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财富之路 赤脚走出来的黄金路

刘永好可能是中国最有名的富人之一,一个拥有众多头衔的风云人物: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希望集团总裁,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首席主席,中国乳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尤其在2001年《福布斯》排行榜上刘永好兄弟名列内地富豪第一名之后,围绕他的新闻好像永远戴着中国首富的帽子,他白手起家的传奇已经逊色于首富的光环。

1.从千元创业到《福布斯》排行榜首富

早在1982年,年值31岁的刘永好与自己的三位兄长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一道,毅然辞去他们在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和国有企业的公职,到四川成都新津县农村开始创业。他们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产,筹集1000元人民币,作为创业初期的投入。从种植业和养殖业起步,历经磨难,坚持不懈,经过6年时间,积累了商业人生的第一桶金——1000万元。

从1000元变成1000万元,二哥刘永行有个笔记本,专门记载了他们创业伊始每笔生意的收益,都是几毛钱或几块钱。

从1987年开始,刘永好兄弟把这1000万元全部投入到饲料的研发和生产中。经过短短8年时间的发展,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使企业滚雪球式地发展,创出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集团——希望集团。1995年10月7日,希望集团荣获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1名和全国民营科技企业技工贸总收入第一名。

在艰苦创业的20多年中,刘永好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开放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CCTV经济人物、光彩人物、甚至是三农人物等。对此,刘永好曾说,头衔多了,要求就比较高,压力就比较大。不过,在这些所有的头衔当中,他非常在意的是十大扶贫状元,因为这个头衔意味着企业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

1996年6月7日,希望集团被美国《福布斯》财经杂志排在大陆私营企业榜首;2001年10月26日,在《福布斯》个人财富排行榜上,刘永好以净资产83亿人民币,位居中国大陆富豪榜首,在随后的几年中,均位居前十位。除此而外,在1999~200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刘永好始终榜上有名。此类“常胜将军”只有3人,其他两位为中信泰富集团主席荣智健(家族)和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楼忠福。刘永好在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蝉联胡润金融排行榜榜首。

2001年底,在《实话实说》节目访谈中,当主持人崔永元问到刘永好当上首富的感觉时,刘永好率真地说:“我很高兴当上首富,我的每一桶金都是很阳光的。”

新希望集团从一家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暗合了中国改革开放从农村逐步走向城市的蹒跚步伐,刘永好作为搞了20多年农牧产业化的农村改革标杆性人物,其发家的方式实际上践行了中国人传统的“实业兴国”之路。

刘永好是西部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在20岁之前这段人生的黄金时期,他几乎是赤脚走过,他的双脚的脚印深深地印在农村的田坎上,随着岁月的流逝,留在农村田坎上的脚印早已消失殆尽,但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中国西部走过来的创业之路却是永存的,这个脚印还在向前方迈进,刘永好的企业将会越做越大。

2.多元化经营策略:要做就做到极致

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李嘉诚经商数十年,仍能平稳发展的其中一个“法宝”就是业务多元化。

在走多元化道路上,刘永好有他自己的偶像。刘永好说,长期以来,他心目中就有一个榜样,那就是李嘉诚。曾经有人假设,如果李嘉诚一直只做塑料花的话,他会成为世界塑料花大王,但恐怕不会成为商界的“超人”。李嘉诚并没有满足一时的成功,他选择了多元化发展的路线。后来,他进入房地产、港口、货运、超级市场、基建、电讯、酒店、保险、水泥、电力、网络等等行业,并统领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

叱咤香江,纵横海外,李嘉诚这个名字,今天已是“成功”和“奇迹”的代名词。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纵观李嘉诚传奇的商业生涯,他之所以能永立不败之地,最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能时刻把握住机会,善于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并不断调整方向进行创新发展。

刘永好欣赏李嘉诚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精神。欣赏他企业做大以后依然能立于不败之地,能继续做长做久。刘永好为自己的“永好系”王国做过这样的设想,他说,他要造一架“飞机”:新希望的总部是这架飞机的头,确定方向和实施决策;饲料业是这架飞机的身子,处于主要产业的位置;金融业是飞机的左翼,房地产是飞机的右翼;而正在初步踏入的高科技等领域是飞机的尾翼。旅游业则可以看做是这架“永好号”巨型飞机的豪华装饰。

刘永好不去追赶潮流,相反,他的判断总是与潮流存在一个时间差,比如当多元化的说法甚嚣尘上时,他则专注于把饲料行业做大,而当人们开始倾向于专业化发展时,他又开始向房地产、金融甚至高科技领域渗透。当房地产是暴利行业时,他拒绝加入,而当房地产开始转入买方市场的“微利时代”,当别人感到房地产这碗饭越来越难吃的时候,他却意识到机会的存在,他认为房地产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他果断地跻身于房地产行业,而且一出手就是成都最大的房地产项目。

