点、眼界的不同而引起争论。争论并非是件坏事,它起着激荡脑力、活跃思维、激发灵感、锻炼口才、开阔视野、运用情商、加深记忆等多方面的积极促进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不同形式的讨论,对很多学术问题,收到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集思广益、水到渠成的圆满结果。

当时代的脚步跨入21世纪之后,电脑不仅成为家喻户晓的、人人皆知的生活用品之一,同时也更成为当今大学生学习用具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安妮的大学里,高档的笔记本电脑,几乎人手一台。学生上课时,书包里除了教科书以外,就是一个笔记本。平时,他们边听课边用计算机做笔记。至于课后的功课、交流、写作、制图、查找相关信息,一切都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学生做完作业可以直接由网上传送给教授,教授也是在网上阅卷、评分、答疑。有心的教授和学生会把重要的资料做成拷贝,以防万一丢失。纸张、笔墨都早已被现代的大学生束之高阁了,电脑成了他们的宠儿。

女儿安妮全心地热爱着她的大学生活。她的聪明、智慧、灵感在这里得到了完完全全的发挥、培养和提高。她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变通、吸收。对现有的知识,她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精拔萃、删繁就简,抓住实质的东西,理解到位,并使之逐渐成为自己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从而生出更加新颖、更加超脱的新观念。她经常受到很多教授的欣赏和赞扬。“我知道,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总是能交上来具有一定深度的学术报告的、那个漂亮的长发女孩儿,一定是个中国女孩儿,因为她出奇聪明。”这就是教安妮统计学的美国教授对她的评价。

女儿安妮在大学的主攻方向是心理学。因此,除了心理学的必修课以外,还有许多选修课,供她选择。很多中国家长,在这方面管得很严,修什么课,不修什么课,往往是由家长来替孩子决定。对此,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选修课是学校给予孩子们的自主权,应该毫无保留地由他们自我决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贯穿人一生一世的事。特别是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呼唤通才的知识经济时代,世上任何一种知识都有着它不可忽视的相通性、兼容性、并存性和辐射性,年轻的一代无论是学什么,这些知识最终都会自然地汇入到他们一生的学识和经历中去,成其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在安妮的选修课方面,她一直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她告诉我她决定修一门摄影课,我欣然同意了,并为她买了特种照相机和摄影、洗相的各种器材。这门课是一门艺术性很高的课程。课程基本上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实践部分里又分为教授命题摄影和自我取材的摄影。学生的考核也分两部分,一是书面的理论考核,二是实际的摄影作品。学生从选景、调距、拍照、暗房冲洗全部由个人完成。影像全部是黑白片。力求黑白两色的清晰、反差、互衬,是技术方面的训练;取景的真实、别致、内涵,是思维方面的训练;成相的细腻、角度、感观,是观察方面的训练。由此可见,一个不以摄影为专业的学生,从中仍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诸如观察、审美、创造、联想、发挥等等,都是他们一生中学习任何事情的必不可少的训练。更何况,他们还同时享受到了摄影本身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安妮几幅成功的摄影作品,我们都用大型镜框装好,挂在自家的墙壁上,经常欣赏。最重要的是,她从此迷上了摄影,给她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中又添了一枝花。

进入了大学二年级后,安妮说她要选修一门中文课。宾大的中文课是作为极正规的第二语言的选修课。课程分为初、中、高级,其内容包括听、说、读、写和汉语拼音,同时教授一些有关的中国历史、文化、民族特征等。

安妮由于自幼有着良好的汉语拼音和汉字的基础,并且在听说方面一直坚持不断。她选修了中级班作为开始。原本她只是想选一个学期就可以了。没想到,不学则已,一学起来,兴趣一发不可收拾。

安妮的中文教授是一个来自台湾的、讲着一口纯正国语的青年教师。她在美主攻教育学和语言学,取得博士学位,任教于宾大。她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和蔼可亲。任何一个出现在中国日历上的大大小小的节日,她都会设法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她的每一个学生,借以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点滴了解。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她会自掏腰包,为班上学生每人买一份中国餐(这样的事情,美国教授很少做),全班的学生和教授一起边吃边用中文聊天,气氛十分动人温馨。

在美国,中文和英文的学习方法大同小异,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大量的课外读物。每读完一本课外书,就要交一份读书报告。由于这种高密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很快便可以读懂中文书和用中文作文了。安妮的作文曾多次被当成范文,而由老师在全班宣读,与大家共赏。

安妮在大二结束时,按照教授命题的作文“给我父母的一封信”中,这样写着: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怎么样啊?身体还好吧?我过得挺好的,功课还不算太重。这学期我选了五门课,都是我很感兴趣的课。所以,虽然我忙是忙,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在班里学的东西。我学的五门课里包括两门心理学、还有统计学、历史和中文。我最喜欢的是一门心理学的课。我们在班上会研究忧郁症、恐惧症什么的,都非常有意思。除了这门心理学课以外,我也很喜欢我的中文课,我越学越有兴趣。我现在认识的汉字比以前多得多。我希望能够利用今年的暑假去北京探亲,顺便再学些中文。

