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做人——诚实做人信经商 10、自我修炼 名誉至上
李嘉诚如是说:当你作出决定后,便要一心一意地朝着目标走,常常记着名誉是你的最大资产,今天便要建立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李嘉诚一直是个严于律己、品德高尚的领导者,他的良好品质赢得了海内外广泛的赞樱舆论一直认为,李嘉诚是个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非凡之士。他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他同时又是个道德至上者,他说的每句话,莫不符合道德规范,堪称道德圣典。他既是这般说,也是这般去追求,小心谨慎,唯恐有半点闪失。
李嘉诚经常教育儿子们,遥持低调。他自己也是这样的。李嘉诚为人谦虚谨慎,毫无风头意识,尽可能保持低调,但他又做不了彻底的隐士。他不是一架赚钱机器,他有情感、有理想、有信念。李嘉诚重视的是名誉,他视名誉如生命。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
香港舆论界的竞争特别激烈,李嘉诚不怎么喜欢谈论自己的私生活。有人说:“李嘉诚最近好像特别忌讳树大招风,你们这些生花妙笔,就不能写超人的丰功伟绩,而偏对个人生活津津乐道,香港好不容易出了一个道德完备的商界翘常”有一位香港传媒人士曾苦笑道:“很多人不知香港报业竞争有多激烈,一家报章,一名记者,若拿不出独家新闻,知道将意味着什么?将意味着死路一条。”
尽管如此,李嘉诚还是很注意不要在舆论界太露风头。在社交场合,李嘉诚对女明星、女艺员、港姐亚姐,素来敬而远之,更怕与这些靓女合照。据说某刊重金悬赏,若哪位女艺员能同超人合照,可出40万港元买她的照片。李嘉诚不怎么喜欢跟记者打太多交道。香港记者写的有关超人的新闻报道,多是来自记者招待会,或“外围”采访。李嘉诚似乎对远道来的记者要客气些,如欧美记者。内地的深圳市记者夏萍小姐也曾独家专访过李嘉诚,令自诩无孔不入的香港记者汗颜。
据传,香港记者无一人专访过超人。林燕妮名气不可谓不大,那时她替《明报周刊》做“数风云人物”访问,遭李嘉诚婉拒。最后林是以广告商的身份去长江实业洽商业务,才接触到李嘉诚。林燕妮说:“李嘉诚也不是绝对不肯接受访问,熟知他性情的长江中人说,老板小锋(风)头不肯出,很大的锋头也不出。如果是《Time Magazine》(时代杂志)、《News week》(新闻周刊)访问,便当然有希望了。”
李嘉诚绝无歧视香港记者之意,他不便开这个先例,香港有这么多的报刊,这么多记者,李嘉诚什么都不干也应付不过来。不过,他会在公众场合,很友好地回答众记者的提问。对记者,李嘉诚的态度是非常友好的。他曾经谈到这:“我做人的宗旨是对己刻苦,善答人,同时重视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的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
香港人叫了他十多年超人,但他至今不认可这个称呼,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李嘉诚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父母对他的谆谆教诲。因此,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一派谦谦君子之风,被人称为儒商。李嘉诚很懂得形象的重要性,尤其是形象的一贯性。
还比如,李嘉诚经常做好事,但是对做好事之后的名声也不重视。听潮汕的人士说,李嘉诚所捐赠修建的各种建筑物,均拒绝以他本人和亲人的名字命名。他在汕大,不是投入一亿两亿了事,而且连教学安排、图书资料、师生食宿等细微问题,他都要一一关照到,并勉力解决。要知道,李嘉诚的时间,一天价值几百万,乃至几千万。谁也计算不清,他在汕大耗费了多少时间与精力。
李嘉诚自言:“我喜欢看书,现代的、古代的都看,时时看到深夜两三点钟,看完就去睡觉,不敢看钟,因为如果只剩下两三个钟头,心就会很怯。”他有感而发:“在看过苏东坡的故事后,就知道什么叫无故受伤害。苏东坡没有野心,但就是被人陷害,他弟弟说得对:‘我哥哥错在名,错在出高调。’这个真是很无奈的过失。”
李嘉诚的保持低调的处事原则,已经成了他对儿子们的最高要求。李嘉诚明白,舆论的力量有时候是很可怕的。他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高标准来修炼自我,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树立了一个时代的楷模。因此不管舆论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有时候宣传出来的事情有多失真,但是,就是因为李嘉诚的处事原则,许多的谣言在他面前都会不攻自破,反而使他获得了更加良好的声誉。
创业感悟:做人跟经商是一样的。做人要不断的进行自我修炼,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经商的时候,同样要注意自我修炼,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一流的企业家,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企业。而企业家的能力并不在于如何指挥别人,而在于如何指挥自己。企业家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培养出个人的魅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