刘永好曾在一次谈话中对他的动作进行揭秘:“实际上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做专业,我们在主导行业取得一定成就,新希望集团46家工厂分布在南方各省,每隔100公里左右就有一个工厂。但是饲料业不可能像以前一样快速发展,如果我还在不断地建新厂,就会造成自己跟自己竞争,就会限制企业发展。”

尽管饲料业似乎是个万岁产业,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饲料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刘永好越来越感觉到适度多元化的紧迫性。“1998年我们几乎有两三个亿沉淀在银行里,再加上两亿的股本金,就是将近5亿元,我们在主导行业短期内不可能投资大量资金再建50家工厂,就必须为这5亿元找一个出路,我们就要开始探讨一条专业化和有限多元化结合的新路。”

在意识到传统产业的局限性后,刘永好就开始构筑他的第二、第三平台。他谨小慎微地进行选择。经过两年时间的慎重论证,他认为自己基本上具备进入房地产的条件,并联合岷江新希望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成都投资10亿元,开发了成都市最大的房地产项目“锦官新城”,取得了3天收款1亿元的好成绩。

与此同时,他多次对民生银行注资,成为民生银行的最大股东之一。金融、房地产构成了他的第二个产业平台。此外,刘永好也在构筑第三个产业平台,他在北京成立了永好科技公司,一方面与成都电子科大组建一个公司,准备拓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业务,同时向网络工程、财务软件方向发展。

如果要问刘永好怎么会有如此好的精力经营如此大的产业?刘永好会回答说,首要的问题是要把投资和经营分开。新希望的饲料业是一步步做起来的,是一种经营行为;而银行、保险都是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只需要研究投资行为,把握机会,不需要做太多的经营管理方面的事情;新希望投资房地产,则既需要投资,也需要运作。新希望的每一项产业都是需要组建专业的团队来进行操作的,刘永好本人只是作为一个投资战略的决策者,更多的是依靠管理团队,听他们的意见。

刘永好认为,是否能够多元化发展,关键要看个人的能力和企业的基础,要看企业是否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融资能力,是否有稳健的管理团队、较为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是否有一个人才培养的体系以及企业管理机制是否完整健全。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称呼刘永好的方式很多,比如饲料大王,养猪大王、地产大亨,金融大鳄等等,但是刘永好都觉得这些称呼不太合适,他比较喜欢别人称他为企业家。他说:“叫我‘企业家’比较好,一个既做农业,又投资房地产,金融等方面也略有涉足的企业家。改革开放后,我们抓住‘吃’这个问题,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也得到回报。现在,‘吃’解决了,‘住’的问题提上了日程。13亿人,特别是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这又是个大市场。金融投资,是更高层面的投资。我们投资金融企业,是以饲料业以及农产品为基础的。所以,我倾向于叫我‘企业家’。”

3.成功的两大法宝:学习和专注

在刘永好身上,有两项特质:第一,他非常非常地爱学习,只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方能不断进步,方能跟得上社会大环境和企业小环境的变化,有能力和知识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第二,他非常专注,主业一直专注于农业,并在这个领域内做深做广。中国有9亿农民,他帮助农民兄弟挣钱,然后再挣农民的钱。这两项特质最终成就了内地首富。

刘永好很清楚自己的重点是在农业上。“我们的产业是农业。国家5个一号文件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加以肯定和支持,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机遇。”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非常重视学习新知识。在他看来,知识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的人,才能在商海中捕捉到新的发展机会。他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填充新知识,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不然你就会被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所超越。”

刘永好和李嘉诚在折一点上是非常相似的,刘永好也非常热爱学习,他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接受新的信息,不管是行业内的,还是行业之外的,不管是国内的信息还是国外的信息。他有个随身携带的笔和本子的习惯,凡找人谈话或接受采访的时候,只要对方说得有道理,他就会记录下来,他每年都要用掉十几个大本子,他记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能够看懂。他有一个秘书班子,专门为他搜集各种的信息,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阅读和了解这些信息,看精华,看标题,这样他始终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跟得上行业的发展。有时候刘永好也会跟有名的专家进行交流,以弥补自己在一些专业知识上认识的缺陷。

刘永好说每天都在逼着自己不断地学习,因为做企业,做商业,必须学习行业的知识,要了解宏观经济的格局,要了解国家的政策,要了解社会,还要了解怎么样去管理企业,不光要学习书本里的内容,还要勇于实践。对于一个有很大规模的企业来说,紧跟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作为企业领袖需要不断去学习新的东西,才能站得更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掌舵企业。而在事实上,下海前的刘永好就非常喜欢看报刊杂志。他在学校教书的时候,他个人订的报刊杂志和学校订的差不多一样多,负责收发报纸的同事有时会给他开玩笑,要求他付给一半的工资。广泛阅读,使他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预测发展的趋势,使他能毅然决然地做出脱公服下海经商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