我在学校的房间也还好。虽然我的房间比较小,但它却非常舒适。我跟我最好的朋友住在一起,两个人睡在双层床上。我们的屋子有两扇窗,窗户边上有两张书桌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很亮的台灯。我和我的朋友常常坐在这里念书、做功课。功课做累了,我们就去看看冰箱里有什么好吃的,或是打开电视看看有什么好节目。冰箱的右边有一个衣柜,里面装了我们的许多衣服。在衣柜的边上有一个书架,上面放了很多教科书也放了几本闲书。我们屋里没有地毯,但是我们喜欢在光地板上跳舞,也喜欢坐在地上吃饭。坐在地下时,可以看到所有我们挂在墙上的东西。我和我的室友都挂了很多朋友的照片和我们外出旅游时买的纪念海报。所以我们的屋子虽然小,也有时有点儿挤,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房间就是我们的家,里面装了很多感情和美好的回忆。

几个星期前,中文老师给了我们一篇文章,叫我们读完了写我们自己的心得。老师给我们的题目中有一个叫“一个华裔美国人的成长”。我用这个题目写了一篇文章叫“把中国搬到美国”。我在文章里写了我小时候怎么学的钢琴。我还记得我小时候放学后总是想和朋友出去打球、玩游戏、或是骑车,但我每天放学后,得先练几个小时的钢琴。我的美国朋友都很奇怪,都趴在窗户边儿上看着我弹,过一会就问问我能不能出去玩了?虽然我特别想站起来离开那个钢琴凳子,但是我还是听你们的话,乖乖地弹我的小曲子。你们总是告诉我,游戏没什么好玩的,学习、弹钢琴才好玩呢!你们总是提醒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学习好不但能聪明,而且长大了更会做人、做事。虽然我那时还小,但是我明白你们打工有多苦。我明白你们打工是为了攒更多的钱给我。所以,我小时候虽然没有那么多时间玩,但我学的东西能够让我长大了更有时间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为我做的事情:你们从唯一认识的家搬到一个新地方,就是为了我。爸爸、妈妈,我会永远感谢你们。我很想你们,希望你们能给我回信。

敬祝

健康!

女儿安妮敬上

这封信写得情感真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当我收到这封信时,正好我们夫妇都在北京。看着她的信,想着远在大洋彼岸的她,我自然又是泪如泉涌,原本平静的心湖里,又掀起了阵阵涟漪。

如果说知识是安妮不断走向完美的力量,那么朋友便是她美好人生的快乐源泉。

安妮自幼就是朋友成群。她从小就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勿取于人”的谦让的道理。再加上她的活泼、温和、诚心、智慧、善良和幽默,让她身边总是不乏喜欢她的同龄的朋友们。

我和先生在为女儿是否能进入好学校是用过心思的。但一旦她进入了好学校之后,选择朋友的自主权,就全留给她自己了。当然,有人会说好学校里也会出现坏学生,一点不错!但在这一点上,我们充分相信自己女儿的判断力,从来没有干涉过她。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安妮在朋友中不断更新自我,使她的个性特征越来越趋于成熟。她变得更加懂得尊重别人、乐于助人、热情开朗、温文尔雅。

等她到了高中时期,她的朋友圈基本上固定在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两性共同参与的范围内。物以类聚,安妮所有的朋友都是些品学兼优、一心向上的优秀青年。他们有些是学校的运动健将,有些是吉他演奏的名手,还有些是绘画的高手,更有些是写作的能手。他们的智力才能以及素质涵养都与安妮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但各有所长,可以起到相互吸引、取长补短的良好作用。

如今,读大学的安妮,身边仍旧有着许多疼她爱她、关心她、帮助她的挚友。朋友中最要好的是一个叫安吉的韩国女孩儿。她是安妮的室友,与安妮情同手足。安吉也是一个“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极聪颖的女孩儿。在校时,她们一起读书求学,探讨知识的奥秘。休闲时,她们会穿上高档、引人注目、显出她们青春活力的时装,出入在歌剧院和音乐厅之间。有时她们又会身着一条旧得发白的牛仔裤和随便的一件舒适的短衫,在公园的树阴下野餐、聊天、躺在草坪上晒太阳。兴致来时,她们会呼朋唤友,去参加一个化装舞会,或是去影院欣赏一部好莱坞的新片。闲静时,她们会在江边促膝长谈,或是闲散漫步。寒风凛冽的冬日里,她们会为去参加一个慕名已久的名人讲座,而起个大早。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她们又会因为无事可做,而一觉睡到太阳当头照。想打牙祭时,她们会到法国餐厅里堂而皇之地享受上一顿大餐。想简朴食素时,又会自己下厨炒上几样小菜。她们既要奋斗又会享受,她们既有知识又懂生活,她们的未来是个光彩夺目的蓝图。

