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色资本家”霍英东 3、大举淘沙,终成行内巨擘

一条舢板创出的奇迹

1945年战争结束,万物更新,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运输业自然急需发展。霍英东和他母亲都看准了这个时机,毅然地把杂货店顶给了别人,得了7000元,决心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当时,霍英东也有过谋取一个稳当工作、好好生活的机会——申请到太古洋行当个文员,并且已被复信接纳,月薪300港元,这在当时已是一个不错的营生了。文员生涯“朝九晚五”、养妻育儿,只要不出大差错,都能够论资升职,可保生活无忧。

但是,他放弃了,而是选择了一条坎坷之路:暂时帮母亲搞运输,再寻求别的机遇。这虽前途叵测,却符合他不甘平淡的个性。于是,这个年轻人踏上了一条充满风险和诱惑的道路。

霍英东帮母亲做驳运生意,负责管帐,没有工资,一家人的生活费用都由母亲包办。虽然家庭环境仍很艰难,但总算比过去有所好转,所以大家对明天都充满了希望。要强好胜的霍英东当然比其他人更有野心,不满足于眼前的所得。

凭着在社会底层多年闯荡的经验和机敏的头脑,他发现香港在战后遗弃了很多废旧物资,其中多数是机器类。那时候,人们对这些东西均不屑一顾,有的可以用,却以很便宜的价格出售,还有一些东西随处都可以捡到。

发现收购这些废旧物资将有利可图,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霍英东的心里成型——大量收购战后废旧物资,然后伺机转手卖出,从中赢利。他将计划告诉了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两人竟不谋而合,都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

于是,霍英东开始驾着他的小舢舨出没有港岛的各个角落。而这个又破又旧的小舢舨是霍英东唯一的财产。他利用这条小舢舨,并依靠朋友的资助,把一些廉价的机器零件、废旧的军用物资都一一收集起来。没有雄厚的资金作基础,霍英东只能边买边卖、看准机会、很快转手。好在香港有不少富商已看到此业有利可图,纷纷收购这类物资,所以很容易转手卖出去。

霍英东深知,自己家底薄,不能贪图大的利润,只能从小处开始积累,逐渐积少成多。于是,他不辞劳苦地驾着小舢舨到处奔波。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创业,霍英东竟奇迹般地发达起来。他将舢舨换成了小艇,小艇又换成了驳船,终于积聚了相当不菲的资金,为以后进军海砂业打下了基础。霍英东回忆起这段往事,不无感慨地说,这的确是很好的机遇,如果那时我有足够的资金,就可多赚几大笔了。

任何生意都是由小到大做起来的,前提是一定要看准机会,不断进行积累。随着资金越来越充裕,对商机的认识和把握也越来越独到,霍英东使自己的产业越做越大。

淘沙业大有作为

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香港经济的起飞,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地产业、建筑业蓬勃发展,直接导致海沙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经营淘沙业耗费的人工多、收益少、利润微薄,香港商人轻易不敢涉足海沙经营业。

那时候,人们把海沙经营比作吃螃蟹,虽鲜美诱人却又无从下口。霍英东是个敢于吃“螃蟹”的人,他认定香港建筑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淘沙业必定大有可为,于是谋划着一个伟大的商业计划。

霍英东虽然胆识过人,却并不盲目行动。为了弄清楚淘沙业令经营者望而生畏的原因,霍英东在大大小小的淘沙船中间出入达数月之久。他是穷苦的水上人家出身,从小就生活在海湾的小舢舨上。因此,当他来到淘沙船工之中,自然如鱼得水,经过深入了解,很快摸清了具体的情况。

接着,他又了解到,淘沙业尚属自由经营状态,一些资金雄厚的企业经营者均不愿插足,故未形成垄断局面。由此,霍英东认定淘沙业是一条水上的黄金通道。于是,他果断地投入大笔资金,筹建自己的淘沙船队。他派人去欧洲有名的厂家联系,重金定购淘沙机船,以便用机器代替人工劳作。

1961年,霍英东亲赴英国考察建筑业,回来时转道曼谷,以120万港币向泰国政府购买了一艘大型挖泥船。这条船重2890吨,长288英尺,原名“曼克顿”号,是美国支援泰国用于浚挖湄公河床的挖泥船。当时赶上泰国政变,该船便被辗转卖出。

这条船性能良好,每20分钟可入海底挖泥沙2000吨,然后将泥沙自动地卸入船舱,每小时可航行7海里,是当时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挖泥船。霍英东的“有荣船务公司”原先就拥有船舶90艘、挖泥船20余艘,还有其他淘沙机械设施。而从泰国买来的这艘大型挖泥船,对于“有荣”淘沙业的发展又起了重要作用。该船被命名为“有荣4号”。

当这庞然大物驶进港时,亲朋好友均为霍英东捏了一把汗:如此巨大的投资,假如蚀了本,后果将不堪设想。其实,亲友们完全多虑了。“有荣4号”的隆隆轰鸣打破了香港海湾的宁静,源源不断的海沙被卸上岸,使看惯了小规模人工作业的人们一个个目瞪口呆。香港各界在建筑房屋时均离不开海沙。霍氏的有荣航务公司的财源如江水滚滚而来,“有荣4号”成了霍氏产业中一艘浮动的“掘金船”。

不久,霍英东便轻而易举地取得了香港海沙供应专利权,垄断了淘沙业。他用先进的机器生产,使淘沙业面目一新。在淘沙业崛起后,有位商界朋友劝他乘机攫取暴利,免得失去机会,但被霍英东婉言谢绝。他认为,攫取一时的暴利不可取,而应谋取长远的利益。为此,他与香港当局和各建筑公司都签订了长年的供货合同。

后来的事实证明,霍英东的深谋远虑是正确的。香港商界几次发生波动,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波动使香港的地产业一度陷于低谷,但霍英东的淘沙业却丝毫未受损失,这更显示了他对商业敏锐的判断力和前瞻的眼光。

创富经 经商要有越挫越勇的激情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背后,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字典”,霍英东也不例外。在他的“字典”中,永远也找不到“不可为”的词条。

商场上成为巨富的成功者,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韧执着、意志刚强、不达目标势不罢休。毅力,是成为巨富的首要条件。

毅力是欲望向财产转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毅力在跟欲望结合之后,便形成了百折不挠的巨大力量。大多数人遭到挫折和失败时,很容易放弃自己的目标,这也正是他们一事无成的贫穷原因。

中国有句俗语:“钱字有两戈,伤尽古今人。”此话把钱字的形象表达清楚了,更把它的含义说得淋漓尽致。那“戈”是古时的武器,“钱”字是由“金”和两把“戈”组成的,即指“钱”是靠武器维护着或是经过斗争而得来的。

商道的基本准则就是赚钱第一,你要对钱有野心,欲望强烈,才有赚到钱的希望。否则,视“钱”如粪土,绝不沾一切不义之财,绝不为铜臭折腰——这种观点自然慷慨激昂,但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无疑背离了商道精神;以这种心态经商,也不足以支撑你面对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因此,一个商人首先要对金钱有强烈的欲望,其次要为了获取金钱不畏艰险,要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翻山越岭,享受风雨过后的彩虹。这既是经商的一种激情,也是商人应该有的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