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华人首富”李嘉诚 9、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

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

并不是每一个富豪都愿意过奢华的生活,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节俭生活的人。“我的生活标准甚至还不如1962年的生活标准。我觉得,简朴的生活更有趣。”这不是故作高姿态,而是他生活的真实一面。

李嘉诚经常穿一套黑色(或者深蓝)的西装,配着雪白的衬衣和条纹领带。在外人看来,西装很笔挺,很整洁,很得体。李嘉诚的西装,十套里有八套是旧的,春夏秋冬就在这些衣服之间替换。

李嘉诚穿的皮鞋也很普通,当然要擦得锃亮,这是礼仪。他出门带的小皮箱,也简单得很,洗刷用具、内衣、睡衣还有必要的文件。不过,他呈现给人们的形象总是风度翩翩,朴实无华。

在人们的印象里,李嘉诚从没有披金戴钻。他戴的是价值不到50美元的手表,这一消费水平停留在低收入的打工一族。

李嘉诚拥有名贵的房车和游艇。但是,他却喜欢乘坐普通的轿车上下班,有时候也乘坐的士。每天早晨六时,他喜欢自己开车到高尔夫球场去打球,锻炼身体。早饭后,准时9点去上班。

在饮食方面,李嘉诚的标准是一菜一汤,或者二菜一汤,饭后加一个水果。有时他还喜欢吃稀饭或者咖啡、牛奶、面包。在公司总部宴会厅宴请客人,通常连水果在内八道菜,碗是小号的碗,分量都是控制的。没有大鱼大肉,只令客人吃到恰好,不致胀腹,也不致不够,更不使浪费。

可以说,李嘉诚多年来一直过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有些普通人还普通。其实,想想也并不奇怪,李嘉诚早已经功成名就,根本不需要炫耀什么衣饰和身份了。他的成功和声望来自于每一次的作为,以及荣耀背后的那一份淡定。

员工养活了整个公司,应该多谢他们才对

商场竞争惨烈,有时候普通人谋一个饭碗都很费力,因此许多人认为:员工应该多感谢老板,因为是老板给了他们饭碗。但李嘉诚却不这么看,他说:“是员工养活了公司,老板应该心存感激。”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当时,塑胶花已经成为夕阳产业,根本无利可图。而李嘉诚凭借着他的地产事业早已站稳脚跟,根本不需要再经营利润微薄的塑胶花。但是,李嘉诚却偏偏还继续维持着这小额的塑胶花生产。

直到后来,林燕妮才明白,李嘉诚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点生计,所以不忍心抛弃旧产业。而李嘉诚的职员也说:“长江大厦租出后,塑胶花厂停工了。不过,老员工也被安排在大厦里做管理。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一些熟知内情的人提起李嘉诚善待老员工的事,不由得翘起大拇指。对此,李嘉诚总是付之一笑:“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李嘉诚没有那些商人身上的奸猾,而是为人很忠厚,因此有人对他赞赏有加:“李先生的精神难能可贵,不少老板都是待员工老了便一脚踢开,你却不同。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养活,现在厂没有了,你仍把他们包下来。”李嘉诚却谦虚地说:“千万不能这么说,老板养活员工是旧式的老板观念,现在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

商人皆为利来,只为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场是无情的,也是无奈的。但是,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幕感动的人情戏,让员工不得不对他感恩备至。这不仅是做好生意的韬略,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

要多为员工考虑,让他们得到应得的利益

在李嘉诚的公司里,有很多人已经工作了几十年,而且大多身居要职,肩负着重任。这些人忠心耿耿,贡献着自己的才智,李嘉诚又有什么带队伍的法宝呢?

对此,我们可以从李嘉诚的谈话里找到一些依据。他说:“留住员工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除了一个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你还要想想他年纪大时会怎么样。人希望一辈子在企业中服务,最后得到什么,企业的老板想过吗?这涉及到员工一生的生涯规划、一个家庭的规划。一个5年以上的企业,领导者身旁如果没有一个超过5年的主管跟着他,那可要小心一点了。”

显然,站在员工角度考虑他们的需求,理解他们的追求,并满足这种需求,是李嘉诚留住人心,进而留住人才的简单操作手法。也就是说,想让员工踏踏实实工作,一定要给予他们某些东西,这就是“预先取之,必先予之”的智慧。

在经营过程中,李嘉诚给员工以低价购入长实系股票的机会,让下属分享公司的利益,从而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比如,原和黄董事行政总裁马世民离职时,用8.19港元/股的价格购入的160多万股长实股票,当日按23.84港元/股的市价出手,净赚2500多万港元。

说得通俗一点,留住员工没有什么诀窍,重要的是有效地满足他们的利益,对他们慷慨一些、大方一点儿。在李嘉诚看来,大企业能够留住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企业文化。公司待遇好,大家合作愉快,双方能够建立浓厚的感情,自然会引来金凤凰。在所有激励手段中,不管其他方式多么重要,物质激励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

因此,李嘉诚坦率地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对我的员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一是给他们相当满意的薪金花红,二是你要想到他将来要有能力养育他的儿女。所以,我们的员工到退休的前一天还在为公司辛勤的工作,他们会设身处地的为公司着想。因为,他们相信公司会真心为他们着想。”

李嘉诚是一个慷慨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给有功劳的员工很高的回报,还表现在他时刻把员工的前途放在心上,照顾到大家未来的生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李嘉诚做得够好,也够妙。

创富经 把握节俭与慷慨的要害

李嘉诚虽是华人首富,但穷奢极侈、极尽富豪之事我们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痕迹。“钱可以用,但不可浪费”是他的信条。

一位控制着数百亿元以上资产的企业领导人,一位拥有10多万员工的首脑人物,以一种“超人”的自律精神,劝导着人们千万不要浪费。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也许有些人认为李嘉诚是一个守财奴,太过于悭吝,但从他多次慷慨捐赠于不同的教育及公益事业,我们再次印证了富而不奢、崇尚节俭只是李嘉诚先生对他个人的生活要求,是他个人生活的一种自律,是对欲望的一种克制,是经商必备的自制。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商人与钱打交道,更要和欲望战斗,与各种利益纷争相伴。经商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战胜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贪念。懂得节俭,其实就是对个人欲望的一种克制,是经商成功的内功修炼方法。

成功的商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生活中往往很节省,毫不铺张浪费;不过,犒赏员工的时候,他们却出手大方,毫不吝啬。

从商的人应该明白,人才等于钱财,这是许多商人的生意经。他们认为:“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才能留住有才华的骨干,才可能把生意做大。

其实不难理解,员工是“经济人”,薪酬是员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证。员工通过努力得到丰厚的物质奖励,不但直观地体现了其价值,更能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反之,在一个企业里,员工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出色的业绩后,反而没有引起领导的重视,没有得到期望的特别奖励,得到的报酬和其他业绩平平的员工相同,那无疑是令人沮丧的。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及时改善,久而久之,业绩优秀的员工就会变得麻木或不以为然,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都慢慢消失殆尽。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企业本身。

“对自己要节俭,对他人要慷慨”,一舍一得之间,展露的是商人经营智慧的高下。一个对自己慷慨,对员工和生意伙伴抠门的老板,是不可能把生意做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