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 七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是抗金英雄岳飞所写的《满江红》中的名句。在北宋对契丹人的作战中,出了一群杨家将;在南宋对女真人的战争中,出了一支岳家军。在汉人书写的历史中,杨令公与岳飞,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产生这样的观点,乃是因为在过往的漫长岁月里,汉人将自己与中华民族等同,汉之外的所有民族,都是异端,都属于“生番”或者“夷狄”。汉人在这样一些族类面前,表现出天生的优越感。在现代人看来,族群与国民是两个概念,一个国家的公民可以由不同的族群组成。但在八百多年前,民族与国家是一个概念。汉人就是中国,中国就是汉人。所以,当女真人掳走了徽、钦二帝,汉人并不认为这是两个政治集团的角逐,而是当作“夷狄”乱华的国耻。

所以,1127年后,“靖康耻”成了汉民族的一道无法弥合的伤口,一提起这件事,多少人涕泪横流。但是,也有人表面痛苦,内心却藏着欢喜。

这个人就是赵构。

赵构是钦宗的弟弟,赵佶的第九个儿子,人称“九殿下”,后封为康王。当二帝被掳之后的一个月,即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在今河南省商丘即位,史称宋高宗。

赵构比之父亲赵佶与哥哥赵桓,其“恐金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虽一度任命李纲为宰相,让他拯救国难,与大金国作战。但几个月后,他又转而重用投降派汪伯彦、黄潜善之流,让他们代表南宋小政权与大金国媾和。他向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开出的求和条件是以黄河为界,宋与金隔河分治。并主动下令尚在河北等地坚持抗金的将士南撤,把多个州郡大片的土地拱手送给大金。

但此时的大金,雄心早已越过了黄河,完颜氏族想取代赵宋成为中国的主宰。1127年12月,金太宗下令第三次出兵攻打宋朝。挟前两次胜利之余威,金兵扩充很快,短短十二年间,由数千个游骑扩充为八十万兵马,且士气高昂,完全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一支最具有攻击力的部队。此次金兵分三路南下:东路军由完颜宗辅与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统帅。自燕京经沧州抢渡黄河进击山东;中路军由完颜宗翰率领自云中下太行,由河阳越过黄河直入河南;西路军在完颜娄室带领下,由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取道关中,兵逼陕西。

面对八十万的“虎狼之师”,赵构害怕重蹈父兄的旧辙,连忙携百官逃到扬州。在这座纸醉金迷的城市里住了不到一年,又因这里离中原的战场太近,赵构再次下令将行宫迁到杭州(临安)。从此,赵构永久地放弃了汴京,放弃了中原,把南宋的都城建在了杭州。

关于杭州,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话题。江浙历来是人文渊薮之地,温柔富贵之乡。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无论将生活的舒适度分成多少个指标,在漫长的历史中,苏州与杭州都会名列榜首。

珠玑罗绮,美女珍馐,丝竹弦管,湖光山色……这些应接不暇的诱惑,令人心旌摇荡的气象,对于一般的国民来讲,是难得的福气,是神仙般的生活。可是,对于执政者来讲,则必定是迷乱心志的毒药。古往今来,一个贪图享乐的政权,从来都没有逃脱被消灭的命运。

纵观历史,在东南建都的政权,于南宋之前,有梁、南唐,都是短命的。其因就是这一块有“天堂”之称的膏腴之地,会不知不觉地让人放弃忧患,且熏染出执政者的脂粉气,而不会磨砺出他们的英雄气。

赵构从来杭州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南宋要被消灭的命运。

史载:赵构于1129年正月迁都杭州。此时的中原,黄淮之间,正饱受金人的铁骑肆意践踏,抗金的将士为保社稷,都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战斗。而赵构在这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仍没有最起码的危机意识,控制他大脑神经的,依然是“享乐”二字。他在来杭州一月之后,即2月25日,便带着爱妃宠臣车辇如云、浩浩荡荡来到钱塘江边观潮。

面对这一帮昏君庸臣,一位叫林升的诗人,写下了沉痛的诗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