对安妮的任何一个朋友,我都视为己出,爱护有加。她小学的朋友最喜欢到我家来开“睡衣聚会”。一大群女孩儿都穿着睡衣、抱着睡袋来参加聚会。我可以做的事是为他们租来她们喜欢的电影片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零食。她们会在客厅里尽情地吃着玩着,任凭时间的流逝,直到深夜她们都玩累了,横七竖八地睡在客厅的地毯上。

到了高中时期,上述的玩法被慢慢地淘汰。取而代之是一帮男男女女的、比我还高的孩子们聚在一起神聊。轮到我家时,我会自己做一些蛋炒米饭和春卷给他们当晚餐。一来二去,他们居然迷上了我家的中国餐。他们常常来,我也常常做,借此来喂饱这些美国孩子的“中国胃”。

现在住在大学里的安妮,也常常利用周末将她的好朋友们带回家来。特别是每逢美国的国庆节、感恩节等重大节日到来时,对不回故乡的同学来说,我们这个费城的家就是他们每个人最好的归宿,他们都亲切地叫我“宾大妈妈”。

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安妮能够赢得一个平衡的心理发展。她在得到社会认同和人们爱戴的同时,也更知道如何去回报社会和他人。因此,她在大学里除了奋力求知以外,也做了一些很有意义的其他的事情。

在美国的大学生,无论来自于社会的哪一个阶层,或高或低,或贫或富,或传统或新潮,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人人都在半工半读。大部分学生都在学习之余,在校内或校外打着一份全职或半职的工,即便是美国的首富或总统的孩子也不例外。这是一片鼓励年轻人自立自强的土壤,也是受到美国人民尊崇和赞誉的一种良好风尚。

女儿安妮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学习课程安排,“挤”出时间来打工或做义工。由于她的专业是心理学,所以她一直希望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因为她成绩突出,理解力、判断力以及接受新工作的能力都极强,所以不久就如愿以偿地在心理学系找到了研究助理的工作。每周工作20个小时。

除了这份工作以外,她又主动地参加了宾大心理咨询站的工作,这是一份义务工作。该站是由心理学系的师生自发地组成的机构,每日早8点到深夜2点,都有人轮流在此值班。许多远离故乡和父母的大学生遇到任何心里麻烦,诸如学习压力过大、成绩不佳、交不到知心朋友、失恋等等,都可以随时通过电话、Email等各种形式与该站的专业人员联系咨询。

安妮在该站先后服务了一年之久,每个月都要有两个晚上从9点开始值班到夜里2点才能结束,但是她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本着高度的职业道德,尽其所能帮助过无数青年学生从灰暗中走出来。

女儿安妮有颗金子般的心。自从她能够自己挣钱之后,她便不断地寻找机会帮助生活贫困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很快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国际儿童救济组织”。该组织是通过世界各地人的自愿奉献,帮助世界贫穷国家的儿童,解决他们的温饱和求学。

安妮正是通过这个组织,找到了身居南美洲、讲西班牙语的小女孩儿诺娜。诺娜出生在一个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里,全家人只靠着父亲的微薄工资过活。由于生活的贫困,九岁的诺娜仍没有上学。为了让诺娜能受到教育,安妮通过“国际儿童救济组织”,每月从自己挣的打工钱里,捐出18美元,以助小诺娜上学读书识字。

有付出,必有回报;有耕耘,必有收获。如今的诺娜在安妮的帮助下,已经是个十分优秀的小学生了。她会按时将自己的成绩单和照片寄给安妮。诺娜喜欢绘画,每次写信时,必要附上一张自己的图画。信是用工整、流利的西班牙语写成的,后面附有专职人员的英文翻译。在最近的一封信中,诺娜是这样写的“安妮,我希望你一切都好!我很喜欢我的学校生活,我有很多的朋友。除了读书识字以外,我最喜欢做的事是绘画和体操。我以我的全部的爱来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并祝你和你的父母好!”寥寥数语,却刻画出一颗童心的真诚。

对于安妮来说,她付出的是一点点金钱,但换回的是人间的温暖,是世上一个贫穷女孩儿能够读书识字的快乐。在这金钱的背后,更多的是爱、同情和无限的期望。而这一切,有朝一日就会结出累累的硕果,让安妮和诺娜一起尝到丰收的喜悦。这种爱的接力棒,将从安妮和诺娜的手中一代代地传下去。

女儿安妮大学毕业后的计划是攻读博士,学到更丰富和更全面的知识,来服务于人类。

望着二十多岁的女儿,我往往有着一种恍若隔世的感慨。曾几何时,我那个娃娃般的小女儿,出落成眼前这个如花似玉、纤细柔美、文雅出众的妙龄少女的呢?不仅如此,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她思维敏捷,机警过人,观察细微。她乐于挑战,遇事能够抽丝剥茧、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她喜欢想象,凡事都可以让她海阔天空、洋洋洒洒、旁征博引。她信心百倍、不断进取。她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善待朋友。而在这一切的一切当中,最重要的是:她永远是个快快乐乐的、热情奔放的阳光女孩儿,她能让自己的个性高高飞扬,活出一个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