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代工之王”郭台铭 3、营销成就“代工”帝国
郭台铭经常对大家说:“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变化抵不上客户一通电话。”在他看来,外界产业及市场变化快速,一定比原来的计划还要快,但是市场产业的变化,可能还不如客户的一通电话,因为外界的变化,可能会启发客户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影响到定单和产品设计方向。
因此,即使像富士康这样的科技企业成功的秘诀并非是技术,而是紧跟顾客需求变动的观念,唯有顾客至上,方能成就如今的富士康“代工”帝国。
“质量是价值和尊严的起点,也是公司赖以维生的命脉”,这是郭台铭的洞见。鸿海的PC主机板插槽技术过硬,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协助顾客提高了竞争力,也推动了自身的发展。
在鸿海,小小的连接器成了他们秉承顾客至上的起点。2003年时,鸿海每一个月可生产500万个PC主机板插槽,一年等于6000万个,约占全球PC二分之一。鸿海的连接器一直卖到今天,因为它不只是产品,而是功能,更是客户对鸿海产品的“信赖性”。郭台铭提醒员工:“精密的东西,它往往在脑袋里,而不在技术本身,再升华一下,就可能全在于人的观念。”
2004年9月,鸿海土城研发中心动土典礼上,台湾经济高层人员何美玥说过一段话:“现在我终于了解鸿海为什么叫‘FOXCONN’,因为鸿海做的许多产品,别人都看不见,但是布局很深、策略灵活,像狐狸一样。”
在鸿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郭台铭对这种“善变”的能力相当自豪——位子会变、产品会变、任务会变、组织会变,他把这种变革精神写进了公司文化,使鸿海成了因变而生的巨无霸。
刻意培养“变”的能力,反映了郭台铭尊重市场、理解市场、创造市场的经营理念。可以说,郭台铭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可以用这一点来解释:一切围着顾客转,围着市场转。在他看来,无论产品还是服务,其最终的归宿都是顾客,最终都要走向市场;公司的利润依靠市场;公司的成长依靠着市场的成长。
当别人把目光瞄准财务报表、企业规模的时候,郭台铭却死死盯着公司的市场机会。这提醒我们:看一个公司成长了,不在于这个公司有多少钱,也不在于这个公司有多少人,关键是这个公司的市场成长了。
所以,做大生意不仅要满足现有顾客的需求,而且要主动挖掘顾客需求,创造新的顾客。鸿海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后,郭台铭开始带领企业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公司的管理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产品转型也接近尾声的时候,“走出去”就一直萦绕在郭台铭的心头。
那时候,他一直问自己:“鸿海的产品既精良又便宜,为什么还要卖给台湾厂商?既然台湾厂商也是帮国外大厂代工,鸿海为什么不直接和外国客户接触?”最后,郭台铭用行动回答了自己的疑问。他把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站选在了美国。到美国开拓市场,也是为了寻找台湾以外更好的客户。
谈到当初的感受,郭台铭诚恳地说:“像我第一次到美国打市场,说没有恐惧是骗人的,任何人说他不会恐惧都是骗人,但是当你决定要做一件事时,一定要有执着、坚持。”不过,担心的背后,是必胜的信心,“如果能在台湾开车,就能到全世界开车。”
创富经 像营销家一样思考
自始至终,郭台铭的眼睛都是紧盯市场与客户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鸿海才跟着市场的节奏起舞,一天天发展壮大,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在商人那里,“顾客至上”绝对不应该是一句空话,而要踏踏实实地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他们喜欢的产品或服务。为此,企业必须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超强服务模式。正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所说:“丢了一个重要客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建立一套服务的体系。”
在所有市场手段中,营销已经具备了王者的风范。它的智慧就在于跟随市场的脉搏跳动,准确定位企业产品与服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和布局,最终赢得市场的垂青。为此,大商人或企业家要像营销家一样思考,以市场导向决定企业战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