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砺——自古英雄多磨难 6、中南店员 积累经验

李嘉诚如是说: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作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李嘉诚在茶楼熬过了最艰辛的一年,由于他的真诚敬业,再加上做事肯用心,老板不断给他加工钱,薪水已超过了一些正式堂倌所能拿到的限额。他开始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李嘉诚从心里感激茶楼老板,是老板帮他实现了养家糊口、供养弟妹求学的愿望,并给予了他极好的人生锻炼机会。

当然,李嘉诚的志向绝不是做一个小伙计。他觉得茶楼工作做得再好,终究难有出头之日。他知道,在他这个阶段应该多学实际性的技术型的东西,才能有一个好的饭碗。他渴望从事新的技术职业,尤其是跟复杂的钟表打交道的行当。于是,他便想去舅父的中南公司。但是,他在进茶楼之前,曾经拒绝舅父让他进中南公司的好意,现在回头又求他恐怕不太好。不过,李嘉诚认识到自己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自己经过了一番社会闯荡,经过了磨炼,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进舅父的公司,不应算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

看到已经有独立谋生能力的外甥,庄静庵很是欣慰,现在也是应该让他学一点技术的时候了。于是,舅父同意他进入中南钟表公司上班。但是,庄静庵还是跟以前一样,在商言商。他并没有对李嘉诚实施特殊待遇。在公司干事就是公司的职工,跟其他人是一样的。于是他跟对待其他人一样,让李嘉诚从最基本的活干起。李嘉诚从学徒开始,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里已受过极严格的训练,对这些事自然是驾轻就熟,胜任愉快。又因为在茶馆李嘉诚练就了一门察言观色的本事,使得许多职员都佩服他。有许多不知道李嘉诚就是老板的外甥的职员,常在庄静庵面前夸奖李嘉诚,说“别看他年龄小,真是又伶俐又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李嘉诚进入中南公司的目的,就是想掌握一门技术,学会装配修理钟表。为了尽快学到技术,他便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偷偷学艺。由于李嘉诚勤劳诚恳,深得师傅的喜爱,他便乐意传给李嘉诚一些技术。李嘉诚心灵手巧,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掌握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

这时时局发生了变化,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黑暗的日占时代结束,日占时期香港人口锐减为60万,大批房屋遭到破坏,有17万人无家可归。战时逃离香港避难的人,以每月10万人的数量回流香港。食品短缺,燃料不足,住房匮乏,严重制约着香港经济的发展。港英政府决心采取一切措施以恢复香港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庄静庵预见到香港经济将有超常的发展,于是着手扩大公司规模,调整人事。李嘉诚被调往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在高升当店员期间,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的销售技巧,做得十分出色。

李嘉诚本非池中之物,生活的境遇使他骨子里有股不屈的傲气,他渴望出人头地,渴望像舅父、像茶楼里遇到的那些大老板一样,干一番大事业。他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定下目标,想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同时,时刻关注着钟表业的市场信息。经过半年的观察分析,他逐渐形成了自己对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很快便恢复到了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恢复了生产营业,市场日益繁荣,香港人口激增到100多万。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也借着这股繁荣的大潮,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重新建立了东南亚的销售网络,港内港外的经销形势蒸蒸日上,营业额成倍递增。庄静庵决心抓住大好时机拓展事业,再筹划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然后将中南公司的业务逐步扩展为以自产钟表为主,建立香港的钟表基地。

中南公司有如此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李嘉诚留在中南公司里,自然会收入稳定,生活安逸;但是李嘉诚不想继续呆在中南了,他不想在舅父羽翼下谋求发展。那样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会磨去自己的斗志。他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自己做大事的愿望。

在中南的这段时间里,舅父很欣赏他的才干,希望他好好干下去。舅父待他不薄,但是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他就请某五金厂的老板向庄静庵转达自己的意思。在跟李嘉诚的谈话中,庄静庵发现这位外甥确实是长大了,他的思维已经很成熟。庄静庵也很欣赏李嘉诚这种独立的创业意识。因为当年,他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李嘉诚虽然眼下还不能独立开业,但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舅父更深一层地了解了李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他知道,天性独立倔强,不愿受人荫庇的李嘉诚不会贪图安逸,他一定会凭自己的能力打出一片天地来。这是一种值得称道和鼓励的志向。

1946年初,17岁的李嘉诚终于离开了舅父庄静庵的公司。临行前,他对庄静庵就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堪称大商家眼光的分析。

世界钟表市场已形成这样的态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为日本人独步。瑞士的机械表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其时,日本人避其锋芒,瞄准空档,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这样,中低档表市场就是可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这一滩头。正如李嘉诚所预言,后来的香港以生产价廉物美的中低档表为主,迎合了中下层顾客的需要,成为世界上继瑞士、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基地。中低档表的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后来,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头,可能与少年李嘉诚的建议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管怎么说,少年李嘉诚的商业眼光已颇具大家风范。

李嘉诚之所以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深谋远虑,这与他平时的学习与积累是分不开的。李嘉诚在茶楼,已学会与人打交道;进中南公司,经过装配修理的学艺,对各类钟表了如指掌。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销售技巧,并做得十分出色。李嘉诚成为一个出色的店员,得益于他当学徒的经验,而他后来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又得益于他当店员的经验。即使在后来他逐渐走向成功之时,他也从未放弃学习各种知识,这才使得他在一次次的决策中,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从而走在竞争对手前面。

创业感悟:对任何一份工作,我们都应该抱感恩的心理,不管他是否给我们带来了财富,最起码能带给我们经验,从实践工作中得来的经验,通常在日后能变成一种钱买不到的大智慧。还有,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多做工作,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人生没有一步登天的好事。要想由小做大,就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一点一点地积累成功的条件。许多经验和知识,当时看起来没什么用,但说不定将来能派上大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